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从两会提案看清机器人行业五大趋势

时间:2023-03-13 08:38:13 科技观察

两会提案清晰可见机器人产业五大趋势政府工作报告一度成为两会热词之一。在今年新冠疫情的特殊背景下,随着新基建持续火热,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也被压“快进”。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案陆续出台。对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两届代表提出了哪些建议和建议?高工机器人整理了一下资料。推广共享智能工厂模式全国政协委员、G20-智能制造峰会成员埃夫特董事长徐立进提出推进智能制造建设倡议并在对产业集聚区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深入思考和实践后,在今年的两场会议上分享了智慧工厂。他建议,在产业集聚区打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共享平台”的商业新模式,构建“共享智能工厂”新生态。企业只需专注于研发和销售,将制造过程委托给共享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无需自己建设智能工厂或绿色工厂。解决众多企业环保装备、安全保障装备、智能制造生产线投资门槛高、运维成本高等问题,加快集聚区众多中小企业向智能制造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绿色制造。对于“如何进一步加快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转型升级,推广共享智能工厂模式”的问题,许立进建议:推动实施示范,出台环保方面的政策政策、税收减免,推动更多产业集群共享智能工厂示范工厂启动,推动共享智能工厂在更多产业集聚区落地;搭建运营平台,利用政府引导资金,推动行业终端用户、装备制造企业、耗材生产企业、金融机构共同建立共享工厂运营平台,形成多方资源协同和利益共享机制。据了解,工厂“共享”模式从2017年就已经存在。去年10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2年,形成20个创新能力强、行业影响大的共享制造示范平台,资源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制造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认可共享制造模式将得到显着改善。今年5月,国内出现了5G独立组网的共享智能工厂。借助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建立数字化共享创新能力,从而降低共性成本,从源头上保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支持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业迈向中高端“工业机器人对人才、技术和资金投入要求高,是智能制造领域极具代表性的产品,建议加大对产业机器人的扶持力度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业,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提升国产机器人研发制造水平。”全国人大代表、凯利尔董事长聂鹏举在该提案中提出建议。在聂鹏举看来,目前工业机器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国内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中国也连续六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当前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国内企业制造的产品所占份额仍然偏低,且产品以低端产品为主。据介绍,控制器(控制系统)、伺服系统(电机、驱动器、编码器)和精密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技术难度较大的三大核心部件,约占工业机器人成本的70%。.高工产地数据显示,2019年精密减速机国产化率约30%,伺服系统国产化率约22%,控制器国产化率接近主机国产化率,约为35%。%。核心零部件国产化与外资差距依然较大。“伺服系统、精密减速机和控制器这三大核心部件的关键技术缺乏掌握,是制约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最大瓶颈。”聂鹏举代表表示,这三大核心部件的技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长期、缓慢的效果,普通企业无法做大做强。那么,如何大力提升国产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制造水平呢?聂鹏举认为,国家要在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产业重点扶持和培育标杆创新企业,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向中高端方??向发展。同时,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扶持优势企业、创投机构等,设立国家核心产品领先示范奖,提升公司实力。关键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建立健全建筑机器人政策标准体系新冠肺炎疫情给传统建筑企业开工生产带来很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零接触、智能化生产的优势进一步凸显。随着科技发达的今天,机器人建房的条件已经具备。”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董事长杨国强在今年的提案中将重点放在了建筑机器人上。当前,为加快推进建筑机器人产品和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应用,亟待解决当前政策体系不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尚未建立、监督机制不完善。同时,我国建筑业大而不优,科技贡献率不高,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低也成为阻碍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障碍。拓展数字技术和智能化手段,赋能建筑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加快智能建筑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像生产汽车一样精准建房,不仅可以让施工现场实现零伤亡、高标准、好效益,还能从根本上解决房屋的安全质量问题,大大提高建筑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大量成本。”杨国强在提案中建议,加快研究制定覆盖建筑机器人研发、制造和应用全过程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时,完善建筑机器人行业标准体系,完善监管机制;引导施工机器人快速中试,协助推广成熟的产品、技术和装备,为施工机器人的推广创造条件。事实上,在数字化水平相对落后的建筑行业,已经出现了一批先行者“试水”,现在在建筑工地上也能看到一些机器人产品投入试用的身影。在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一些建筑工地上,已经有机器人从事焊接、安装天花板、搬砖、读取定位等工作。房地产龙头企业碧桂园于2018年7月宣布,将进军建筑机器人研发制造领域。去年8月,碧桂园旗下博智林建筑机器人在央视直播中首次亮相。直播中,地砖铺设、墙纸铺设机器人和PC内墙板安装机器人可以智能灵活地进行相关环节的自主搭建。据了解,目前,建筑行业正在积极推广标准化、模块化、工业化、装配式等新型施工方式。下一步,要扩大数字技术、智能施工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推进无人配送“最后100米”发展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出席会议并提出相关物流业发展建议,呼吁完善引导和规范政策措施,促进物流业稳步发展加快推进城市物流产业化,加快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从仓储、配送等多个环节解决城市物流运输难、成本高的问题。受疫情影响,“无接触配送验收”成为主流。如何通过更高效、集约化的配送方式满足爆发式增长的到家业务需求,如何在配送过程中尽量减少快递员与客户的近距离接触,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他建议,结合“最后100米”公共环境和配送路线,在部分公共道路上给予无人车先行权,并尽快出台无人车配送保险、车辆检测等政策法规,加快推进推进无人配送“最后100米”常态化运行,实现无接触配送验收。通过“快递送货+机器人送货进小区”的合作模式,打通小区配送最后100米,实现全程无接触配送,保障用户安全和健康,上门服务体验。随着近年来无人技术的逐渐成熟,无人配送也成为解决城市物流的重要探索方向。目前,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的龙头企业都在推广无人物流。他们在无人仓库、无人配送、无人重卡、无人汽车、无人机等领域进行了研究和试点。流程无人配送。但受限于技术、成本、政策等条件,真正实现无人物流过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聚焦服务机器人产业全力打好先机”。农工党中央拟于今年提交大力发展服务机器人产业的议案。农工党中央认为,有充分条件将服务机器人产业作为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选择,在实际应用方面,扫地机器人、送餐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已经得到广泛应用。GGII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153.8亿元,同比增长36.1%;2013-2019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服务机器人市场占比超30%数据来源:GGII农工党中央在提案中提出:加强规划引导,打造优质生态;突破重点领域,打造最强应用,通过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鼓励服务机器人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在居家养老、家庭医生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发挥带头作用通过保险购买服务的方式探索应用。疫情期间,激发了机器人替代人力的需求,服务机器人在医疗、配送、巡检等领域走上防疫一线,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一定便利。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剧,尤其是疫情期间,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受疫情影响,全国多地实行封闭式管理,部分养老院也拒绝??探访。应用于应急场景的医疗机器人和养老机器人的市场需求显着增加。在今年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服务机器人的价值凸显,让更多人看到了服务机器人在更多场景下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