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预装软件占用内存、抢流量、无法删除,饱受市场诟病。面对行业痼疾,工信部近日发布征求意见稿,提出除基本功能软件外,其他软件必须可卸载,才能祛除行业毒瘤。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征求意见对什么是基础功能软件定义模糊,处罚力度不够,或难以改变目前的乱象。 一线厂商装个APP就赚1亿 手机预装软件已形成完整产业链。
上海一家手机代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大多数手机都预装了10至30个软件,其中一半是促销应用软件。这些软件与系统的运行无关,只是占用内存。
一般开机后会自动启动,占用内存、使用流量。 消费者每天都在强烈要求预装软件。手机厂商为何视而不见?关键是背后的利益。
目前,无法卸载的预装软件通常售价在5元左右,如果是游戏软件可能会更高。对于一个年出货量2000万台的一线手机品牌来说,预装软件的收入可高达1亿元。目前,国内手机厂商大打价格战,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依靠预装软件来抵消成本。 基础功能软件概念不够清晰 电信行业独立分析师付亮表示,过去手机应用的管理和分发主要基于行业自律。
2011年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签署《互联网终端软件服务行业自律公约》,2014年组织互联网企业签署《中国互联网协会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传播淫秽色情信息自律公约》。此次工信部出面征求意见,表明管理部门正在逐步加强监管。不过,这一临时规定或许无法撼动预装软件产业链。 征求意见稿规定,基础功能软件是指保证硬件和操作系统正常运行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
同时规定,终端中预置的实现同一功能的基本功能软件至多可以设置为可卸载。对此,付亮表示,关于预装基础功能软件的说明规定不够严格,很难明确界定什么是基础软件,存在可供企业利用的漏洞。 专家也认为,处罚力度明显不够,不能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根据规定,对违反规定的企业,交通主管部门将依据职权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处罚。
但刑罚没有详细的规定,很容易导致定罪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