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从CIO到CEO,这些技能缺一不可,一个IT人的奋斗史

时间:2023-03-13 06:07:52 科技观察

作为《CIO修炼之道》的作者之一,触动启示录总经理杨晓明经历了从内部IT到独立运营的创业历程的艰辛。但仍有“心若梦在”的执着。他声称自己之前对自己打包并不太在意,生平第一次公开分享,献给78CIO。或许是78CIO创始人杨彦武的独特魅力,也或许是缘分。创业路上互帮互助才是真谛。IT人在路上,只有热爱才能让他们保持动力。或许“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深入人心。很多人只是在一个岗位上完成自己的工作,他们可能并不热爱这份工作。杨晓明坦言,自己发自内心地热爱IT,建议不热爱工作的IT从业者尽快转行,否则会越来越累。与许多年轻人渴望稳定的工作,把脑袋挤进国企事业单位不同,2006年,杨晓明那颗不安分的心开始出现波动。尽管家人不理解,但他还是离开了工作了10年的国企,对稳定说“不”。起初,他从一家国企走出来,进入了一家国内上市公司。通过逐步探索和完善,获得了信息系统专家证书、高级项目经理&通信管理员、高级网络工程师等技术证书,完成了个人镀金;2008年2013年加入素有互联网“黄埔军校”之称的搜狐畅游。在当时畅游文化的熏陶下,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理念;2013年来到盛大酷流负责信息工作;同年,受老东家“二进宫”邀请,回到搜狐畅游,负责搜狐畅游整个IT服务中心。2015年初,他被触控科技现任CEO陈浩志先生的魅力所感染,立志要帮助老板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加入触控科技管理。全面负责触控科技的IT管理工作。这些工作经历为他独立创业奠定了基础。树立服务理念,步步为营积蓄能量1.培养IT人员的服务理念。别人可以定义你的工作职责,甚至称你为网络管理员,但你必须有自己的服务理念,这样别人才会觉得你不值得。它就像IT支持一样简单。说到游戏,大家很容易想到腾讯和网易。不过,杨晓明服务的触控科技堪称手游界的小巨人,两款手游深入人心。一个是《捕鱼达人》,巅峰时期单季收入过亿;另一位是《秦时明月》,出道两年多了,月收入依然高达千万。这样的成绩背后,离不开IT运维部门的支持。虽然IT部门看起来没有运营、渠道、研发那么重要,但也不能小看自己。杨晓明提到,在集团内部负责IT管理时,团队要有创收的思维模式和服务客户??的理念,而不仅仅是服务企业员工。早在2008年,业界就盛行“多年未当网管”的说法,企业IT人员也应该正名。杨晓明的团队从初创时的4名MIS工程师,发展到34人,为畅游全球6000多名员工提供IT技术支持。建设和部署体现了IT的价值。从表面上看,不是IT部门通过与客户签订合同直接为公司赚钱。但是,IT部门如果让业务部门的基础办公平台更加高效,成本更低,可以帮助他们节省更多的精力,服务更好的合作伙伴,这样IT部门也在间接服务于终端客户。IT人员很容易树立服务客户的心态,很容易被业务部门认可。更重要的是,改变IT人吃力的心态,与员工交朋友。很多IT人员经常抱怨做IT工作者很辛苦,付出很多,而且得不到所服务客户的认可。究其原因,是IT人员缺乏基本的服务心态,没有建立被认可的机制。因此,杨晓明对应聘者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首先,他喜欢IT服务。当我们为员工答疑解惑或消除隐患时,我们需要发自内心的有成就感,因为我们帮助了别人,而不是把它当成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就需要领导树立观念,给予正确的引导。比如,IT人员要和员工保持良好的关系,建立故障回访制度,第二天路过员工办公桌时,询问员工问题是否在第二天解决。认出。2、培养IT人员“服务变现”意识起初,为了更有效地收集和处理员工遇到的IT问题,杨晓明设立了员工服务台,收集和汇总员工故障信息。其实有时候,员工提出的很多问题都很简单,很容易归纳和排除。比如有些员工的电脑因为没插电无法开机,因为网线掉线无法上网。通过后台的数据采集,可以反馈给部门负责人,逐渐演变成后台排查问题的数据平台。好处是每个月或每个季度都会收集大量的服务数据,甚至可以计算出服务的价值。比如安装一个系统需要100元,修复一个RTS故障或者硬件故障需要300元。如果某个部门一个月解决了30个问题,就可以折算成几千元的现金价值,可以用来告诉部门负责人,如果以后IT部门拆分,要收费这么多的服务费,至少现在相当于你给我们造成了这么大的人力成本支出,让部门负责人逐渐认识到IT服务的价值。3、成为老板和员工可信赖的伙伴。杨晓明出身IT项目管理。曾主导搜狐畅游园区机房部署建设。整体IT部署成本近3000万元。游泳的时候养成习惯,把每一枚铜币都留给老板,尽量把事情考虑周全。比如在与供应商打交道的过程中,需要反复挑拨费用明细,同时还要考虑方案的可行性。大多数老板需要降低成本,保证系统稳定、安全、高效。他们希望看到员工对IT部门有良好的声誉。长期以来,杨晓明带领团队发邮件给老板审批时,基本上准备了三个方案,并说明自己更喜欢哪个方案,理由是什么,与老板达成共识,让他逐渐和老板形成默契。对于IT部门来说,你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老板。IT人员学习如何很好地管理他们的老板。最终目标是为老板和员工提供良好的服务,成为他们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再者,看不起眼前的利益,赢得上司的信任。很多时候,公司扩张壮大时增加的资源,比如机柜、流量带宽、CDN等资源,在正常使用的时候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用到。需要有效释放闲置资源,大幅降低运维成本。是的,虽然偶尔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得罪一些人,但从长远来看,无论牺牲谁的利益,目标是帮助公司节约成本才是王道。比如运维成本从130万降到70万,客观公正的做法让老板信服。企业降本两大利器:员工优化+资源节约在触动科技工作一年后,杨晓明对公司内网IT的技术、规范、流程、策略梳理得非常清楚,增加了老板的信任度。2015年底,老板提出了优化员工的计划,这也是进一步节约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信号。1、人员优化据杨晓明介绍,最初公司的技术运维部和信息部只有十几个人,再加??上IT部门的人员,高峰时有40多人。但随着部门业务的整合,人员得到了充分的重用。现在信息部已经优化到3个人,运维部只剩下6个人了。优化的原则是保证业务的连续性不出问题。之前的运维部门有网络维护和DBA,内网也有DBA和办公系统维护。杨晓明的做法是,压缩岗位准备,做跨专业准备,把之前的运维分区域,把原来的IT部门改成企业IT,大幅度减少人员数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力,提高员工的“战斗力”。2、节约资源,降低企业成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维部门。大量闲置的服务器造成了资源和成本的浪费。去年,游戏行业遭遇寒冬。许多游戏在一段时间后发布。这部分资源发布不及时或很少有人关注。服务器空间和机柜租金将被浪费。作为运维负责人,必须把成本和收益放在第一位,筛选后告诉老板能省多少钱,获得老板的支持,然后与业务部门充分沟通,获得他们的充分合作。创业不易,生存才是重中之重。尽管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培养IT“服务变现”的意识,也尝试过各种方法帮助老板节约成本,但当老板提出IT部门独立运作时,杨晓明还是一头雾水。他坦言,这与过去的惯性思维有关。在国企工作10年,在搜狐工作6年,在盛大工作1年。准备好了。然而,该来的迟早会来。包括触控集团业务的梳理,以及杨晓明的团队都做了很长的准备工作,也和老板进行了很多的讨论,评估资产,申请公司的创业扶持,寻找项目的突破口等等。评估IT资产,财务负责人给了杨晓明一个很好的建议:不要把集团那么多IT资产转移给新公司天齐,而是和集团签订协议,终身无偿运营和使用。这些闲置资产对外赚取利润。这样,有了团队和老板提供的启动资金,IT资产的自由使用,创业的压力就小了很多。1、部门拆分、人事重组和创业人才是重中之重。杨晓明将集团IT部门拆分重组,将运维部门改为运维技术部,更倾向于集团的整体维护和稳定。信息部研发人员并入运维,可以支持部分运维自动化开发工作。原则是有人专门维护集团的系统,有人自己创业。原技术部的技术人员全部转为技术售前。由于运维人员都是技术出身,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机器打交道,所以现在的首要目标是让所有技术人员具备销售产品的能力,让所有人员适应市场,转为技术人员。售前。2、先生存后发展,先盈利。从内部自主创业向外部自主创业转变,是一种工作方式的转变。在集团内部做技术维护的时候,更多的精力花在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员工感受上,如何降低成本,创业时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比如关注收入、利润和现金流,先保证生存,再想办法长期盈利。通过实践探索,杨晓明深有体会。与客户签订服务合同后,数十万现金无法追回,对方宁愿支付0.3%的违约金也不给你钱。很多初创公司都因为现金流问题倒闭了,所以在签订服务合同的时候一定要找口碑比较好的公司。3、人才招聘精打细算初创公司的招聘与原来公司内部的招聘有很大的不同。要站在整个公司的角度来评估这个人的薪水。很多费用都是平摊的,比如办公室1500一个月,保洁阿姨和绿植200,保安100,茶水100。总体成本远高于预期。4、摆脱??固有模式,尝试新业务搭建平台是大多数创业者的梦想,触动天启也不例外。前期,杨晓明想到了搭建一个平台,通过商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团队。一开始打算做个IT行业的知乎,用公众号发信息,引导更多名人在里面发一些内容,提高互动性,但是很快就被否决了。第二个计划是做IT行业的滴滴,做一个平台。一开始接到了很多订单,希望把这些订单转移到平台上,逐步扩大交易量,然后通过某种方式连接甲乙双方,后来整合教育和金融,但是老板也否认了。第三种选择是依靠论坛慢慢改造业务,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团队处于创业初期,不如来一些直接的,比如百度买一些关键词,尽快把主业做大。目前触启的商业模式主要是提供IT服务外包和一站式行业解决方案。近期签约了一个54万办公区的系统集成,帮助办公区进行设计规划和实施。我还和搜狗、腾讯签了运维协议。新项目拓展力度不断加大,未来发展正在逐步探索中。商业模式。【本文为栏目作者“78CIO频道”原创稿件。转载可通过专栏取得联系】点此阅读该作者更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