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Web前端 > HTML

中级通讯工程师-《专业实践》第7章重点学习内容!

时间:2023-04-02 15:19:34 HTML

第七章LTE移动通信系统  7.1概述**1。LTE**  系统容量的主要目标;  数据传输时延;  终端状态间转换时间;机动性;  报道;  增强多媒体广播和多播服务。  2。LTE主要性能指标  ①1.4MHz~20MHz带宽,上行50Mbit/s,下行100Mbit/s峰值速率。  ②提高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  ③高频谱效率。  ④更低延迟。  ⑤与现有3GPP和非3GPP系统的互操作性。  ⑥增强的MBMS服务。  ⑦合理的终端。  ⑧增强的IMS和核心网络。  ⑨删除Cs(电路交换)域。  ⑩支持配对和未配对的频段。  ?支持运营商间相邻频段、相邻区域共存。  3。LTE基本特性  只支持分组交换结构;完全共享的无线信道;千兆比特/秒;  ②提高频谱效率,从16bit/s/Hz到30bit/s/Hz;  ③增加用户数量和小区边缘性能;  ④兼容LTE和LTE-A。  ⑤灵活分配频谱和带宽;  ⑥网络自动化和自组织能力。  7.2LTE系统结构  7.2.1LTE/SAE网络结构演进分组核心网(EPC)--IMS网络位于核心网,提供互联网接口,通过电话网连接电话网和互联网媒体网关。  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UTRAN)    7.2.2E-UTRAN结构和接口  1。E-UTRAN结构与UTRAN结构的比较;  -只包括eNodeB取消RNC。  2。E-UTRAN主要网元的功能和接口  3.eNodeB实现的功能  ①无线资源管理(RRM)  -无线接收控制、无线准入控制、连接移动性控制和UE上下行动态资源分配。  ②IP头压缩和用户数据流加密。  ③连接终端时选择MME。  ④将用户面数据路由到S-GW。  ⑤寻呼消息的调度和传输(来自MME)。  ⑥安排和传输广播信息(来自MME或O&M)。  ⑦用于移动和调度的测量和测量报告的配置。  4。E-UTRAN主要开放接口  ①X2接口:eNodeB之间  ②S1接口:E-UTRAN和CN之间  ③LTE-Uu接口:固定UE接入系统部分  5,E-UTRAN通用协议模型;-适用于S1和X2接口    6、E-UTRAN主接口协议栈  -eNodeB之间接口X2  ①用户面:基于IP传输,UDP/IP利用GTP-U.  ②控制面:采用IP和SCTP(流控制传输协议),应用层信令协议采用X2-AP。    -eNodeB和EPC接口S1    ①用户面:基于IP传输,在UDP/IP上使用GTP-U。②控制平面:采用IP和SCTP(流控制传输协议),应用层信令协议采用S1-AP。  ③S1接口功能:  a。SAE承载服务管理  b。在主动模式下,UE移动性管理  c。S1接口UE上下文管理功能。  d。S1寻呼  e。NAS信令传输  f。S1接口管理  g.网络分享  h。选择函数  j。初始状态上下文建立  7.2.3核心网结构和接口  EPC主网元功能:MME、SGW、PDNGW、PCRF、HSS    MME功能:  ①安全管理功能  ②会话管理功能  ③空闲态终端管理功能  MME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①NAS信令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②CN节点间的信令传输。  ③空闲状态下的移动控制。  ④P-GW和S-GW的选择。  ⑤MME选择,MME变化带来的切换。  ⑥切换到SGSN选择2G或3G接入网络。  ⑦漫游。  ⑧承载管理。  S-GW功能:数据服务锚点  ①3GPP之间的移动性管理,移动安全机制的建立。  ②下行数据包缓冲和网络初始化。  ③授权拦截。  ④数据包路由和正向转发。  ⑤账单信息。  P-GW功能:与外部数据网络进行数据交互的锚点  ①用户组过滤。  ②授权拦截。  ③UE的IP地址分配。  ④上下行业务管理及计费。  ⑤基于AMBR的下行速率控制。  PCRF功能:  -决定如何使用可用资源,负责用户计费信息管理。  HSS功能:  -3G和LTE核心节点-存储用户注册信息-  MME/MME:S10接口  SGSN/MME:S3接口  SGSN/S-GW:S4接口  S-GW/P-GW:S5/S8接口  MME/S-GW:S11接口  MME/HSS:S6a  UE/eNodeB/MME控制平面协议栈    NAS协议功能:  -移动性管理、用户面承载激活、修改、去激活、NAS信令加密。  eNodeB和MME(S1)之间的协议功能:  -用于控制和建立网络访问连接的属性。  -控制已建立网络连接的路由。  -控制网络资源的分配。  UE/eNodeB/gateway的用户面协议栈    -eNodeB和S-GW之间,S-GW和P-GW之间,使用GTP-U协议传输用户数据。-  LTE网络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  -第一个提案是R5版本-功能实体:  -①CSCF(CallSessionControlFunctionalEntity)。  -②MGCF(媒体网关控制功能)。  -③MGW(媒体网关)。  7.3LTE空口**7.3.1LTE工作频段**  LTE同时支持FDD和TDD双工方式  7.3.2空口协议  Uu口  -第1层(L1)物理层  -第2层(L2)数据链路层  -第3层(L3)网络层    7.3.3物理层  物理层的功能  ①传输通道错误检测。  ②FEC编解码器。  ③HARQ和软合并实现。  ④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速率匹配和映射。  ⑤电源控制。  ⑥调制/解调。  ⑦同步。  ⑧无线特性测量。  ⑨MIMO天线处理。  ⑩传输多样性。  ?波束成形。  ?射频处理。  传输信道  ⑴下行传输信道  ①广播信道(BCH)  ②下行共享信道(DL-SCH)  ③寻呼信道(PCH)  ④组播信道(MCH)⑵上行传输信道  ①上行共享信道(UL-SCH)  ②随机接入信道(RACH)  FrameStructure  FrameStructureType1,适用于FDD和H-FDD  A无线帧与10ms长度由10个1ms长度的子帧组成;每个子帧由两个长度为0.5ms的时隙组成;  帧结构类型2,适用于TDD  一个长度为10ms的无线帧由两个长度为5ms的半帧组成;  每个半帧由5个1ms长的子帧组成;  特殊子帧:由DwPTS、GP和UpPTS组成;  支持5ms和10msDL-UL切换点周期;    物理信道  ⑵物理信道分类  ①下行物理信道  ②上行物理信道  ③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映射  ①下行物理信道  a.物理广播信道(PBCH)  传递UE接入系统必要的系统信息,如带宽、天线数量等。  b。PhysicalControlFormatIndicatorChannel(PCFICH)  一个子帧中用于PDCCH的OFDM符号数  c。PhysicalHARQIndicatorChannel(PHICH)  用于eNodeB将PUSCH相关的ACK/NACK信息反馈给UE  d。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PDCCH)  用于指示PDSCH相关的传输格式、资源分配、HARQ信息等。  e。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传输数据块,包括用户数据和系统信息、寻呼等。  f。物理多播信道(PMCH)  传输MBMS相关数据②上行链路物理信道  a。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PUCCH)  当没有PUSCH时,UE使用PUCCH发送ACK/NAK,CQI,调度请求(SR,RI)信息。  当有PUSCH时,在PUSCH上发送这些信息  b。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  承载数据  c。PhysicalRandomAccessChannel(PRACH)  用于随机接入,发送随机接入所需的信息,preamble等  ③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映射  PCFICH,PDCCH,PHICH,PUCCH没有对应传输通道    7.3.4数据链路层  ⑴第2层结构  ①MAC层  ②RLC层  ③PDCP层  -层与层之间的服务接入点(SAP)  -RLC和MAC层是Logicalchannel    ①MAC层功能  a.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  b。复用/解复用过程  c。流量测量报告  d.通过HARQ纠错  e。同一UE的逻辑信道优先级处理  f.多个UE之间的优先级处理(动态调度)  g。传输格式选择  h。逻辑信道优先级管理  ②RLC层功能  a。支持确认模式、未确认模式和透明模式。  b。通过ARQ机制进行纠错。  c。根据传输块大小,动态分割重组本层数据。  d。实现同一无线承载的多个业务数据单元的级联。  e。依次传输上层的PDU(切换时除外)。  f。数据重复检测和底层协议错误检测和恢复。G。eNodeB和UE之间的流量控制。  ③PDCP层功能  a。协议头压缩和解压,只支持ROHC压缩算法。  b。NAS层和RLC层之间的用户面数据传输。  c。用户平面数据和控制平面数据加密。  d。控制平面NaS信令信息的完整性保护。  7.3.5RRC层  RRC层提供的服务和功能  ①NAS层和接入层(AS层)的广播系统消息。  ②寻呼。  ③RRC连接的建立、维护和释放。  ④RRC消息的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⑤无线电承载的建立、修改和释放。  ⑥手机管理功能。  ⑦QoS管理。  ⑧广播/多播服务的通知和控制。  ⑨NAS消息在用户和网络端之间的传输。  RRC协议状态和状态转换  -空闲状态(RRCIDLED)  -连接状态(RRCCONNECTED)。不连续接收(DRX)。  ②系统信息广播。  ③传呼。  ④社区改选。  ⑤UE在跟踪区域内具有唯一标识符。  ⑥RRC上下文等不保存在eNodeB中。  (2)连接状态的主要特征  ①UE具有E-UTRAN的RRC连接。  ②E-UTRAN具有UE通信上下文。  ③E-UTRAN知道UE属于哪个服务小区。  ④网络可以与UE发送/接收数据。  ⑤网络控制的移动性管理(切换)。  ⑥邻区测量等  RRC协议状态和状态迁移    7.4上下行物理层传输**7.4.1时频结构**  无线帧  -无线帧长10ms  SFN周期为1024,编号0~1023。  -子帧长度1ms;  -时隙长度Tslot=0.5ms;  -基本时间单位TS=  -OFDM符号是时间结构的时间单位。  -循环前缀(CP):  ConventionalCP(160TS,144TS)  ExtendedCP(512TS)    -频域:副载波时域:OFDM符号--RadioFrame(SFN)  -10ms1024号码  -广播寻呼信道状态报告  --传输时间间隔(TTI)  -子帧-HARQ机制TA机制  --时间间隔??-0.5ms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控制信息  物理资源  --RE:资源元素/资源单元  -1个子载波对应1个OFDM符号  --RB:资源块/资源block  -1时隙  时域0.5ms-180KHz频域12个连续子载波  --SB:SchedulingBlock/schedulingblock  -1subframeof1msinthetime域(最小调度单元)  -资源块对    --中心频率在子载波中的位置  -下行:无用的DC子载波  -上行:位于2个子载波之间  7.4.2下行物理层传输  为MAC层和上层提供信息传输    下行参考信号分类  -CellSpecificReferenceSignal(CRS)  -UEDedicatedReferenceSignal(DRS)  -信道状态参考信号(CSI-RS)  -MBSFN参考信号  -位置参考信号  小区特定参考信号结构和生成  -504个物理小区标识  -扰码选择GOLD码    下行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  (1)LTE时频网格中控制区和数据区的划分    (2)PBCH处理流程    (3)PDSCH处理流程  每个上行用户调度块的TTI分配是灵活的    7.4.3上行物理层传输  (1)PUCCH控制信令消息  -SR:用于向eNodeB请求UL-SCH资源。  -HARQACK/NACK:在DL-SCH上发送的数据的HARQ确认。  -CSI:包括CQI、PMI、RI等信息。用于告知eNodeB下行信道的质量等,帮助eNodeB进行下行调度  (2)PUCCH信道的时频资源占用  -边缘整个可用带宽。  -12个子载波,1个子帧和2个时隙    7.5LTE系统的基本流程小区搜索的主要内容  -频率和符号的同步  -获取帧定时并确定开始下行帧点  -决定物理层小区标识(504)  -循环前缀长度(CP)  -工作模式(FDD/TDD)  ①PSS(PrimarySynchronizationSignal).  ②SSS(二次同步信号)。  映射到带宽中心的62个子载波    ①终端检测识别可以得到小区的PSS(PrimarySynchronizationSignal)-小区的5ms时序-小区ID组中的小区ID(3)-SSS位置  ②终端检测识别到小区的SSS(SecondarySynchronizationSignal)可以得到-帧定时-小区标识组(168)    7.5.1小区搜索过程    7.5.2随机接入过程  随机接入在LTE中的应用场景  -①初始接入和TAU更新  -②RRC连接重建过程  -③上行不同步需要申请上行资源  -④切换  -⑤上行不同步但需要接收下行数据  -⑥UE定位辅助定位需要  随机接入前导结构    (1)随机接入前导ZCsequence  -长度839个子载波,子载波间隔1.25kHz,800μs。  -长度为139个子载波,6RB,133μs。  (2)随机接入前导的循环前缀  -5格式随机接入  随机选择前导  基于非冲突的随机接入  分配非冲突前导    周期  -如果终端检测到寻呼组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P-RNTI),它会在PCH上处理相应的下行链路寻呼消息。  -终端应该唤醒并监听寻呼的子帧由网络配置。-寻呼消息只能在某些子帧上发送,从每32帧1个子帧到每帧4个子帧。  寻呼流程  -核心网或eNodeB触发  -通知系统信息更新,寻呼UE    7.5.4跟踪区域更新  -TA-TAC-TAI-TAU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联系客服(hongsong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