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听说可以让我们告别996?低代码:试试吧!一个概念如果能够在科技圈走红,往往具有字面简洁和内涵丰富的特点,具有重塑产业格局的潜力。低代码(LowCode)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顾名思义,低代码是指使用更少的代码,甚至不用代码,仅通过拖拽模块来实现应用程序开发。2021年以来,低代码成为智能产业圈的热词。不仅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大厂纷纷开放低代码产品,国内外低代码平台也纷纷融资数亿美元。当你路过机场时,你会看到一家低代码公司推出的巨幕广告;在线观看今年的MicrosoftBuild大会,还可以看到它还花了很多时间来解释低代码平台PowerPlatform,这证明了低代码世界的魅力。根据Gartner最新预测,到2021年全球低代码开发技术市场总额将达到138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22.6%。但与此同时,关于低代码的争议也不断涌现。这里阿里云总裁张剑锋刚刚喊出低代码将“重塑中国软件的整个格局”;那边,低代码是“行业毒瘤”的论调也很猖獗,认为低代码贬低了程序员的价值,让开发者的应用难以维护和测试。一方面,“人人都是程序员”、“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用的是丰田卡宾枪”等铺天盖地的宣传;”、“企业创新毒瘤”等声音不绝于耳。今年低代码为何如此火爆?其本身究竟是一种改变生产力的工具,还是噱头与虚假需求并存的“行业毒瘤”?我们对此进行了探究▲低代码平台让开发者通过拖拽模块实现应用开发行业的毒瘤?还是转化生产力的工具?4月28日,专访ThoughtWorks中国CTO徐昊的文章《“行业毒瘤”低代码》一家软件资讯公司,引起了圈内的关注,有人痛斥:“使用低代码平台编写的代码很难维护和测试,也向行业发出了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程序员的价值’毫无价值',最终的结果是一些没有专业编程技能的人使用极其不方便和低效的工具来编写代码。这是非常危险的,这种低代码工具是行业的毒瘤!”他进一步指出,低代码的美好故事存在逻辑问题:1、低代码平台的预设用户总是初学者、入门级人群,难以高效;2、需要改变原有的工作模式,隐藏着巨大的改造成本。3.Low-code针对的是新手用户,不能帮助程序员。这是一个虚假的需求。徐浩表达了一些软件从业者的心声。有咨询行业的专家表示:“低代码正以比中端平台更快的速度走上街头!”小白,而是针对业务流程设计和管理的骨干人员,降低沟通成本。他认为,工业数字化的唯一解决方案就是让信息系统的建设不再依赖于程序员,让更多的角色能够有效参与,包括业务专家、运营管理专家、软件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和实施专家等。低代码是“癌症”还是改变生产力的工具?当有可能颠覆旧范式的新事物出现时,往往伴随着怀疑和争议。低代码是由程序员“玩”出来的。解决两大痛点,探索一个新概念,是老规矩。要回答它好不好,首先要看它是什么。我们还得谈一谈,说白了什么是low-code?一位来自智慧教育行业的工程师告诉我们,所谓的“低代码”最初是程序员厌倦了写一些重复的东西而形成的。产品想今天加请假单,明天加材料申请表,后天加。我想做一些统计。对于程序员来说,这是一种枯燥的重复开发工作,于是想着自己做一个工具玩玩。渐渐地,这样的小玩意儿越来越多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与其说“低代码”是今年流行的一个新概念,倒不如说是开发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使用“提高效率”的方法和结果。MathWorks的一位业内人士也告诉我们,代码减少不是低代码平台的目的,目的是降低开发门槛,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提高效率。低代码大火的背后,是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不断增长。在政策和市场准备就绪的同时,国内市场软件开发的痛点也亟待解决,以促进低代码市场的成长。这源于国内市场软件开发的两个普遍痛点:一是大部分企业习惯将软件开发工作外包给第三方,软件架构落后;第二,即使有技术团队,现在的软件开发速度也远远落后。由于时代的变迁,等到软件开发出来的时候,产品概念可能已经落伍了。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型有两种:瀑布式和敏捷式。无论采用哪一种,都离不开业务部门到技术部门的分段任务部署和协调沟通。这种传统方式将提出需求的业务部门和执行需求的技术部门分开,导致沟通和执行效率低下,有时开发出来的产品与业务人员最初的设想相去甚远。低代码平台提供易于使用的软件开发框架,减少业务和技术部门之间的沟通障碍。从这个角度来看,“低代码贬低程序员”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正如一位程序员所说:“低代码会让程序员更加分化,贬值的是只会写一些简单表格的初级程序员,也就是pageboys。”说到成本,由于低代码是一种程序员和业务人员的日常效率提升方法,必须在逐步实施中存在,很难成为“大亏”的业务。“低代码”凭借实力走红在智能物联的行业研究过程中,我们很少报道有热点概念的行业。因为概念的噱头往往让具体的事物变得虚幻,而这些概念本身往往涉及面广,难以聚焦。但是,我们这次对“低代码”这个概念的解读,以及我们之前对“数字孪生”的解读,其实都是在强调这个概念,真正反映了大工业人的工作方式和习惯。板块,而这也孕育了智能产业的趋势。相信无数的开发者都会回忆起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他们做了一个类似自动化编程平台的东西。现在,这个东西要走进各行各业,并且有了一个统一的名字——低码。当然,和很多新生事物一样,低代码的发展依然存有疑虑,其自身的应用场景也依然有限。低代码平台能否成为中国软件开发重构的变量,亦或是所谓“未完成的中台”的同流合污甚至毒瘤,等待业界的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