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倪玉清广州报道 从互联网电视价格战到相应的各种规模涨价,彩电的“价格展望” 2016年行业发生了变化。随着面板、原材料、人工等成本不断上涨,彩电将从2月开始迎来新一轮涨价。 2月22日,研究机构群智咨询最新数据显示,2月份电视面板整体需求疲软,但大尺寸尤其是UHD(超高清)面板备货依然旺盛。
这意味着本次涨价将集中在大尺寸高端产品上。业内预计,3月初厂家将集体涨价。 以小米电视为例。
自2017年以来,已3次提价。最后一次宣布涨价是在2月11日,小米电视3s 60英寸、65英寸影院版分别上调至4799元、6699元,涨幅分别为300元、700元; 2月8日和1月初,3S 48英寸和55英寸、55英寸机型均上调,目前两者合计上涨600元和500元。
其中,48英寸尺寸增幅高达30%,其他尺寸增幅均超过5%。 涨价的原因集中在面板等主要零部件成本上涨和汇率波动。在面板制造商受益的同时,品牌商仍面临供需波动和盈利问题的挑战。 面板结构性涨价 屏幕占电视成本一半以上,决定了产品价格走向。
面板价格飞涨,彩电市场价格也不得不一再上涨。 TCL广州销售部管理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我们还没有收到总部的涨价通知,根据市场情况,近期会因为屏幕成本的原因再次上涨,人员、交通、原材料等都在上涨,其中小尺寸面板早期增速超过大尺寸面板,现在大尺寸面板需求增长,价格上涨时间至少会跟上面板价格的上涨。
” TCL销售部另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今年TCL电视均价上涨了300元,如果再次涨价,预计在此基础上再上涨300元。” 这个消息在终端门店也得到了反映。广州苏宁客村店一位彩电销售人员告诉记者,3月份部分彩电产品将开始涨价。
32英寸、43英寸等小尺寸去年涨幅较大,现在大尺寸电视也将涨价。记者走访广州多家卖场时发现,32英寸电视的价格都在1000元以上。
大尺寸电视促销活动较多,价格基本与一年前持平。 “面板价格上涨是结构性的。下个月65英寸和部分超高清产品可能会继续上涨,而小尺寸价格目前稳定。
”群智咨询副总经理李亚勤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调查数据,32英寸面板价格维持不变。由于机器制造商难以盈利,他们减少了需求。与此同时,面板厂商持续减产,市场供需趋于平衡;受SDC影响(受三星显示器公司Gen7线关闭以及SDP(堺面板厂)面板供应切断影响,40英寸面板实际供应能力明显减弱,厂商纷纷转向更大尺寸—— 大尺寸方面,49英寸面板受生产成本因素影响,厂商规划不积极,而50英寸面板则在G7.5中被75英寸产能挤出10代线,群创G8.6代线尚未实现大规模量产,供需依然紧张;65英寸2月涨幅最大,单价上涨10美元。
考虑到利润和供应因素,品牌厂商大尺寸备货依然积极,但产能有限,价格上涨持续。 虽然面板行业有周期性,但这次涨价还是让从业者感到措手不及。创维旗下子公司,面板涨价已接近上限。 “无论市场上的电视尺寸如何,涨幅都在10%左右。
我们还在权衡Cookaa接下来是否会涨价。目前面板的价格已经非常接近我们设定的底线了。
” 互联网电视是最大的挑战 在彩电涨价浪潮中,互联网品牌一马当先,而2月份两次提价的小米表现十分激进,也反映出来自彩电的运营压力。本来互联网品牌低价进军市场的想法受到了影响。
“我们对于涨价会更加宽容,因为有了创维,我们可以共享面板的资源储备,拥有“有一定的响应时间,但利润肯定会受到影响。今年的涨价太出乎意料了,从小规格到大规格的趋势还没有停止。”王志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今年互联网品牌有盈利的危险,我们也亏损了,很多。
现在的环境给运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为费用率没有下降,所以利润率开始大幅下降。” 李亚勤还指出,不仅面板价格持续上涨,存储设备也在上涨。在整体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下,难以维持低价竞争。
。不仅是互联网品牌,传统厂商也面临着成本上升的压力。
李亚勤表示:“最大的问题是,几乎所有整机厂商都面临着非常强大的利润压力,彩电行业的经营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另外,涨价之后,后续的需求情况则没有那么乐观,我们预计今年中国市场将出现负增长。从全球来看,由于美元一直强劲升值,虽然近期稳定,但升值后新兴国家的需求受到抑制。
彩电行业的低迷从龙头企业的财报就能看出。一眼就能看出,近年来只有海信和创维保持净利润增长,更多企业则在正负之间波动。
除了利润压力外,王志国认为,彩电涨价还带来了两方面影响。 “首先,它使价格更加合理。
当互联网品牌低价进入市场时,损失是可以预算的。现在超出??了预算,需要调整。高价格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销售,市场会更加稳定。
另一方面,对于制造商来说,产品结构将得到优化和改变,向大尺寸、高端产品迈进。相比之下,大尺寸的抗风险能力还是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