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人工智能框架生态峰会在上海举行。
峰会上,嵊泗MindSpore携手行业用户和合作伙伴,带来了人工智能框架的最新进展和一系列重大发布,其中包括18家顶级AI企业、学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联合发布《共建人工智能框架生态倡议》,嵊泗MindSpore开源社区董事会成立,上海盛思AI框架&大模型创新中心正式启动并首批22家单位入驻,全模态大模型“子动.太初2.0”正式发布,本届峰会以“共同创新无限”为主题,全面聚焦人工智能框架生态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
吸引了超过100家AI行业合作伙伴、行业客户、高校、研究机构代表参加。
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背景下人工智能框架的生态模型和场景应用,围绕人工智能框架技术在大模型、科学智能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和深入交流。
数字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作为重要的通用技术之一,具有很强的导致溢出的“头雁”效应。
在整个AI技术体系中,AI框架处于“承前启后”的位置,使算力向南方向多元化。
北向孵化各类创新算法模型,是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的土壤和源泉。
会上,18家人工智能领先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开源社区等共同发起“构建人工智能框架生态圈,繁荣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联合倡议,倡导通过政府的共同努力产学研共同支撑中国人工智能智能框架生态迈向新高度,推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新发展。
《共建人工智能框架生态倡议》联合发布 当前以盛思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框架生态正在实现快速发展。
截至5月底,嵊泗开源社区下载量已突破10000次,拥有13000名社区贡献者,服务多家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发布多个开源模型等在顶级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
为了更好地推动嵊泗社区快速发展,会议现场,嵊泗社区理事会正式宣布成立。
首批会员单位包括AI芯片企业、AI应用企业、高校及学术机构,共18家单位。
理事会将本着“共建、共享、共治”的原则,汇聚行业力量,扎根人工智能根技术,共同构建开放、多元、包容的人工智能框架技术生态,共同促进生态繁荣,加快高校和科研攻关。
机构等行业的创新发展,使运营商、金融、教育科研等国计民生行业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贡献坚实力量。
会上,盛思社区董事长丁诚介绍了未来四大创新方向,包括基于“构建大模型全流程赋能和科学计算新范式”的技术创新,加速人工智能新应用孵化;基于“大模型平台、学习小组、极客周、全球开源生态”的运营创新,让社区成果更高效地推广给用户;基于“为不同阶段的开发者提供不同的培养模式”的人才创新。
学习、成长、研究”,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土壤;基于“建立产业联盟、产业园区等新手段,持续完善多元化算力和硬件支撑”的生态创新。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海闵行区政府、临港集团、嵊泗开源社区共同启动了上海嵊泗人工智能框架及大模型创新中心(简称创新中心),创新中心将基于嵊泗MindSporeAI框架,与产业伙伴共同支持全国人工智能。
科技公司、高校和研究机构孵化大模型和科学智能技术研究,从而赋能企业打造极其易用、极致性能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和应用,服务于互联网、电信运营商、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打造一系列有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应用场景,促进产业集聚。
目前,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云从科技等首批22家单位已正式入驻创新中心,将与嵊泗社区合作,进行大规模的模式创新。
随着人工智能产学研的变革,将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创新的“发源地”,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框架生态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工智能框架的发展将有力支撑大模型的创新。
会上,中科院自动化所基于嵊泗推出的全模态大模型“紫动·太初2.0”正式发布。
该大模型是在千亿参数三模态大模型“紫动.太初”1.0基础上的升级。
除了语音、图像和文本之外,还增加了视频、传感器信号、3D点云等更多模式。
从技术架构上实现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全模态开放接入,突破了认知增强的多模态关联等关键技术,支持多轮问答、文本创作、图像生成、3D可执行理解、信号分析等跨模态任务,并具有全模态智能标注能力,实现未知目标的自动发现。
基于“紫动.太初”2.0,推出全栈本地化、低代码一站式开发的“紫动.太初”开放服务平台,支持公有云、私有云一键部署,赋能高效推动大产业模式发展,在更多领域发挥赋能价值,加快通用人工智能的实现。
技术是根,人才是本。
圣思社区秉承“技术为先,开发者为先”的理念,汇聚开发者力量打造开源社区,与开发者共同学习、成长。
会上,共有21个开发团队、个人开发者、大学生和教师分别荣获“嵊泗突出贡献奖”和“嵊泗优秀指导教师奖”。
其中,“嵊泗杰出贡献奖”是对在嵊泗社区工作做出突出代码贡献的团队和个人的奖励,“嵊泗优秀指导教师奖”是对指导运营商等优秀项目的老师、模型、论文和应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