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人工智能:不可能“万能”

时间:2023-03-14 21:21:56 科技观察

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在世界上相对领先。媒体认为,中国在该领域具有三大优势:一是研发预算充足。中国很多企业都投入了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对人工智能投入了大量资金。二是庞大的数据支撑。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互联网用户,高达7.5亿。这些庞大的数据对于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来说,其实是宝贵的资源。第三,中国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其他国家的尖端人才。中国每年都有大量优秀的大学生毕业,这也为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人工智能在中国发展迅猛,但由于这些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还在“惊喜”和“愉悦”的体验过程中,但不少“扰民”或“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也随之而来让国人对人工智能充满了“恐惧”。2021年的3.15晚会上,商城披露的人脸识别系统,其实质是对消费者进行“顾客评价系统”。通过该系统,商家可以很容易地找出谁是真正的顾客,谁是闲逛的,谁是记者,谁是来“货比三家”的媒体,让商家更容易“见人知己”。点菜”。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其实是一个“透明人”。在各种算法的支持下,消费者就是“待宰的羔羊”。在当下人工智能的“学生用品”中,孩子们的一举一动都“尽在掌握”,其负面影响早已让人脊背发凉。2019年浙江省某小学学生戴上“脑机接口戒指”,老师戴上这个戒指,就知道学生上课是否专心,是否“人在曹营,心在曹营”汉”。老师不仅可以看到孩子是否在教室里,还可以知道孩子是否在教室里。也许学生对老师“反感”,或者老师对某个学生有“偏爱”。老师很容易知道。孩子怎么会有个人隐私?有一款“学生监控”产品更疯狂。它用两个摄像头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孩子们在课堂上几次举手发言,几次低头看书,几声窃窃私语。千里之外的家长都能清楚地了解到,即使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在千里之外“指导”孩子:“失算!”“字迹太潦草了!”“错字!”——孩子不再是鲜活的生命,而是一只没有隐私的小白鼠。一直被监控,孩子心理不崩溃才怪!正如一些专家所言:“如果说科学技术是奔腾的骏马,那么伦理学就像是束缚骏马的缰绳,如果没有伦理规范、约束和引导,科学技术的疯狂发展很可能将人类引向无路可走。””我们的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它不可能“万能”,必须有自己的“边界”。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法律和制度相对滞后的情况下,需要研究人员“自律”和“自律”。-反思”。另外,我们的相关系统也要尽量跟上,不能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