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大众愿不愿意,人工智能的新时代已经悄然来临。然而,人工智能在全面落地的同时,却呈现出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这不仅让大众对人工智能充满期待,同时也“害怕”它带来的负面影响。从积极的一面看,人工智能在医疗、城市治理、工业、非接触行业等方面的实力得到了充分展现。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正在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助力实体经济向数字智能转型。可以说,人工智能已经像网络、电力一样成为基础服务设施,并在更加多样化的场景中得到深度应用。不利的一面是,人工智能正在对许多职业产生巨大影响。在铸造、流通、旅游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工智能正在呈现出新的形态。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机械、外卖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已经展现出巨大潜力。虽然还没有完全爆发,但未来会逐渐火爆几乎已成定局。流水线上的工人、快递行业、送货员、出租车司机等,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这意味着将释放大量劳动力资源。而且马云还预测,人工智能将取代快递分拣员、快递员、货车司机、酒店餐厅服务人员、银行柜员等职业。似乎这是不可避免的。从历史发展轨迹来看,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对行业和从业者产生影响。在从机械化到自动化,再到智能化的过程中,很多行业消失了,从业者被迫转行。就连走在时代前沿的从业者也为之担忧。例如,云安全公司趋势科技最近进行了一项新研究。结果显示,超过五分之二(41%)的IT领导者认为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接管他们的角色。即使是IT行业的从业者也无法抵挡时代的洪流,更何况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被人工智能取代对于劳动者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甚至近日,古天乐在微博上表示,机器人确实是人类的好帮手,但他担心未来人类会被人工智能完全取代。这样的心情,实在是太矛盾了。因此,提前看清形势,在自救的同时寻求新的出路,成为农民工的长远“眼光”。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做一个操纵人工智能的人,才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但俗话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传统行业从业者很难接触到新鲜的人工智能,掌握操控技术。但是,这并不妨碍农民工首先了解一些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职业特征。整体而言,协同工作能力、社交能力、创造力、创造能力、同理心能力等将成为人不可替代的必备素质。毕竟,我们生活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没有人能阻止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潮流,积极面对新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