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全球供应链的中断将如何推动机器人的采用?

时间:2023-03-14 23:04:55 科技观察

供应链多元化是当务之急,因为公司希望保持更好的控制并避免代价高昂的中断,现在将制造转移到本地。虽然有些人可能认为这些努力会增加劳动力成本,但相信企业可以通过采用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来帮助控制和降低成本。外包改变供应链从历史上看,离岸制造为公司提供了一个有吸引力的国内生产替代方案。由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有吸引力的汇率、宽松的监管环境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许多企业将其大部分制造业务外包或离岸到发展中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约占全球出口的13%和全球进口的11%。其他新兴市场也纷纷效仿,包括印度、越南和泰国在内的国家希望公司在其境内建厂。今天,全球交易了价值约20万亿美元的实物商品。新兴经济体几乎占了这一数字的一半,出口总额为8.2万亿美元,因为这些商品大部分是在新兴市场制造和组装的,并由较富裕的国家消费。离岸外包的后果然而,企业可能正处于范式转变的风口浪尖,因为他们意识到离岸外包的意外后果。美中贸易冲突敲响了全球供应链脆弱性的警钟。英国脱欧和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CA)进一步削弱了人们对国际贸易协定的信心。除了这些政策驱动的担忧之外,COVID-19危机及其对生产工厂的影响还凸显了与将制造工作集中在特定地区相关的风险。简而言之,企业必须优先考虑供应链的完整性,而不是与离岸外包相关的成本节约。虽然在海外利用低成本劳动力可能会提高利润率,但如果供应链因地缘政治格局变化、健康风险或其他黑天鹅事件而中断,收入就会损失,导致无法销售产品。在COVID-19危机之后,许多公司越来越意识到这一事实。疫情爆发后,当时中国约有31%的工厂关闭,32%的人在家远程办公。由于许多工厂实施准时制生产,在延长停产后重新开始生产可能需要数周时间才能使供应链完全恢复。一些企业警告说,持续的供应链中断可能会导致更多的销售损失。由于来自中国的零部件短缺,世界各地的汽车公司也停止了部分生产。日产、菲亚特克莱斯勒、现代、本田和许多其他汽车制造商已宣布供应中断。发达经济体通过回流确保运营的劳动力成本无疑远高于新兴经济体。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工资约为每年10,000美元,而美国的平均工资为46,000美元,高出四倍多。这种巨大的成本差异历来加速了离岸外包的趋势。但本地制造也具有非货币优势,例如使运营更接近企业管理层、研发团队和客户。当地制造业也在国内监管制度下运作,当地企业更熟悉这些制度,而且通常比国际协议更稳定。机器人技术可以加快回流工作当公司考虑在岸和离岸制造之间进行权衡时,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很可能是使规模偏向于在岸生产的未知数。自动化允许公司通过招聘机器人而不是人类工人来执行某些任务来抵消部分回流成本。机器人可以24/7不知疲倦地工作,并且可以比人类更快、更准确地完成某些任务,同时不需要加薪或福利。几项研究表明,机器人技术的采用与离岸外包的减少有关。在发达经济体,机器人采用率每增加10%,离岸外包就会减少0.54%。韩国中小企业(SME)和初创企业管理局最近宣布,将致力于通过智能工厂帮助制造业回流。美国回流研究所公布了其2019年年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企业高管表示他们正在计划或考虑在未来五年内开展回流活动。调查还发现,超过80%的受访者正在考虑采用新的软件系统。70%的人正在考虑投资机器人技术。较低的成本是一个主要因素。虽然一个复杂的工业机械臂可能要花费250,000美元,但企业很可能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传统劳动力成本达到盈亏平衡点。机器人总成本与当前运营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机器人成本的下降和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机器人的采用可能只会变得更具吸引力。在过去的30年里,平均机器人价格实际上下降了50%以上,而劳动力成本却上涨了100%以上。机器人成本与人工成本然而,成本下降只是越来越多地采用机器人技术的原因之一。另一个考虑因素是机器人的易用性。新的制造技术、数据和计算能力的激增以及客户对按需制造的偏好正在推动商品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企业现在可以寻求机器人即服务(RaaS)订阅,将机器人技术扩展到他们的制造过程中,以降低前期成本和技术获取的准入门槛。最后,改进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进一步推动采用。得益于先进的3D视觉功能和臂端工具,机器人的灵活性不断提高。他们现在可以与仓库中的工人一起运输货物,并可以灵活地挑选和放置易碎物品。机器人可以在几乎没有停机时间的情况下执行这些任务,甚至可以使用联网的传感器来提前预测和避免故障。由于这些发展,工业机器人的销量持续增长。从2013年到2019年,销售额以1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19年达到约420,000台。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估计,到2022年采用率将增加到584,000台。如果在这种新的全球范式中加速回流,这个估计可能会偏低.机器人密度可以用每10,000名工人中的机器人数量来衡量,它显示了机器人采用率长期增长的潜力。目前,全球制造业每万个工作岗位拥有工业机器人仅99台,这意味着机器人密度约为1%。但新加坡和韩国等制造中心的机器人密度高出八倍,分别为8.3%和7.7%,并且还在继续上升。美国、德国和中国等大国仍远低于这些水平,但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加速采用,它们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趋于一致。结论随着公司越来越关注其供应链的完整性,预计长达数十年的离岸外包趋势将会逆转。贸易冲突和COVID-19大流行等宏观破坏性事件给公司的运营能力和供应链带来了不确定性。随着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变得更强大、更便宜和更容易实施,并且随着公司意识到本地制造的好处超过在国外生产商品的风险,这可能会进一步加速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