我记得小时候,几乎每个街区都会有很多珠心算培训中心,就像现在的奥数培训班一样,相当受欢迎。
但随着20世纪80年代电脑和电子计算器的出现,算盘失去了昔日的光环,成为了被遗忘的古董。
近年来,珠算再次成为茶余饭后讨论的对象,仅仅是因为传闻珠算可以提高注意力和思维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学习珠心算,孩子不仅可以提高计算能力,还可以提高记忆力、注意力等多种大脑功能。
2008年,中国政府成功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遗产。
在被誉为中国第一奇山的安徽黄山上,有一座珠算博物馆,陈列着许多珠算经典。
IT专业媒体Gizmodo此前曾报道过号称世界上最古老的智能戒指——清代银戒指。
环的正面有一个长1厘米、宽0.5厘米的微型算盘。
。
算盘珠的直径虽然不足1毫米,但可以用来与尖头物体进行算术运算。
真称得上是可穿戴设备的起源。
400多年后的今天,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各种可穿戴智能设备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和发展,形态各异,如手表、眼镜、手环、戒指、鞋子等。
可穿戴设备,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穿戴在身上的电子设备或产品;或者 任何佩戴在身上并具有计算功能的物体。
以前只能放在桌子上的电脑变成了智能手机,然后又变成了可以佩戴在身上的形态。
根据设备形态,可分为可穿戴设备。
“配饰型”,如手表、眼镜等;像衣服一样穿在身上的“服装一体型”;还有贴在皮肤上的“贴体型”。
根据用途不同,还可分为健身类、健康类、信息娱乐类。
(信息娱乐)和军事用途。
没有必要记住以上所有类别。
我们先回顾一下50多年前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历史。
哈佛大学教授 Ivan Sutherland 首次制作并演示了三星 GearVR 形式的头戴式显示器(HMD,HeadMounted Display)。
由于显示器固定在用户头顶上方的屋顶上,因此它就像一把随时可能脱落的利剑。
因此,它也被称为“达摩克利斯之剑”。
可穿戴计算机之父史蒂夫·曼教授在读高中时就向世界展示了他自主研发的可穿戴数字眼镜——EyeTap。
眼镜通过数据线连接到安装在背包中的电脑和头盔中的摄像头;除了拍照之外,电脑图像还可以叠加在眼镜屏幕上,实现了增强现实的雏形。
每年更新一次后,EyeTap 在外观上与 Google Glass 非常接近。
在2018年消费电子展(CES)上,Xybernaut展示了全球首款商用可穿戴电脑——Po-ma。
电脑就像眼镜,镜片就是显示器;电脑主机戴在腰上,键盘戴在手臂上。
由于价格高达1美元,最终未能商业化,并收到不少负面评价。
与现在的情况相比,这是相当丑陋的,但如果没有他们的挑战和尝试,目前的可穿戴设备井喷就不会发生。
从商业角度来看,如何(how)和什么(what)重要固然重要,但时机(when)决定成败,而这些先驱者只能实现“必要的失败”。
是什么原因让长期不受关注的可穿戴设备获得了新的生命?首先,让我们确定可穿戴设备成功的几个因素。
史蒂夫·曼教授提出了三个成功因素:一是可以同时做其他事情的“操作自由”;第二,“身体可扩展性”,可以扩大人体生物学的局限性;第三,识别周围环境并提供信息的能力“自我认知”。
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可穿戴设备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三个要素。
实现“操作自由”需要小型化技术,可以使各种硬件和机器变得更小。
今天的智能手机摄像头可以做成黄豆大??小; Curie是英特尔开发的专用物联网硬件,只有指甲盖大小。
小米推出的移动电源容量高达20mAh,巴掌大小的电池可为手机充电6次。
手机中集成的各种传感器非常小,小到看不见。
此外,Wifi、蓝牙、LTE等无线技术使硬件设备不再受到线缆的限制。
“身体可扩展性”是指能够克服人体的局限性,辅助人脑的功能。
电影《钢铁侠》中的英雄托尼·斯塔克使用的可穿戴设备被称为外骨骼机器人,目前已在军事、医疗和工业领域小规模使用。
甚至还有带有行走辅助功能的机器人,可以将人类的负重能力提高十倍,还可以为行走困难的老人提供补充行走动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记忆、学习、认知等类似大脑功能的技术也达到了惊人的水平。
最后,随着自动识别环境功能的传感器和挖掘所需信息的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自动认知”的实现将变得更加容易。
本期使用了很多难词,但不用担心。
通过下面的内容,大家自然就会熟悉并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了。
随着智能手机“老年”的到来,人们对物联网的期待逐渐增强。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很多,比如智能家居、健康、汽车、工业等;但以智能手表和手环为主的可穿戴市场发展更快。
IDC调查显示,2018年可穿戴设备共售出7万台,同比增长3%。
未来五年年均增长率预计将达到42%,达到每年1.5亿台。
曾经对可穿戴市场持怀疑态度的观点正在逐渐改善。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可穿戴设备将成为后智能手机时代的主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