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Asia已经结束,但话题和猜想仍在继续。
CES作为亚洲首个大型展会,其规模其实很难与拉斯维加斯的CES相比,但我们也能看到一些趋势:无人驾驶汽车临近、智能硬件仍处于起步阶段、可穿戴设备正在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新出路。
此次参展的可穿戴设备厂商主要有Misfit和Garmin。
事实上,它们也代表了可穿戴设备的两个不同方向。
前者代表可穿戴设备的配件,后者则强调可穿戴设备要专业。
除了配件之外,Misfit还进军智能家居市场。
这次Misfit并没有带来新产品。
此次展出的三个系列产品依然是水晶版Swarovski Shine、金属Shine、塑料版Flash,依然分别定位于高、中、低端。
不过,Misfit显然并不局限于时尚可穿戴设备领域。
此次还带来了MisfitBolt(图中的产品)智能照明产品,这也是Misfit首款进军智能家居的产品。
事实上,Bolt 更像是蓝牙版的 Philips Hue。
前者使用蓝牙进行连接和控制,后者通过ZigBee和桥接器进行控制。
作为一款智能灯,MisfitBolt拥有超过一百万种颜色组合,并且与手机应用程序配对时,它可以模拟各种场景模式,包括应用程序内置的一些,例如“烛光晚餐”、“电影之夜”和很快。
总之,这类产品单身人士可以用它来排解孤独,情侣可以用它来营造浪漫的氛围。
在与Misfit现场工作人员的沟通中,我们了解到Misfit今年下半年将继续推出两款智能家居产品。
显然,Misfit并没有将自己局限于可穿戴设备领域。
它依靠Shine一炮而红。
品牌创立后,Misfit吸引了包括京东、小米在内的多方投资。
Bolt是Misfit在智能家居领域的首次尝试。
当然,蓝牙、WiFi 和 ZigBee 连接各有其优点和缺点。
据悉,Misfit智能灯具未来可能会采用更多的连接方式。
除了今年更新的智能家居产品外,Misfit老牌的可穿戴设备产品线今年也将进行迭代。
Misfit 目前的优势之一是与苹果的合作以及与 iHealth 平台的集成。
对于未来是否做智能手表产品,Misfit 副总裁 Justin Butler 暗示,他们不会与苹果等厂商直接竞争:“在智能手表领域,像苹果、摩托罗拉、Pepple 等公司,他们已经我们目前的重点之一是在智能家居领域,比如未来在办公室和汽车中的智能产品,而不仅仅是在手腕上的智能穿戴这个小领域。
” Misfit 的投资者。
,也是竞争对手。
小米手环、Yeelight智能灯和Misfit产品有很大的重合性。
贾斯汀·巴特勒强调了双方的友好关系:“小米是我们非常好的合作伙伴,我更愿意把我们的合作视为一种相互支持、互补的关系。
至于不把小米视为竞争对手,原因可能是贾斯汀·巴特勒的当被问及Bolt相对于Yeelight的优势时,他表示:“从设计上来看,Bolt继承了我们一贯的精致设计,另外,在用户体验方面,我们也有所发展。
为用户设计精美、操作简单的App,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我们都注重产品的易用性和易用性。
良好的用户体验始终是我们产品设计的出发点。
和制造,这是我们的优势。
” Garmin继续专业,进而挑战GoPro,从GPS大厂转型为可穿戴设备。
Garmin一直是“大而聪明”。
与Misfit追求精致外观的形象相反,Garmin旨在提供更专业的运动监测数据等。
此次Garmin携旗下几乎所有可穿戴产品亮相上海CESAsia,其中Forerunner智能手表首次亮相。
其最大的亮点是光电心率监测。
这项技术应用于手表的最大意义在于,可以让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无需佩戴心率带,就能实时了解心率变化。
与电池寿命较弱的 Apple Watch 不同,Forerunner 不需要与智能手机连接,可以单独运行。
这对于职业跑步者或铁人三项爱好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毕竟光电心率监测的准确度摆在那里,现在已经快追上传统心率监测仪的准确度了。
除了专为专业跑步设计的光电心率监测之外,这款Forerunner也不乏步数、里程、消耗卡路里的数据监测,以及手环常见的久坐提醒、睡眠监测功能。
除了Forerunner之外,Garmin还带来了旗舰全能户外手表fenix3。
最昂贵的钢带和蓝宝石屏幕型号售价约为 10%,这已经与 Apple Watch 的一些标准版本持平。
当然,Garmin卖这么贵也是有原因的。
1米的防水深度远低于市面上其他智能手表,这意味着潜水员可以带着fenix3下海。
支持滑雪、攀岩、徒步、越野跑、室内跑、骑行、游泳等常见运动模式,可记录时间、速度、步数、距离、卡路里、步频、泳姿、泳姿、心率、踏频、方位、海拔、温度等数据。
内置气压高度计、三轴电子罗盘、温度计、EXO弧形天线。
基本上,一块手表就能应付大部分户外运动。
事实上,将 Garmin 归类为可穿戴设备制造商是一种非常狭隘的做法。
Garmin更像是一家户外装备制造商,其产品还包括运动相机。
尽管GoPro已经占据了该领域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但仍然存在索尼和Garmin等大玩家。
这次他们带来了新款VIRBXE运动相机,最高支持P级相机,50米防水,天上地下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
没问题,而且防水,不需要像GoPro那样带夹克。
尽管 VIRBXE 的体积稍大,但它配备了内置 GPS 和陀螺仪辅助电子图像稳定功能。
所以站在可穿戴设备这个点上之后,Garmin和Misfit这两家原本定位不同的大厂却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一个盯着你的客厅和卧室,另一个带你看世界。
IEEE 专家对可穿戴设备有何看法?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也是本届CESAsia的合作伙伴。
关于可穿戴设备的问题,我联系了IEEE专家于远博士。
担任IEEE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标准工作组主席、IEEE消费电子学会标准主席等职务。
说起来,可穿戴设备实际上呈现出一个悖论的现实:在经历了谷歌眼镜和手环的热潮之后,可穿戴设备并没有呈现出爆发性的趋势,但IDC等研究机构却不断预测该领域的未来。
增长,现实与期望之间是否会存在不可逾越的差距?对此,于远博士认为像IEEE这样的组织可以发挥作用:“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可穿戴设备全面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确实是大势所趋。
但是,之所以突破点还没有出现,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目前的产品提供的大部分功能都是为消费者锦上添花,而不是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换句话说,他们并没有解决问题。
消费者真正的痛点和迫切需求,总体来说还缺乏杀手级应用;其次,行业内出现“重命名创新”的趋势。
技术内容改名为智能硬件,加上一点简单的联网和统计功能,就敢称自己是物联网,这种新瓶装旧酒的创新,不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只会让行业陷入价格的恶性竞争。
我认为是产业联盟。
而标准化组织可以在这方面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制定一系列标准和相应的检测认证机制,让真正创新的产品能够脱颖而出,也解决消费者购买时的困惑。
” Apple Watch发布后,评价褒贬不一,那么Apple Watch能否算得上是与iPhone平起平坐的划时代产品呢?于远博士的回答是否定的:“我个人认为,现在说Apple Watch能否成为划时代的产品还为时过早。
体验和功能永远是第一位的。
回顾历史,iPhone凭借出色的体验和功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征服消费者之前,苹果在大众消费者中的品牌认知度并不高。
如果后续的智能手表产品不能在解决消费者的真正痛点和迫切需求上有所突破,那么从技术上讲,它们也难逃只是智能手机。
以配件的身份,不可能迎来真正的爆发。
“智能手表面临的问题之一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不会继续出现 iOS 和 Android 分成两个世界的情况。
除了苹果和谷歌之外,三星正在他们的智能手表中推 TizenOS,而 LG袁宇博士认为,这种情况是好坏参半:“很多厂商都在推广自己的生态系统。
好的一面是避免了过度同质化,技术会在竞争中发展得更快;不好的一面是,对于应用程序开发者来说,需要适应的平台太多,这大大增加了开发成本。
我个人期待在智能设备系统的竞争中出现类似中间件的产品和标准,让应用层的开发者可以一次开发,在多个平台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