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4月26日报道:当营收进入瓶颈时,降低成本将成为企业增加利润的必由之路。面对势不可挡的移动互联网和OTT,运营商不断尝试开发新业务以应对OTT的挑战,但屡试不爽。这个时候,运营商或许应该走另一条路:降低网络成本。号称颠覆现有网络架构的SDN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韦乐平认为,SDN将成为运营商去电信化的重要突破口。SDN已经成为运营商去电信化的利器。从语音时代向流量和数据时代的转变,给运营商网络带来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根据GSMA对移动网络趋势的预测,未来五年网络流量将持续爆发式增长。然而,让运营商感到无奈的是,相应的ARPU并没有按比例提升。“大带宽并不能带来高价值,如何创造价值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研究所所长段晓东表示。在业务收入快速增长无望的情况下,降低网络成本成为唯一的出路。但传统电信运营商网络过于复杂封闭,网络成本居高不下。“除了不遵守摩尔定律的光器件和软件,电信网络发展积累了大量不必要的功能和性能,大部分功能从来没有用过,大部分的高性能都是空穴来风,没有必要”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直言,“运营商运营成本与收入的剪刀差还在继续拉大。”这时候,SDN作为救星出现了。SDN给网络带来了本质的改变,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分离,实现集中控制,接口开放,实现网络虚拟化。”SDN实现了网络虚拟化、IT化和软件化.底层只负责数据转发,可以由廉价的通用商用IT设备组成。上层负责集中控制功能,由独立的软件组成。网络设备的类型和功能由上层软件通过远程自动配置决定部署和运行网络。这可以顺应IT低成本化、多元化的趋势。”韦乐平认为,SDN开启了网络IT化进程,是去电信化的重要突破口,也是软件突围的重要契机。电信行业的壁垒预示着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因此,运营商开始了SDN的试验,据中国电信云计算研究中心主任赵慧玲介绍,中国电信已经开始将SDN需求和架构研究引入到网络中。现有网络(NGN)。研究。中国联通提出了一种基于SDN的泛在宽带弹性网络架构——CUBE-Net。“这是中国联通针对云服务的全新宽带网络设计思路。”聚焦一个原则、两个中心、三维脱钩、四类集约化、五项重大技术。”所谓一个原则,就是多资源协同下,总体建设运营成本最低的原则;用户-以数据为中心和以数据为中心此外,实现业务功能、逻辑功能、部署功能的解耦;四类集约化是指控制面集约化、用户管理集约化、数据中心集约化、网络节点集约化;五大集约化技术是为了实现宽带化、虚拟化、智能化、自动化和协同化。“中国联通SDN试验的目标是验证SDN技术的成熟度,以及它会给运营商的业务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唐雄彦提到。不同于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明确了SDN试点部署的进展。中国网络研究所所长段晓东中国移动研究院透露,中国移动软网络实验室已经实现了四大领域、八大场景的端到端SDN环境。这四个领域涵盖了从接入网到EPC、数据中心再到IMS核心网。“在SDN试点规划方面,希望能够和用户一起在现网做实测,预计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在某省实施骨干网试点。””现在谈论应用规模还为时过早。在分析方面,运营商的意见出奇地一致:更适合网络智能边缘接入。韦乐平认为,SDN初期最适合规模小、运营主体单一的场合,比如企业网、校园网、数据中心等。三大运营商均表示,SDN还处于试验和实验阶段,谈大规模应用还为时过早。“SDN的概念甚至还没有达成共识,大量的技术和应用还处于实验室状态,即使是最早、影响最大的Openflow协议也不够成熟,还处于起步阶段。”刘铎院长说道。此外,单个SDN控制器所能控制的转发节点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大型数据中心内部网络的需求。SDN还必须解决多级分布式控制的问题。SDN集控具有快速隔离和精准调整的先天优势,但控制器本身的安全风险大大增加,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隔离、保护和备份机制来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相应的工作还在进行中。处于起步阶段。“谷歌等互联网公司对SDN的部分商用只能证明SDN的可行性,但能否大规模部署还是个未知数,而且SDN标准技术还不完善,行业还没有完全成熟。”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工程师王谦表示。因此,SDN在公网上的应用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企业是SDN带来的网络变革的最大受益者。通过SDN实现业务与网络的协同调度,互联网企业可以加强对网络的控制,支持业务的创新和部署。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建网门槛高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那么运营商的优势在哪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