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urity,杀毒软件被提及的越来越少,甚至成为桌面臃肿的附庸。操作系统自带的安全软件已经足够安全了,在C端安全软件市场上也没有多少蛋糕可以分了。当年称霸全球的免费安全软件早就谋划着从流量中榨取用户的剩余价值。恶性竞争的后果当时,市场上还活跃的免费安全软件寥寥无几。对于用户来说,是否安装安全软件已经是个问题。近年来,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PC市场一直冷落,以免费模式争夺用户的最终结局是难以盈利。PC端安全软件的活跃用户恐怕很少,云安全和移动端安全更是鲜有人提及,依赖PC的消费类安全软件逐渐没落已成定局。大部分安全软件已经不再守着自己的位置,而是开始收集用户数据,成为自己防御的对象。用户越来越不想被打扰。用户对免费服务已经习以为常,甚至越来越肆无忌惮地使用弹窗来扰乱用户,将责任归咎于安全软件。负责系统优化的安全软件本身就在占用系统资源,杀毒软件起到的安全作用几乎不存在。安全虽无小事,但当初充当挡箭牌的安全软件很难移植到移动端,注定被冷宫。与手机用户相比,PC用户更不愿意被打扰。无论是办公还是游戏,突如其来的弹窗和各种默认设置都会让人不知疲倦。安全软件的捆绑销售能力不亚于手机上的强制跳转下载,所以用户更倾向于使用一些小而美的小众安全软件。大公司肯定会做流量生意。安全公司也不能幸免。旧PC越来越卡的原因之一是捆绑的软件越来越多。既然安装了系统优化软件,就不能收费了。你也只能大力推广自己的软件。所以用竞品抢资源,是写在中国互联网公司基因里的。PC是一个古老的战场。如果安装两个安全软件,基本上你的电脑就永远不安全了。没有必要强迫用户选择两者之一。它不是诞生于移动互联网,而是已经在PC端萌芽。安全行业未来的趋势是,大部分碎片化的个人电脑将依赖系统级的安全防护,软件和网页下载带来的病毒占比不再大。毕竟,手机用户和物联网应用所带来的隐私问题和数据安全问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因此,碎片化的安全防御将为行业提供更多机会。撇开B端的安全不谈,普通消费者肯定不会再为安全软件买单了。安全防护本身就是一种移动资源的竞争。它在不占用太多资源的情况下,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提供必要的保护。有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