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工智能(AI)对我们来说也一样。对于什么是人工智能这个问题,没有普遍接受的答案。通常,人们仅仅依靠直觉来认识人工智能,以至于结果往往是模棱两可的。因此,当有人推崇人工智能时,有人却视之为异端而不敢回避。鉴于此,笔者将在本文中探讨整个社会对人工智能的误解,并将其与专业研究人员和计算机科学家眼中的人工智能进行比较。首先,笔者有必要向那些非专业人士澄清一下,人工智能的真实面目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人类对它的想象纯属空中楼阁。面对人工智能,人类无论是莫名其妙的害怕还是盲目崇拜,都可能被一些心怀恶意的人利用来操纵整个社会,这是我最担心的。一方面,无论是政界、商界,还是传媒界的行业名流,都在不遗余力地围绕人工智能编造各种耸人听闻的虚假“情节”,以期从中牟利。然而,另一方面,事物的真相往往淹没在浩如烟海的专业典籍中,让大众千里之外。什么是“智能”?智能是人类独有的特质吗?通常,人们说某些狗比其他狗更聪明(或更聪明),或者说狗比豚鼠更聪明。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普通的动物也是可以拥有智慧的。既然狗有智慧,那鸟呢?还有蚯蚓,还是植物?如何明确定义?目前,业界对人工智能的定义多种多样,但相比之下,作者更为One-of-a-kind(引自维基百科):“感知或推断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可适应行为的能力适用于特定环境或上下文。”上面的定义看似合理,但仍有疑问你认为如果按照这个定义,那么连植物都享有智能,更何况是计算机呢?事实上,这个定义大体符合人工智能研究者的普遍认知。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真正谈到人工智能的时候,他们往往不会考虑动物或植物。当发现计算机可以像植物、豚鼠甚至狗一样智能地工作时,大多数人并不会欣喜若狂。同样,人们并不关心枪支制造商赋予枪支什么功能,以及在枪支中编入什么程序。枪是为杀人而生的,它也这么做了,但没人担心枪以后会发展出自我意识,然后杀死全人类(毕竟这是人类提前赋予它的使命).不得不承认,大多数人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类人智能”的层面,他们担心或期待的是人工智能能否自发产生动力。不言而喻,动机比“人”更重要,人的动机更不同于其他所有动物,正是这种独特性造就了人类的独特性。英国著名数学家、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曾提出,既然几乎不可能直接定义一个“人”,那么可以这样考虑:像鸭子,那就是鸭子。”换句话说,图灵提出,如果一个人类面试官在问了一系列关于计算机程序的问题后,无法分辨它是机器还是人,那么这个程序就通过了测试。一旦通过了图灵测试,就意味着这个程序是一个完整的人工智能,几乎与人类没有区别。事实上,即使它通过了图灵测试,也仍然无法证明程序可以像人类一样做出复杂的决定,也很难确定它是否可以自发地产生没有预先编程的动机。特别是,在书面面试中涉及的人类经验如此之少。因为我们人类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每一个行动都会产生直接和切实的结果或影响。例如,“是否走进暗巷”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决定,而影响这个决定的诸多因素也是未知的。日复一日,人们在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做出决定。如果成功的定义是活下来,那我们人类绝对赢了,因为人类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还繁衍生息至今。对于人类为何是“价值创造机器”,目前仍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一切都归结为人类倾向于为事物赋予价值的倾向。人类就像一台“价值制造机器”,以计算机无法比拟的速度为事物赋予价值。如果突然听到声音,人类能够在170毫秒内立即做出反应。相比之下,当我们在谷歌上点击一个网页链接时,第一个字节的数据加载到浏览器中平均需要200毫秒;500毫秒。加载网页对于计算机来说是一项微不足道的任务,但与我们的人脑相比就相形见绌了。因为人脑可以以超过计算机两倍的速度判断一个声音是否具有威胁性(例如树枝断裂的声音或金属碰撞的声音)以及一个声音是否令人愉悦(例如推冰淇淋).汽车铃声或孩子们的笑声)。更重要的是,在有效数据几乎为零的情况下,人脑仍能快速做出反应。判断事物的好坏是人类对事物赋予价值的行为,而这种行为通常是本能的、自发的、不经思考的。但如果剥夺了这种反应,那么人类就无法进行普通的“思考”。比如人口渴的时候,就会想“喝什么解渴”,“去哪里喝”。资料来源:Pexels假设,对于“喝什么”的问题,摆在他面前的有两种选择,池塘水和清澈见底的井水。毫无疑问,所有人都会选择井水。可是,万一他是亡命之徒呢?又若一池水藏在深山老林中,井却暴露在繁华都市的尽头?转念一想,他或许会选择那个王赤水。虽然当务之急是解渴,但他的长远动机是逃跑。究其原因,与饮水是否干净相比,他更看重自由,即他对“人身自由”的命题给予了更高的重视。事实上,人的动机完全取决于事物的价值。如果一只狗渴了,它会喝任何它找到的水,因为它的动力是生存,而不是价值。然而,这个例子与“生存”无关:如果你面前有一个按钮,你按下它会杀死一个人,如果你不按下它会杀死十个人。这时候你可能会想,虽然按不按不会威胁到自己的安全,但不可忽视的是,道德的呼唤始终在你的内心深处回荡。因此,人类在对各种选项进行评估时,都会为其赋予相应的数值,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思考方向。价值的来源价值从何而来仍有待商榷。有些人坚持认为价值源于信仰。虔诚的基督徒认为价值观反映了上帝的旨意。进化论者声称,价值观使人类得以生存,并使他们永生不死。相比之下,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价值是无可辩驳的客观真理。人之所以有价值,是不言自明的,因为人是有价值的。美国著名哲学家山姆·哈里斯(SamHarris)曾说过:“当我们相信某件事本身是客观真理,或道德的时候,那么我们也就相信,如果其他人与我们处境相同,他们也是同理心。”其实,仔细想想,你会发现这种说法并不具有普适性。一方面,它无法解释为什么有些价值观是某一类文化所特有的,而另一些则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再者,它没有说明价值来自哪里。因此,虽然目前有人试图从宗教和进化论的角度来理解它,但人们仍然无法弄清楚价值运行的规律。正是这种“神秘”的价值,造就了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不可逾越的意识鸿沟。回到上面那个“喝水”的例子,故事中的主人公因饥渴找水的动机,是生理因素的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AI配备了合适的传感器,它也可以产生这样的动机,例如在电池电量不足时需要充电。但是,是什么驱使人们拍出漂亮的照片并与亲人分享呢?为什么要和朋友讨论政治?是什么驱使人们观看恐怖电影或学习某项运动?上面的“按键问题”呢?如果没有人预先赋值,比如“一条命还不如十条命”或者“杀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道德的”,那么一个冷冰冰的计算机怎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人的道德和瞬间分配价值的能力,都是经过亿万年的优胜劣汰才得以凸显出来的。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人类将道德原则预先编程到计算机中,计算机怎么能发展自己的道德体系呢?问问自己,我们人类真的期待这一天吗?纵观人类历史,人们会发现,人类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海桑田,才孕育出灿烂的现代文明。因此,我们人类真的愿意看到人类智能走上这样崎岖不平的“文明之路”吗?当然,人类也可以“帮助”人工智能,但即便如此,“意识鸿沟”问题也不容忽视:如果人类提前将一些人类价值观编程到人工智能中,是否可以认为人工智能真的有人类意识吗?它能自发地产生动力吗?显然,笔者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潜在风险来源:Pexels的作者并不是说人工智能没有任何风险。与人类研究的其他领域一样,人工智能的应用可能会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后果或影响。例如,如果应用人工智能来帮助人们管理自己的社交媒体信息流,许多不必要的灾难可能随之而来。之所以会存在各种潜在的风险,并不是因为人工智能本身有什么缺陷,而是因为我们人类生活的这个世界。换句话说,真正的风险源于人的决策过程,无法避免。无论是人类决定将海蟾蜍引入澳大利亚杀死昆虫,还是应用人工智能实现股票交易自动化,各种不幸都可能接踵而至。“哗众取宠”试图让狗回答“按钮问题”的场景几乎让人难以想象。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一只狗可以解决一个伦理问题,我们也不能想象它可以在某个选择上三思而后行。同样,面对“按键问题”,人工智能和狗的表现其实相差无几,只是半斤而已。此外,没有证据表明人工智能可以像人类一样自发地赋予价值,从而发展出自己的道德原则。那么,如果人工智能在计算速度以及预测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真的很出色,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在棋盘上击败人类确实展示了编程和计算机科学的优势。一项突破,但其对现实世界的影响微乎其微。虽然计算机可以在一定规则的严格限制内同时计算出大量的排列组合,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具有一般的智能或有望发展出人类的意识。今天的计算机可以诊断和分类疾病,甚至可能胜过人类医生,这不足为奇。诚然,核对表和决策树的自动化对人类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在急救过程中,计算机的决策比让医生临时翻看资料要快得多。不可否认,如果没有这些清单,人类将更容易受到各种认知偏差的影响。但是,如果认为人工智能既然可以对病人进行分类,那么它也可以判断挡车的物体是纸箱还是骑自行车的孩子,那就大错特错了。今天,许多新闻报道无非是哗众取宠或哗众取宠。在一些人看来,天塌下来从未停止,昨天预测的最后审判(“千年危机”或“西城公路可能在2019年被淹没”)并没有如期而至,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继续今天宣讲末日近了。那些打算哗众取宠的理想主义者也是如此。他们对乌托邦世界有着无尽的向往,一次次幻想着人间天堂的到来。虽然全部都无一例外的消失了,但是对于坚定不移的信徒来说,信仰的力量从来没有动摇过。事实上,人工智能并不像其支持者想象的那样美丽和伟大,也不像反对者鼓吹的那样神秘和危险。准确地说,人工智能只是数学概率论的一个分支,却被大众推上了神坛。人工智能并不是像神一样无所不能,它只有自己的本事。就像热爱漫画的宅男,或者对自己收藏的物品滔滔不绝的收藏家一样,人工智能只会在自己的领域大放异彩。Source:Pexels总之,面对人工智能,我们人类大可不必担心,也不必大喜过望。阅读本文后,笔者希望读者能够摒弃以往的过度情绪,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人工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