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至9月1日,“中国(上海)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暨OFweek(第二届...”2016国际人工智能产业大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在OFweek(第二届)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大会首日主论坛上,IEEE Fellow、国际导航与运动控制科学院院士、纽约科学院院士蔡子兴教授作为演讲嘉宾,他以“我国新阶段如何实现人工智能产业化”为主题,发表了题为《人工智能产业化的战略思考》的精彩演讲,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见解。
人工智能产业化的历史回顾 首先,蔡子兴教授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化的历史开始。
他介绍,人工智能的第一次产业化始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以专家系统的成功为代表,也是人工智能被人们接受的转折点;第二次工业化是基于模糊逻辑和模糊逻辑的。
控制被代表;第三次工业化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
蔡子兴教授认为,智能机器人并不等同于人工智能,而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始于20世纪90年代,一直延续至今。
四是近年来开始的人工智能产业化新时代,以工业4.0、中国制造、AlphaGo等为标志。
蔡子兴教授认为,新时代人工智能产业化与以往不同。
这个工业化是大规模、大规模、遥远的。
人工智能产业化的特点 那么这次人工智能产业化有哪些不同之处呢?随后,蔡子兴教授从起点高、基础储备初步形成、投融资环境空前广阔、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实现全产业链六个方面阐述了新时代的人工智能。
连锁布局,人才基础雄厚。
工业化特征。
蔡子兴教授认为,正是这些特点,保证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起点高??、规模大、质量稳定、快速全面发展。
人工智能产业化的优先领域当今的人工智能产业化是多元化的。
蔡子兴教授在本次演讲中列举了30多个行业,并对其中8个行业进行了重点分析。
对于智能机器人,蔡子兴教授认为,工业机器人产业已接近饱和,但智能机器人尤其是服务机器人市场广阔且增长迅速。
但智能制造系统不仅仅是使用机器人,它需要与各个学科相连接。
为了让嘉宾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产业化,蔡子兴教授推荐了一本科幻小说《探秘机器人王国》。
书中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人工智能产业化战略建议。
蔡子兴教授在对新时代人工智能产业化的历史、特点和优先领域进行了详细分析后,在演讲的最后提出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化的八项战略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提高对人工智能的思想认识,认识到产业发展和创新的难度。
中央和地方要紧密结合、衔接,不能出现中央动省市不动的尴尬局面。
人工智能产业需要全面布局,基础产业、技术产业、应用产业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其次,政府应加大对人工智能的投入,实施标准化建设,加强市场管理;企业要注重产品创新开放和人才培养。
随后,蔡子星教授以资星人工智能研究院智慧医疗为例,向来宾生动地介绍了人工智能产业化的流程和路线。
蔡子兴教授认为,不仅是医疗,其他行业都离不开这条路线:先培养人才,再搞产业发展,然后在基础上进行融资和投资,再进行产业实施,让产品站起来。
在市场上。
最后,蔡子兴教授做了总结发言。
他认为,人工智能已经走过了62年的历程,已经完成了从理论到技术的转变,如今正迎来人工智能的伟大春天。
我们要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开发潜力,培养人才,壮大产业,为建设智慧强国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