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我们每个人的手机上都有一个数字货币钱包。即使手机断网,您也可以通过两部手机触碰,将您的数字货币转账给他人。这一幕或许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事实上,中国人民银行早在2014年就成立了专门研究团队对法定数字货币进行研究,至今已有六年时间。近日,商务部发文称将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这也让外界对数字货币重新产生了遐想。什么是数字人民币央行数字货币,其实概念并不复杂。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中新经纬客户端,数字货币是指央行发行的与现金并行的数字货币,是法定货币的一种数字形式。我国央行的数字货币(DC/EP)简单来说就是人民币的电子版,也就是数字人民币现金。业内人士透露,近日,中建工农四大行同步内测“数字人民币”电子钱包。考虑到系统负载等原因,目前还处于内测阶段。今年4月17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表示,数字人民币将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和未来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不断优化完善功能。7月,滴滴出行表示,已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研究探索数字人民币在智能出行领域的场景创新与应用。中新经纬客户端8月17日向滴滴出行询问了场景应用的探索,其回复称暂时没有信息可以透露,有进一步信息时会发布进一步的信息。8月14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公布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有人将其解读为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扩大的可能性。但实际上,目前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范围仍然是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和未来的冬奥场景,并没有发生变化。不过,消息传出后,数字货币板块在资本市场依然受到投资者的追捧。Wind数据显示,8月14日数字货币指数上涨2.81%,8月17日再次上涨3.35%,8月18日继续上涨1.07%,连续三天上涨,可见投资者的积极性。市场对于数字货币的概念一路飙升。五大猜想未来如何应用数字人民币的应用也引发了诸多猜想。在哪里可以兑换?未来将如何应用?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进行解答。猜想一:运营商是App吗?正常情况下,居民可以在商业银行兑换纸币,那么数字人民币可以在哪里兑换呢?从此前网上流传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的数字货币钱包调查图来看,四大银行都在测试数字钱包应用。“数字货币还在测试阶段,数字货币不会推出App是肯定的,可能每家银行单独推出一个App,也可能会集成在各个合作银行的App中。”金融科技咨询公司PANONY联合创始人毕彤彤告诉中新经纬客户端。“推出另一个应用程序将在用户教育和使用成本方面花费很多。试点商业银行可能会将服务嵌入现有应用程序。”汉德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汪洋告诉中新经纬客户端。猜想二:需要去银行兑换吗?我可以在应用程序中兑换吗?从功能上看,各家银行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功能基本相同。例如建设银行包括“扫”、“收”、“支付码”、“转账”等,用户可以通过银行账户将钱兑换成数字人民币。中国银行包括“充值”、“取现”、“转账”、“银行卡”等。中国农业银行的页面包括“扫码支付”、“汇款”、“收付”、“一触即通”。“从流传出来的内测图片来看,显示的主要功能与银行电子账户的日常功能基本相似。”董希淼说道。在汪洋的设想中,使用数字人民币需要三个步骤。第一步是下载相应的手机应用程序;第二步注册,输入个人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信息,相关信息会显示在APP上。个人征信查询授权书要求用户选择同意或拒绝;第三步,绑定银行账户,之后用户就可以将银行存款1:1兑换成数字人民币。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钢预测,未来会有两种账户,一种是数字人民币账户,一种是银行账户存款衍生账户,两者保持相互转换关系。存款人可以直接从数字钱包中支付,但可能需要在支付前将钱从银行账户转入数字人民币账户。在用户体验方面,王洋认为,数字人民币钱包的使用方式与目前更广泛被大众接受的第三方支付方式类似,同样可以支持二维码支付、指纹支付、刷脸支付,但上述支付方式未必都会一次性全部上线。考虑到技术问题,可能会先推出二维码支付,之后会逐步推出其他支付方式。猜想三:“碰”两部手机就能转账成功?“只要你我手机上有DC/EP数字钱包,连网络都不需要,只要手机有电,两部手机一触即传,就可以传数字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曾在网络公开课上表示,“一个人的数字钱包里的货币,可以给另一个人。”汪洋表示,央行数字货币的一大特点是双离线支付,也就是可以在没有网络信号的情况下实现相互转账,“当然不是摸一下钱就转走,”王洋解释道,这个功能类似于免密支付。授权后需要和银行签订协议才能使用这个功能,每次进入转账场景,都会有一个确认支付按钮,点击同意后才能转账。同时,这个功能可能有upp呃限制。一旦触发一定的阈值,将无法进行转账,以保证用户账户的安全。在安全方面,毕彤彤提到,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公开的专利还没有说明如何解决双下线情况下的“双花问题”(注:花一笔钱两次),这需要更多的技术专利公开。不过,这个问题也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预防,防止居心不良,事后付出代价。猜想四:哪些场景可以用数字人民币支付?用户更关心的是在哪些场景下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王洋介绍,数字人民币除了充值和取现外,还可以用于用户之间的转账和消费。据杨旺介绍,目前试点阶段支持的应用场景包括零售、餐饮、交通卡充值等,未来随着试点应用的成熟,应用场景可能会扩展到更广泛的范围。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河北省巨鹿县已申请央行数字货币用于发放环保等补贴。乐知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与河北省巨鹿县联合开发了“恋上巨鹿”App。未来,当地居民的扶贫补助可能会以数字人民币的形式发放,居民可以在App钱包中使用。实现取款、转账、消费,如缴纳党费、购买火车票、充话费等便捷服务均可使用数字人民币结算。该公司还与商业银行合作。未来,居民可将数字人民币支付给银行,兑换成等额的人民币现金,可转入商业银行电子账户或在银行网点兑换成纸质人民币。据了解,该App将于近期上线,但数字人民币功能暂不可用,待后续调试后另行上线。猜想5:未来支付宝和微信会互相转账吗?目前,大部分居民习惯使用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方式。未来数字人民币是否会撼动第三方支付的地位?毕彤彤认为,央行数字人民币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最大区别在于合法权益的不同。央行数字货币由国家背书,等同于法定货币。但是,第三方支付中普通人的个人资产其实是一个记账本,是基于商业银行结算的。至于央行数字货币是否会冲击微信和支付宝的市场地位,这是一个由市场决定的过程,取决于使用的便利性、商业价值、经济规模等。随着数字人民币的推出,以后有没有可能实现支付宝和微信的相互转账?杨旺认为,这件事主要考虑意愿和能力两个方面。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基于国家信用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即必须无条件接受任何交易场景,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应支持转账功能。从意愿来看,商业银行间数字人民币转账问题不大,但第三方支付存在业务壁垒,不同平台可能出于保护自身业务生态的考虑,不会实现相互转账。暂时不排除,以后也不排除。这是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