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十大科技新趋势汹汹来袭,企业数据中心或将消失

时间:2023-03-15 11:15:22 科技观察

十大新技术趋势即将到来,企业数据中心可能消失(Tactical)、实施(Operational)三个层面对IT和实施的影响。以下是演讲的主要内容。战略层面的趋势一:消失的企业数据中心(DisappearingEnterpriseDataCenters)目前在中国。仍然是大型企业自建和管理数据中心的主流模式。然而,Gartner认为国外市场由欧洲和美国主导。倾向于整合和缩减自己??的数据中心,以支持外包数据中心资源。这种变化主要是由“公有云”的使用推动的,越来越多的应用迁移到公有云上。此外,使用外包数据中心可以有效节省IT整体成本,而数据中心的建设、运维往往与企业的主营业务关系不大。趋势二:“云优先战略”(Cloud-FirstStrategy)“云优先”并不是指将所有应用迁移到“云”,而是如何利用“公有云”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云优先战略”的核心是将有限的IT资源从业务价值的角度放在创造最大价值的领域,将同质的非核心能力外包出去,即不仅仅关注重要性系统的架构也需要根据企业应用的核心能力来决定采用传统IT、私有云还是公有云。中国企业目前更注重私有云的建设,对公有云相对保守。对此,他们需要尽早做好规划。企业不应将公有云视为一项新技术,而应将其视为一项新能力。趋势三:“容器化”和“无服务器”服务部署(ContainersandServerlessFunction)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容器化”,因为“容器化”可以大大减少交付延迟,提高交付效率。另一个趋势是使用公共云提供的“无服务器”服务。在构建支持数字化转型的应用中,可以大大降低开发代码的工作量,在保证交付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交付效率。战术层面的趋势4:业务驱动IT(Business-DrivenIT)Gartner研究表明,超过29%的IT支出来自业务部门而非传统IT。这个数字在未来几年还会增加。因此,如何匹配业务,让业务认可IT的价值,是IT未来需要提升能力的方向。IT不能仅以技术为中心,更需要转变为以业务为驱动的IT,以支撑业务的数字化转型。趋势五:数据中心即服务(DataCenterasaService)从全球布局来看,未来的数据中心将不再是一个物理位置,而是承载多种交付能力的服务集合——风险需要可控、成本优化、创新创新、合规匹配、快速迭代、全球交付能力。企业应该考虑的是如何用最好、最高效的方法,实现客户体验价值的最大化。但目前很多企业在规划技术设施时,仍将大部分应用放在传统数据中心。趋势六:APIs—IntegrationEconomy(APIs—IntegrationEconomy)APIs经济通过整合各种应用,匹配监控各种渠道和应用,有效支撑数据转型。企业应该从需求的角度出发,以“由外而内”的方式来考虑API的设计和实现。同时,企业也要考虑API经济带来的数据安全问题,确保核心应用更加灵活和平台化,同时渠道畅通和安全合规。趋势七:物联网和边缘计算(IoTandEdgeComputing)Gartner定义的物联网平台分为终端层、平台层和企业层。终端层主要为物联网的节点、设备、通道提供数据压缩和数据加密服务。平台层自上而下包括数据分析、策略和数据连接。企业层是企业应用程序中分析数据的集成和使用。这三层相互补充。目前,物联网在企业的落地实施还存在挑战,主要是网络标准化尚未统一,应用场景、接口复杂度、整个生态体系尚未建立。执行趋势八:容量搁浅在一些大型企业中,传统数据中心和“云”都存在容量浪费。根据Gartner的数据,在传统的数据中心,28%的服务器是空置的,40%的机架没有被填满,平均服务器CPU使用率只有32%。与此同时,45%的企业组织在没有进行必要优化的情况下仅迁移到“云”,导致前18个月55%的系统冗余和70%的过度支出。为避免产能浪费和过度配置,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合理使用产能、控制资源配置、选择定价模型和开源工具等,以有效节约经济成本。趋势九:声誉与数字化体验在数字化转型中,为用户提供无延迟、可靠的数字化体验非常重要,这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声誉。例如,在物联网技术中,物与物之间的连接速度慢,导致整个业务运行效率下降,导致用户体验差,延迟导致用户满意度下降,企业声誉受损。当前,企业应注重使用移动设备的用户体验,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趋势十:扩展基础设施管理(ExtendedInfrastructureManagement)企业必须结合大数据和数据挖掘技术,扩展基础设施能力,提升端到端的应用体验。物联网和API经济技术的兴起,也要求企业对相关人员进行优化调整,使其具备相应的能力来满足新的业务需求,尤其是跨技术平台的综合规划能力、协助业务,分析业务影响的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