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的系统崩溃,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但这次携程的事件也不例外。本文从多个角度描述了国内企业数据管理的乱象。作者胡茂华,多备份联合创始人兼CEO。从今天(5月28日)上午11点到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携程已经出现故障四个小时,没有恢复正常服务。可以断定,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已经被各种安全事件挖了坑。深层次的原因是国内企业忽视了安全问题。每个人都忙于业务和竞争,所有资源都投入到一线业务中。尤其是在企业数据管理和保护领域,一旦出现问题,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这与中国人的观念不无关系。这就像买保险一样。如果它发生了怎么办?有一个数据可以作为例子。去微博搜索备份。近亿条用户记录痛哭抱怨没有及时备份个人数据后悔一辈子,或者后悔一辈子!今天的携程活动,据说是内部手动删除了所有数据,包括服务器的根目录数据。我相信必须有备份。毕竟是上市公司,有严格的审核流程。没有权限管理,应该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做审计。记得我在一号店负责运维的时候,因为一号店被沃尔玛收购了。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公司,沃尔玛当时派毕马威做了详细的审计,并对核心岗位和管理层进行了面谈。出具了详细的操作流程,我亲自参与,审计也做了,但是我们作为执行者,很不自信。我工作过的几家大型互联网公司,比如腾讯、盛大、一号店,都有数据管理流程和备份恢复服务。但由于这些安全业务比较边缘化,整个公司的关注度很低,并没有落后。说到点子上。我有理由相信所有的公司都会做数据的管理和备份,不管是小微企业老板手动用U盘或者硬盘拷贝,还是大型互联网公司都有专门的运维人员负责IT、传统大中型企业使用专业软硬件工具的关键在于,99%的企业都没有做过数据管理流程、备份恢复演练、恢复后的数据是否可用、如何快速恢复等操作演练。我们来看看欧美的环境。再小的公司,也有专业的数据管理软件或专业的IT维护人员。他们非常重视数据,视数据为企业的生命。所以在欧美,有很多做数据管理和保护的IT公司。IBM、HP、Dell、EMC、Symantec、Convo、FalconStor、IronMountain、CA、carbonite等老牌上市公司500强,以及Datto、code42、durva、Rubrik等众多互联网新创公司其他企业。国内在企业数据管理和保护领域的公司寥寥无几。国内的IT软件公司大多是代理欧美产品,很少有自己维护和开发的,不能保证专业性。原因是做非常专业的数据管理并不容易。该领域属于基础技术领域,需要与各种操作系统、硬件平台、文件系统、网络和安全领域交互,如分块、去重、压缩、上传下载、增量、加密、索引、分层存储、海量小文件、备份恢复时间窗、集中管控。传统IT企业不愿意做基础研发,靠代理或者买单机软件等死。新的互联网公司不愿意这样做,看不起这个毫无吸引力又极其垂直的2B领域。因此,国内云平台、企业级应用市场、大数据等领域未来将迎来快速发展。原文链接:http://humaohua.baijia.baidu.com/article/687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