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咦,Facebook要“抄袭”微信?

时间:2023-03-15 08:18:58 科技观察

Facebook正在向微信学习,打算在中国市场之外打造一款类似微信的“超级应用”。就像当年的“3Q大战”促使马化腾张开双臂打造开放平台,进一步催生了微信这个移动超级平台一样,扎克伯格一年来也背负着“隐私泄露丑闻”的压力.寻求新的出路。自2018年3月Facebook丑闻曝光至今,12个多月余波未平,Facebook及其创始团队进入了最艰难的一年。这一事件成为Facebook的转折点。5个小时的国会听证会和一年多的内忧外患,也迫使扎克伯格重新审视Facebook的定位、愿景和未来。还记得扎克伯格在2018年4月的国会听证会上吗?3月6日,扎克伯格发布了一篇3200字的博客,堪称扎克伯格“面壁”一年多后的“破墙书”。这篇博客是对扎克伯格近年来的思考和Facebook转型行动的总结:从开放式广场社交到客厅私密社交。扎克伯格发布博客为Facebook规划新方向过去15年,Facebook和Instagram建立了“数字公共广场”。然而,当构建全球社交图谱的想法实现后,人们开始逃离“广场”,从一对一的私密交流和小团体,回到“数字客厅”。这也解释了为何Facebook的“隐私泄露丑闻”会引起如此轩然大波。在公司名声建立之后,人们很难相信Facebook有能力和意愿打造一个私人社交平台。而这篇博客正试图解释Facebook为保护隐私所做的努力,以恢复公众和监管机构的信心。然而,在开放社交网络时代,Facebook商业模式的基石是挖掘用户开放数据的广告业务。一旦转向私人社交,Facebook如何找到更多元化的收入支柱,逐步摆脱对广告的依赖?“在此基础上为人们建立更多的互动方式,包括通话、群聊、故事、商务、支付、商务,并最终成为许多其他类型私人服务的平台。扎克伯格的这段话透露出一个信号:Facebook正在向微信学习,打算在中国市场之外打造一款类似微信的“超级应用”。但是,只要仔细研究微信这个“超级应用”,就会发现,根植于中国熟人社会的“国民应用”根本无法复制。微信自身的国际化一直不力,印证了钛媒体的上述判断。Facebook只能在短时间内成为一家广告驱动型公司。公司。与很多人的判断相反,扎克伯格在这篇文章中披露的信息并不是要削弱广告的重要性,而是将Facebook、WhatsApp和Instagram这三个产品的数据进行连接和整合,进一步刺激广告的增长收入。马克·扎克伯格在媒体人杰西卡·莱辛的推特下评论四年前的一篇文章说,“我后悔没有早点学习微信。自从2014年被Facebook收购以来,WhatsApp一直是Facebook帝国中的‘问题少年’一方面,拥有极其陡峭的用户增长曲线,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在苦苦寻找“变现”之道。WhatsApp这个天生私密的社交平台,因为端到端的信息加密,让用户信息成为Facebook无法触及的“黑匣子”,在被Facebook收购前,两位创始人坚持“无广告、无游戏、无噱头”,通过每年1的订阅服务费维持运营。已经拥有15亿用户,即将成为Facebook未来的主要平台,“变现”问题必须解决。WhatsApp是一款私人通讯工具,2014年微信收购时,一直被认为是“简单的版本”sion”,扎克伯格承诺“保证WhatsApp完全独立运营。”但在2017年4月,小扎反悔了。Facebook强迫WhatsApp用户与Facebook分享个人数据,导致与两位创始人的分歧和分歧。2018年10月,新发布的WhatsApp测试版要求用户将账户与Facebook或Instagram账户关联。事实上,扎克伯格在生态系统中的产品整合早已仅限于WhatsApp。2019年1月底,据外媒报道,Facebook有意整合Instagram、WhatsApp和Messenger。Facebook发言人向用户承诺,“整合后,将发布更快、更简单、更可靠、更私密的社交产品”,但仍有大量数据专家声称,这肯定会再次影响用户隐私问题。外媒报道称,Facebook将整合Instagram、WhatsApp和Messenger(来源:钛媒体)而此次博客“反思”,扎克伯格将“互操作性”作为构建下一代私人社交平台的原则之一,等于证实了这一点“FxWxI”合并势在必行。这对Facebook的广告业务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虽然无法直接获取WhatsApp用户的聊天记录,但是三大平台身份的一一对应会绘制出更丰富的用户画像,可以进一步提高Facebook和Facebook两大开放平台的广告精准度。Instagram的。事实上,故事服务WhatsAppStatus已经超越Instagram故事和snapchat故事,成为日活跃用户最多的故事服务。然而,正如桑德伯格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上提出的担忧:Stories能否以与NewsFeed相同的速度实现?我们真的不知道答案。未来,当WhatsApp与Facebook全面打通后,不排除将NewsFeed引入WhatsApp的可能性。正如微信从私聊延伸到半公共广场,WhatsApp“变现”的广阔空间或许不在WhatsAppStatus,而是在WhatsAppmoment。当然,这种类似于朋友圈的半开放式广场,不会对Facebook这样的开放式广场产生直接影响,这也能解除扎克伯格的后顾之忧。然而,扎克伯格将WhatsApp打造成“超级平台”的愿景,并不是一步步学习微信那么简单。微信之所以能成为“超级平台”,得益于中国熟人关系所承载的商业深度。微信支付在春节期间通过红包在用户中“病毒式传播”。拼多多的拼团形式也是靠亲友分享。订阅号的成功,是熟人之间的传播。这条人际关系链成为传递商业信息、新闻信息、生活服务的主要渠道。对于专业度更高、社会地位比熟人更重要的国外用户,熟人业务的空间要小得多。不仅如此,虽然Facebook在2013年就开始试水电子支付平台,但此后发展缓慢。正是因为信用卡支付体系过于完善,金融法律监管重安全轻速度,才导致移动支付被中国甩在了后面。在电子商务支付方面,PayPal的优势与支付宝的优势一样牢不可破。事实上,Facebook的消费者服务FacebookMessenger从2014年就开始“偷师”微信,拓展支付、跨境汇款、游戏等服务,还引入了Uber的打车服务。然而,直到今天还没有取得明显的商业化成果。一方面,这可能与国外用户的隐私保护意识有关。他们很难接受一个收集他们所有消费和生活数据的超级平台。他们也更喜欢专门的服务平台。另一方面,这也与Facebook的产品理念有关。以打车服务为例,FacebookMessenger并没有像微信那样直接为滴滴开放一个入口,而是以“对话即服务”的方式将优步融入到对话中。这种避免产品膨胀的设计使得FacebookMessenger中的服务远不如独立应用程序可用。这一次,扎克伯格计划在27亿用户之上“重建这些服务”。“重建这些服务”的基础是拥有自己的支付系统。2月28日,纽约时报报道称,Facebook将于明年推出自己的加密货币,允许用户在该平台上进行跨境汇款。这意味着Facebook希望绕过银行系统,为平台注入流动性。但是,如果Facebook上没有足够的商品、服务和交易支持,Facebook只会成为逃避监管的转账渠道。如果Facebook通过货币发行和金融服务获利,势必面临全球各国政府最严厉的监管。这也是Facebook短期内不会发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