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历来是家电行业的传统折扣季,但北京商报记者从业内人士表示,今年节前,家电行业部分产品价格逆势上涨,平均上涨10%-20%。 。
对此,国家发改委1月11日宣布,召开家电行业价格法规政策提醒警示会,要求家电企业不得涨价。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常态化监管、合理价格调控,其实有利于家电行业乃至制造业的健康发展。 认定共谋垄断尚无统一标准 “近期家电市场部分产品涨价,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国家发改委此次指出,为维护家电市场价格秩序,现提醒、警告家电企业不得相互串通,进行横向垄断;不存在纵向垄断;不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不得哄抬物价;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进行低价倾销;没有虚假或误导性的价格意味着实施价格欺诈。一旦发现违法行为,价格主管部门将按照《价格法》、《反垄断法》的规定严肃查处。
国内主要空调、冰箱、彩电、洗衣机、小家电厂商及各大电商平台负责人参加了本次警示会。 北京商报记者查阅《价格法》发现,其中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编造、传播涨价信息,哄抬物价,推动商品价格过度上涨。
有上述行为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值得一提的是,《价格法》指出,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属于全国性的,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认定;属于全国性的,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认定;属于省级、副省级的,由省确定,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认定。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也意味着我国目前尚无全国统一的串通涨价或降价认定方法,判断主要依据已核实的证据。 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虽然家电是一个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商品的零售价格几乎完全由企业决定,但以空调为例,以行业为例,美的、格力、海尔的产品占有60%以上的市场份额,如果这三家企业串通涨价,显然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原材料价格半年上涨50% 事实上,在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之前,整个家电行业从去年9月份开始就开启了一波涨价潮。
9月,乐视率先宣布部分超级电视涨价100-200元。随后11月21日,乐视超级电视再次宣布,将再次上调部分40英寸、43英寸、50英寸、55英寸机型的价格。价格上调100元,部分65英寸机型每台价格上调300元。 不只是乐视,小米电视不久前也涨价了。
小米电视3S 48英寸由1999元涨至2299元,小米电视3S 55英寸由3499元涨至3699元。早在去年11月,海信天津分公司也曾传出涨价通知,称将43英寸及以下电视涨价200-300元,49-50英寸电视涨价100-200元。新价格执行时间为2016年11月25日。 此外,在空调行业,美的空调此前曾宣布每台空调价格上涨50-200元,日立家用中央空调宣布自2017年1月1日起实施价格调整,平均涨幅10%。
冰箱行业,美的、TCL、奥马等主流厂商也纷纷在不同地区发布了相关涨价通知。此外,部分热水器企业近期开始将整机价格上调5%-10%。 原材料上涨是家电涨价的主要因素。以电视为例,面板占整个电视成本的50%以上。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HS去年11月公布的面板报价显示,包括40英寸、43英寸、55英寸、65英寸等中大尺寸电视面板单位价格每月上涨10美元,平均增幅5%-8%。 2016年下半年电视面板价格累计涨幅超过50%。
此外,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冰箱的保温材料、泡沫和黑色材料,涨幅超过100%至21000元/吨,白料涨幅超30%,主要原料铜涨幅40%,价格49000元/吨。元/吨,塑料、铝等材料价格涨幅均超过30%。
去年下半年,冰箱原材料价格上涨很快,尤其是发泡材料。此外,钢板价格也有所上涨,对公司冰箱生产成本仍构成一定压力。 制造业仍需合理控价 合理涨价其实并不是坏事。
甚至有业内人士指出,其实实际的“回调”更符合家电行业的真实情况。 1月11日,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彭剑锋谈到2016年中国彩电行业发展现状时指出,由于成本大幅上涨,彩电价格已止跌。
短期来看,电视价格上涨了,但实际上,如果拉长时间,可以看到家电价格并不算过高。数据显示,去年下半年,40英寸电视均价维持在2000元左右,65英寸电视均价维持在7500元至1万元之间; 2013年初,40英寸电视均价为4000元,65英寸电视均价在2万元以上。 从这几年家电行业的发展也可以看出,单纯的价格战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2013年以来,以乐视、小米为首的互联网厂商跨界进入彩电行业,通过高端低价策略快速打开市场,推动传统电视向智能电视升级。
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但整个行业却进入了增收不增收的尴尬境地。奥维云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彩电市场零售量为1195万台,同比增长8.9%;零售额353亿元,同比下降5.9%。
在空调行业,受“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惠民”等刺激政策的影响,不少中小企业纷纷推出低价空调产品。低价产品抢占市场,产能迅速扩大。 2014年下半年,整个空调行业高库存的爆发,导致2015-2016年空调市场陷入市场低迷。 产业观察家洪世斌指出,外界应理性看待家电价格波动。
以涨价为例,在原材料上涨的环境下,如果企业不涨甚至下跌,那么大致有三种情况:1、原因是公司原有产品溢价能力强、规模大,而能够承受成本的增加,努力抢占市场;二是激进企业愿意不惜自己的损失抢占市场;三是通过偷工减料、降低原材料质量、大幅打折服务等方式,实现成本降低。前两者还好,但如果是后者,就真的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