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攻克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难题移动通信容量正在逼近这一世界性难题,获得国际通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IEEE通信理论莱斯最佳论文奖,并获得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奖。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0年,是目前国内高校中唯一的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游小虎教授的带领下,实验室一直走在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前沿。随着3G时代的到来,全球移动通信正从第三代向第四代发展,移动通信领域有限的频谱资源与快速增长的用户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适应实际需求,尽可能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速率和容量?这已成为全球新一代移动通信发展亟待完成的任务。游小虎介绍,要实现宽带移动通信,传输速率需要在3G的基础上提高100倍以上,同时还要大幅降低功耗,提高传输可靠性。传统传输技术显然无法适应高速宽带传输。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技术的要求已成为解决移动通信速率和容量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新一代移动通信的重大理论和技术问题,自2002年以来,游小虎带领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4G研究团队,联合一批高校和企业,先后牵头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多项课题。依托十余年移动通信技术研究的深厚积累,游小虎及其团队对第四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包括“广义多载波并行传输”,“以“通用多输入多输出传输”和“双涡轮迭代接收”为特征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解决方案。2006年,基于宽带移动通信能力构建的FuTURE外场技术实验系统近似相关技术在上海试验成功,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其中MIMO传输技术相关理论成果在IEEE核心期刊发表后,获得学会最具影响力的莱斯最佳论文奖。在科技部组织的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应用成果验收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上述成果是启动我国中长期重大专项的基础。科技发展规划《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为我国全面参与新一代移动通信研发国际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宽带移动通信的能力已接近传输技术和产业应用成果,授权发明专利已达30余项。项目通过产学研密切合作,相关技术已获被3GPP主流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用。此外,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华为等企业合作开发,宽带移动通信技术已应用于相关产品。已在全球多个国家上市,并被数十家运营商投入运营。取得了更为显着的经济效益,为我国企业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中赢得先机发挥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