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手表就不需要繁琐的操作。
只需打开手机APP,您就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您的心电、脉搏、血压等关键生理参数,并与标准值实时对比。
比较。
这是东北大学三名研究生研发的最新“手表”:亲肤腕带可进行多指标精准测试,测量血压时无需施压。
经过数据分析,还可以在手机上提供心血管早期预警。
疾病。
过去,此类检测设备大多安装在医院,体积庞大,不方便携带。
然而,这些学生研发的“腕式可穿戴心血管疾病智能预警仪”可以实时显示心血管健康状况,实现居家健康。
监测预警。
“近年来,可穿戴医疗设备异军突起,但功能相对单一。
”东北大学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三年级研究生关耀峰找到研发方向后,他找到了师弟李维男和郑令宜,三人决定研发一款“智能”机器人。
手表”可以同时测量心电图、脉搏和血压。
当你选择了方向,就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
团队只有三人,需要完成嵌入式硬件、软件和Android APP设计三大任务。
工作量巨大,每一步都会遇到技术难题。
最初,佩戴者在运动时会受到信号干扰,记录的数据会出现偏差。
“我们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关耀峰说。
随后,在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徐立胜教授的指导下,他们明确了分工:李伟南负责信号采集设备内部电路板的设计,郑令宜负责信号采集设备内部电路板的设计。
主要负责Android软件编程,关耀峰负责电路的焊接和调试。
嵌入式程序的编写。
这条创新之路也让他们吃了不少苦头。
关耀峰曾在一份72页的英文数据手册中遗漏了一小行重要信息,导致数据格式错误,延误了项目进度;李维南曾因为手机屏幕图像模糊而给了他很多打击;郑令宜有一次在实验中发现心电波形显示有问题。
经过排查,发现是硬件出现了问题。
此次调查持续了两个月。
这期间,三人通过参加各种比赛,不断提升装备。
经过反复修改,设备积累、改造,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冠军。
经过他们的努力,这款腕式可穿戴心血管疾病智能预警设备已日趋完善,能够将采集到的生理信号精准转化为数据和图像,并在Android系统中实现测量结果的可视化。
在读研究生二年级的李伟男告诉记者,从最初的设计到现在,他花了一年的时间,一共修改了5个版本,才终于得到了在大赛中接受评委亲自测试的机会。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大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