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蜥开发者谈》第8期来啦!开发者和开源社区相得益彰,相得益彰。这些人在龙蜥社区的经历、实践总结、技术成长经验都很有价值。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在这里看到科技的力量。本期故事,我们邀请了龙蜥社区的开发者刘亚轩分享《第一次触电,原来你是这样的龙蜥社区?》。欢迎收看之前的故事《龙蜥开发者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第 7 期》。开发商表示,这是一项长期活动。对于多次积极投稿分享的童鞋,我们还有一份神秘礼物鼓励他们!诚邀广大开发者分享真实经验,相互交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本次故事主角:刘亚轩,龙蜥社区LoongArchSIG核心成员,参与了AnolisOS8.4的建设,主要负责BaseOS和AppStream相关软件的LoongArch架构的适配和建设.时过境迁,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行,开源文化不断演进。它是共享的、开放的、包容的。很多人都在为之不断奋斗,不同领域的爱好者纷纷参与贡献。作为一个在开源文化中浸淫多年的“老司机”,我切身体会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真的可以看得更远。Linux是开源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开源软件。还记得第一次接触Linux,那是我职业生涯的第一份工作:负责Linux安全相关的定制。除了完成本职工作,我还给自己布置了一个任务:了解Linux的开源文化。随着工作流程的推进,我渐渐觉得仅仅完成工作范围内的任务,远远达不到我给自己设定的效率提升。因此,我开始学习拓展领域,改变工作方式。工作的成果,也从同事那里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一个苹果与另一个苹果交换仍然是一个苹果,但一个想法与另一个想法交换会迸发出不止n个思考,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一种德行循环。就这样,随着对Linux越来越熟悉,我被它的魅力深深吸引,渐渐地对它产生了好感。第一次接触Linux后,在后续的工作中,参与了Linux各个系统版本的研发。从服务器到桌面,从内核到应用,各种版本、各种架构的发布。当然,在业余时间,我会像以前一样,抽空学习Linux相关的知识。我像海绵一样吸收所有我从未涉足过的领域:Linux内核、驱动程序、存储、服务、应用程序、容器、Safety等等,我自己的知识体系逐渐在我的脑海中形成,框架变成了立体的,并且内容变满了。回想自己在从事Linux系统开发时,大部分时间都在和CentOS、Debian打交道。直到2020年CentOS宣布停止维护,目前的用户都不知道如何继续后续的业务和系统升级。此时,龙蜥社区宣布将为CentOS关停提供技术支持,并在2021年12月发布应对方案,实现无缝迁移,支持后续版本更新,并提供10年的技术支持。同时,它也承担了开源操作系统的重任。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和了解龙蜥社区。记得当时看到的时候眼前一亮,从此对龙蜥社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AnolisOS8.4开发之初,我们公司和DragonLizard社区恰好有相关合作,所以我有幸参与了这个版本的开发。这也是我第一次参与社区版的工作。软件版本控制。一开始,我和社区里的其他人不是很熟,担心在工作中不容易落实沟通、执行、解决问题。但实际执行时,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在和其他开发者一起工作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解决架构相关的问题,构建Koji以及如何结合Koji镜像和ISO进程制作镜像等等。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一次我发现libxcrypt库的名字不对,但是很多基础软件包都依赖它。如果改了,对系统影响很大,甚至Mock环境无法继续运行。于是社区负责研发的小伙伴筛选了相关软件包,评估了影响,追溯了问题的根源,发起了会议讨论未来的生态情况,提出了解决方案,并迅速行动起来。时间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个时候,我真的能感受到社区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社区,为社区做贡献。(图/部分软件包构建截图)从最初的版本开发阶段,到测试阶段,再到最后的发布阶段,大家各司其职,出现问题都迅速反馈并及时解决。当时,龙拱SIG每周都有线上会议分析,讨论新出现的问题,分析风险,评估整体进展。就这样,我们一步步讨论,最终完成了AnolisOS8.4的构建和发布。(图/龙拱SIG会议纪要)在此,感谢社区的肯定。能够参与龙蜥社区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本人还获得了龙蜥社区2021年度“开源参与贡献奖”。希望龙蜥社区以后能有更多的项目方向供开发者自由选择。希望社区成员提交更多的技术文档到文档库进行分享,也希望更多的开发者能够参与到龙蜥社区的工作中,共同建设未来的龙蜥生态,创造未来的操作系统.文化需要共享,尤其是开源文化。一个人的努力不为人知,但多人的努力加起来,却有机会书写历史。最后,欢迎大家参与我们LoongArchSIG的建设:SIG地址链接:https://openanolis.cn/sig/Loo...邮件列表:loongarch@lists.openanolis.cn——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