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VR领域是近几年才随着资本的涌入而开始蓬勃发展,但令人震惊的是,VR设备的诞生竟然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而且自从VR概念诞生以来,各种VR设备不断问世。尽管出于某种原因,这些VR先驱都没有在市场中幸存下来并以惨败告终,但如果没有他们,VR市场就不会像今天这样繁荣。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VR世界中的“烈士”们。早在1935年的史前时代(1930年代),还没有电脑的时候,一位美国科幻小说家描述了VR设备的想法,但那终究只是小说。这位作家似乎配不上VR创始人之名。但也可以看出,从那时起,人们就对虚拟世界产生了向往。美国科幻小说家StanleyG.Weinbaum首先在他的作品中描述了VR远古时代(上世纪50-70年代)。二战后,随着国际气氛趋于和平稳定,娱乐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二十年前,在科幻小说中被视为天方夜谭的虚拟现实,在20世纪50年代变成了现实。1957年美国人MortonHeilig发明的Sensorama问世,它通过给观众视觉、听觉、甚至嗅觉、触觉的多感官刺激,达到虚拟现实的效果。因此也被称为VR设备的雏形。当然,在晶体管时代到来之前,这种机器只能通过机械结构来实现。用户看到的是3D电影,而座椅则通过复杂的传动机构与画面联动。Sensorama有3D画面、立体音效和模拟风味刺激,连座椅都是可移动的。然而,技术发展的速度总是超乎人们的想象。几年后的1968年,世界上第一台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诞生了!从结构上看,和现在的各种VR产品是一样的。惊人的相似,头戴式设计,两块屏幕为双眼提供图像以实现3D效果,并且图像是根据运动分析实时计算的。这些都是VR的特点。虽然它只能输出极其简单的电子束图案,但作为一项50年前的技术,它已经可以算是划时代的发明了。最有意思的是整套装备是通过一根连杆固定在天花板上的,所以它有一个很形象的名字——达摩克利斯之剑(达摩克利斯之剑来源于古希腊传说,其本意是为了使用一把马毛剑悬挂在天花板上)。“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发明者IvanSutherland正在使用该设备。天花板上可见的连杆“达摩克利斯之剑”,会生成图中这样的立方体。严格来说,它是一款AR设备。在50和70年代,VR的概念才刚刚成形,VR设备也处于起步阶段。VR技术的萌芽时代(1980年代和90年代)不断探索和前进。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集成电路开始大规模应用。英特尔x86处理器和微软MS-DOS系统的出现使PC进入了千家万户。同时,科技进步带来的硬件功能的提升,也大大增强了图像处理能力。可以说,到那时,VR设备才真正有可能走向实用化。NASA研发的VR设备始于20世纪80年代,许多VR产品开始问世。从NASA到车库里的独立发明家,开始了VR设备的研发。但遗憾的是,或许当时的技术还不能完美呈现VR的形态。这些产品大多被市场淘汰,部分产品没有量产就胎死腹中。比较著名的产品之一是任天堂推出的VirtualBoy虚拟现实游戏机。NintendoVirtualBoy是第一款以VR为卖点的游戏机,比PSVR早了20年。当时,任天堂可以说是如日中天。FC和SFC在世界上空前的成功,让任天堂稳坐了主机游戏领域的宝座上。与现在任天堂给人的保守印象不同,任天堂当时在硬件设计和营销策略上都非常激进,甚至在游戏机上采用了一些先进的技术。VirtualBoy恰恰是一款在当时来说过于先进的游戏机。由于当时技术有限,这款游戏机的3D效果呈现为红蓝两色。至于红蓝3D带来的色差问题,VirtualBoy没有这种担心,因为它连彩色图像都不支持!同时,VirtualBoy没有运动追踪系统,玩家只能将游戏机放在桌上的支架上,然后低头看着只有黑红两种颜色的画面.而且,由于画面效果的制约,不仅模拟现实的沉浸感很差,就连舒适度也得不到保证。因此,它也受到了市场的冷遇。全球销量只有77万台,独占游戏只有22款。这款任天堂历??史上的新锐游戏机发售不到一年,却只能以惨淡收场。堪称任天堂最失败的游戏机。任天堂元老横井顺平也背锅离职。毫不夸张地说,VirtualBoy的失败也开启了任天堂的没落过程。玩家需要靠在虚拟男孩的头盔前才能玩游戏。这个姿势显然不够舒服。有趣的是,VirtualBoy虽然只能在台式机上玩,但它实际上是一款掌机。顾名思义,VirtualBoy其实就是GameBoy的继承者。事实上,在设计之初,任天堂也将VirtualBoy开发为类似于现代VR的头戴式设备。但由于时任任天堂社长山内浩急于将其推向市场,不顾设计师的反对,将尚未成熟的VirtualBoy推向市场。如果山内先生告诉任天堂等待它的玩家,也许一个不那么显眼的VirtualBoy就能再次改变任天堂乃至游戏行业的命运。在今天看来,这样的画面在VR行业日趋成熟的黄金时代(2012年至今)可谓“惊悚”。或许VirtualBoy的经历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对VR的好感度。VirtualBoy失败后,已经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一段时间以来,市场上一直没有量产的VR产品,类似的头戴式显示设备也大多不敢称其为“VR”。直到2012年,一个草根团队出来拯救世界。和几乎所有的草根团队一样,这个项目的创始人从小就对机电产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家里的车库里尝试着摆弄各种新奇的玩意儿。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他对VR产生了好奇,却发现自己收藏的各种头戴式显示设备都不能满足他——那就自己动手吧!最终产品在Kickstarter上红极一时,OculusRift创造了商业奇迹。OculusRift可支持XboxOne手柄Rift的原型可以追溯到2009年,但其竞争对手索尼,布局显然更为长远。早在1997年,当时正值鼎盛时期的索尼就抛出了一款名为Glasstron的头戴式显示设备。这个使用了当时最前沿科技的玩意儿,造型充满了90年代的科幻风。与之相比,它的后代,也就是比较出名的HMZ系列头戴显示器,看起来和现在的PSVR非常接近。SonyGlasstron的佩戴效果非常炫酷。如果说Oculus为这个沉寂已久的市场带来了新生,那么谷歌则彻底点燃了VR的火种。2015年谷歌开发者大会上发布的Cardboard,无论是产品本身还是销售方式,无疑都是革命性的。今天,99%的国产VR设备还在为Cardboard做微创新。至于核心玩法,与谷歌无异。可以说,时至今日,综合考虑体验和内容,Oculus、索尼和HTC的VR设备依然最具发展潜力。不能说中国人在VR领域没有机会,但要实现弯道超车,还是要先撇开资本泡沫,在产品上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索尼PSVR和HMZ显示器明显一脉相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