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G期末的存量运营中,运营商或许能做到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4G仍是运营商运营的重点。考虑到人口自然增长率等用户上限限制,存量用户成为运营商运营的重点。4G末期,运营商应该如何进行存量用户管理?结合携号转网、提速降费、5G推广等因素,相信大家可以从以下思路进行思考和探索。1.软硬合同稳固核心用户随着携号转网全面实施日期的临近,携号转网政策在为用户提供选择的同时,也为运营商的运营带来更多变化。虽然开通携号转网后,即使有软硬签约,用户也可以申请解绑,但对于运营商来说,软硬签约是除了靠质量留住用户之外,最有效的稳定用户的手段。目前,如何用好软硬合同对运营商来说是最关键的。“自由是有限的”所体现的理念,应用到通信行业,就是让用户愿意接受一定的“限制”。无论是业务之间的捆绑,还是用户之间的捆绑,让用户愿意接受,都需要运营商深入研究。我们认为,用户对自有业务捆绑的反感有所增加,但通过使用不同行业的应用进行间接捆绑更能为用户所接受。例如,通过类似银行提醒短信、通知短信等方式实现用户绑定。此外,更值得运营商自由尝试,通过业务共享实现用户间的捆绑。例如,跨区域的家庭网络。2、提升品质,扩大核心用户规模。存量用户经营的目标当然包括扩大核心用户规模。事实上,扩大核心用户规模也增加了用户价值。在运营商主要靠降价竞争的时代,资费单价越来越低,想要提升用户价值自然不易。通信行业网络、业务、业务的同质化趋势限制了运营商的创新能力。对于运营商来说,扩大核心用户规模的方式,除了依靠第三方的力量,是运营商唯一可以控制的运营方式,即通过移动现有网络和业务资源。运营商已经很难垄断第三方资源,难免被朋友抄袭和关注。因此,扩大核心用户规模,除了提升服务质量,别无他法。11月底前,携号转网将在全国范围内落地,对运营商的考验也将很快体现在服务质量上。运营商服务质量的提升,应该从用户的需求出发。一是杜绝各种“不明定制”;二是严控各种抱怨和借口;三是净化各类电信骚扰。3、用好入口,通过产品延伸商业价值链。无论是固网家庭宽带,还是政企专线,都是作为延伸业务价值链的入口。既可以实现存量用户的捆绑,又可以扩大增量用户的规模。长期以来,各大运营商通过固网家宽为用户实施硬签捆绑一直是通行做法。以政企专线为业务入口,通过提供ICT等综合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扩大核心用户规模,还可以增强对客户的粘性。虽然5G商用步伐缓慢,但5G业务的重心在于政企领域。通过各种入口稳定和扩大核心用户规模,相应提升用户价值贡献,不仅是5G时代的运营方式,也是4G末期应该加强的。4.定向激活提升用户价值贡献针对低价值贡献存量用户,根据沉默时间从MOU、DOU、ARPU等维度对沉默卡用户进行分层分级。划分不同类型的静默,如停机保号、低资费保号、一机多号、被叫卡号等。针对不同类型的静默,由专人负责推动相关业务增加生活场景的曝光度。消声卡,增强粘性。针对MOU骤降导致语音需求高的用户,推送语音套餐,免费赠送流量套餐;针对DOU骤降导致有流量需求的用户,推送无限量套餐,免费赠送语音套餐;对于ARPU突然下降导致的保险卡,推送语音包和流量包。另外,在无声卡营销过程中,要注意网络中一人多号的用户。从用户综合ARPU角度,分析是否卡死,尽量减少网络中的损失。在开展精准营销时,要统一宣传内容和口径,防止因“老老同权”、“新老同权”、“新新同权”而增加不必要的投诉。相同的权利”。五、推进“正规化”,扩大主卡槽用户规模随着无限套餐的快速低成本推广和全网通终端的广泛普及,2017年下半年以来,运营商突破人口限制,开发了大量的第三方双卡槽用户。因此,促进和加速副卡位用户向主卡位的迁移,不仅是实现用户留存的操作,也是提升用户价值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将第二卡槽区分为同网第二卡槽和异网第二卡槽。网络中第二个卡槽的用户实际上是一机多号用户。为防止误伤这里就不分析了。迁移的主要对象是异网二卡槽的用户,即主卡槽为异网,二卡槽为本网用户。第二个卡槽的用户要么是交通卡,要么是语音卡。如果流量卡是关联APP注册的,这种卡的粘性比较高,首先要推动正则化,用流量包+语音包,彻底压缩主卡应用,减少其生产的曝光度场景。如果是语音卡的话,主卡一般是不够语音用的。这时候要推送语音大包,赠送流量包,鼓励用户换卡。6、严防“翻牌”,既低价又增强用户获得感在提速降费的不断推行下,运营商竞相降价早已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目前,各种名头的“低价牌”早已满天飞,甚至有烂大街的趋势。但许多这些“廉价卡”并不真正便宜。事实上,联通大举推广的腾讯王卡也有类似低价“翻牌”的嫌疑。2018年,中国联通公布腾讯王卡用户ARPU接近甚至超过50元。这意味着腾讯王卡并不是真正的低价卡。腾讯王卡的人气骤降。至于原因,放弃腾讯王卡的用户可能最有发言权。运营商通过低价卡吸引用户眼球已成惯例,但随之而来的各种“不知情定制”却增加了用户消费。买的不好卖,这句话放在通信行业当然适用。其实对于这种低价卡的用户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无论推广什么样的套餐,都需要运营商将资费和服务内容解释清楚,尽可能消除可能产生的误解,让用户真正有获得感。与砸钱获取增量用户相比,运营商的现有运营更考验运营商的体系化运营能力。在无序的低价竞争时代,即使通信行业不会自动陷入泥潭,运营商为真正提升用户价值所做的各种尝试也迫切需要新技术的参与。相关阅读:工信部刘玉林:全国4G基站数量达437万个,4G用户突破12亿,三大运营商发声5G:高通酷,华为荣耀唯一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