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市场连续16年位居全球第一,大陆企业产值仅占总产值的5.9%。知名半导体市场研究机构ICInsights发布了对中国集成电路(IC)市场的分析预测。根据ICInsights的数据,自2005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IC市场以来,其规模稳步增长。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将增至1434亿美元,较2019年1313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增长9%,其中IC器件占60%(约860亿美元)出口海外,其他40%的IC器件份额(约574亿美元)在中国使用。中国IC市场销量最大的是逻辑器件(LogicDevices),即具有“AND”和“NON”功能的集成芯片。这些产品占去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的26%,约375亿美元。ICInsights预测,到2025年,逻辑器件销售额仍将位居中国IC市场第一,并保持10.5%的年复合增长率。由于过去一年智能手机和各种计算系统的销量增长,MPU(微处理器)成为2020年中国IC市场第二畅销的产品。MPU在中国的销售额在2020年增长了12%,达到327亿美元。▲中国IC市场产品品类份额(来源:WSTS,ICInsights)DRAM紧随其后,市场份额为19%。2020年,DRAM和NAND闪存市场合计占中国IC市场总量的30%。中国高性能内存的火爆,带动了本土DRAM和NAND闪存厂商的发展。ICInsights认为,中国和亚太地区IC市场份额增加的长期趋势不容忽视。它预计中国和亚太地区在全球IC市场的份额将从2020年的63.8%增加到2025年的68.1%,复合年增长率为9.4%。尽管中国IC市场火爆,ICInsights也发出警告称,中国大陆IC产能与其市场定位不匹配。2020年中国IC市场规模1434亿美元,其中只有15.9%产自中国大陆,约227亿美元。美元。其中,总部位于中国大陆的企业总产值仅为83亿美元,仅占2020年中国IC市场总量的5.9%。台积电、SK海力士、三星、联电等非中国大陆厂商提供中国大部分的IC生产都是在中国大陆建厂。结语:中国集成电路生产潜力巨大。目前,中国大陆芯片自给率仍然较低,核心芯片产能相对匮乏。但同时,我国集成电路市场巨大,产业品种丰富,有利于芯片产能的发展。政府政策也一直在支持和帮助半导体产业,从财税、投融资、人才等方面支持半导体产业各方面的发展。与此同时,中芯国际、华为海思、紫光展锐、中兴微电子等本土企业也在快速发展,涉及多个领域,布局较为全面。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