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自19世纪末以来就已经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如何导致气候变化,但直到1970年代这才成为国际研究的重要领域。进入21世纪,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气候变暖对环境和生命造成的巨大威胁。随着人类开发新的交通、工业、技术和生活方式系统,我们的能源消耗量大幅增加,并且主要基于石油和煤炭等化石燃料。2018年,化石燃料约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即能源总需求,不包括用于非能源目的的能源载体)的85%,能源使用产生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每年都在持续增长。再加上森林砍伐等其他趋势,这会导致更高的温室气体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这会通过增厚地球周围的气体层并限制热量损失而加剧全球变暖。提高能源可持续性的需求已变得至关重要全球变暖对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多重危险影响。这些包括干旱加剧;社区因地区变得太热而无法居住而流离失所;海平面上升和随之而来的洪水;以及更多的自然灾害,例如台风和野火。所有这些都导致人类和动物栖息地遭到破坏。如果地球温度比工业化前温度高出1.5到2.0摄氏度(oC),就会破坏灌溉管道等关键基础设施和低洼沿海地区和岛屿等脆弱栖息地。许多国家和超国家政府越来越认识到危机的紧迫性。如果不扭转这些趋势,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将崩溃,对地球造成巨大影响。为了解决这场危机,需要一种截然不同的能源使用方法。这并不意味着能源消耗总量的减少,而是能源效率的显着提高,以及从使用化石燃料到太阳能、风能和水等可再生能源的急剧转变。全球变暖正在加速事实:自工业革命引入以煤和天然气为动力的机器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约40%。目前的二氧化碳水平高于过去百万年,甚至过去2500万年的任何时候。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评估表明,从1880年到2012年,地球气候变暖了0.85oC,人类活动在工业革命初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因素。根据《 2019年联合国排放差距报告》,2008年至2018年间,温室气体排放量每年增加1.5%。2018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达到55.3GtCO2e的历史新高。同一份报告发现,国内能源使用和工业产生的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了2%,2018年达到创纪录的37.5GtCO2。在全球范围内,目前每年的能源产量相当于约200亿吨石油。如果目前的能源消费增长模式继续下去,尽管假设可再生能源的能源生产略有加速,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47.5Gt。提高整体能源效率只是挑战的一方面。另一种是从碳能源转向非碳能源。目前,只有大约8%的能源生产来自可再生能源。除学术工作和政府间努力外,可持续性已成为包括电信在内的许多行业的首要任务。与许多其他公司一样,移动网络运营商需要重新考虑他们的能源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这将对他们规划和部署下一代网络的方式产生深远影响。西班牙电信首席执行官JoséMaríaálvarez-Pallete在2019年12月总结了这一挑战,他说:“我们战略的中轴需要创新、智能和可持续的技术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必须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并帮助管理数字技术转型”国际机构设定了积极的目标来减缓全球变暖。各行业和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将在各国政府和联合国、G20、欧盟等国际组织制定的框架内进行。在过去的几年里,许多组织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节能减排目标,以扭转上述危险趋势。除了这些国际组织,一些国家也在采取行动减少排放,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迄今为止迄今为止,已有77个国家和主要地方经济体(如苏格兰)制定了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四个G20成员(欧盟、英国、法国和意大利)正在实施立法。一些国家计划示例包括:加拿大的减排目标是到2020年减排17%,到2030年减排30%(均与2005年水平相比)日本的减排目标是到2020年减排3.8%(与2005年水平相比),到2030年减排26%(与2005年水平相比)到2013年)巴西的目标是到2030年减少6%(与2010年相比)中国在2018年启动了一项行动计划,鼓励主要行业改善能源对煤炭的依赖。政府还鼓励家庭从煤炭转向天然气。2016年“十二五”期间,印度将低碳发展作为主要目标,随后印度签署了《巴黎协定》,承诺到2016年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33%。2030–35%(与2005年相比)。印度还承诺确保到2030年40%的装机容量来自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水力和核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