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人能识别“假笑”,那么机器人呢?

时间:2023-03-12 16:06:31 科技观察

很多东西都是有国界和地域限制的,但是人类的表情识别能力是越界的。这也是很多人认为机器人不能代替人类的根本原因,因为它们没有情感,更谈不上识别情感的能力,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目前,人工智能还处于起步阶段,最成熟的应用之一就是图像和语音识别,广泛应用于照片识别、图片增强、人机交互等各个领域。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识别分类层面。通过表面的识别,进行深入的情感识别和理解,进而优化人机交互的体验,还需要时间。人工智能以多种方式决定情绪。我们通过面部表情、语言和肢体动作来判断一个人的情绪。不同的情绪有不同的区别。比如开心的时候嘴角会上扬,不开心的时候会下垂,惊讶的时候会睁大眼睛。这些面部表情是由面部肌肉调动的。很多时候,很多情绪之间都会有相似的弧线。因此,许多研究人员抓住各种情绪对应的表情或动作来控制机器。训练和学习。来自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和南澳大利亚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算法,通过调查42名受试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眼球运动来评估性格。这个实验取得了显着的效果。它不仅可以展现个人的沟通能力、好奇心、责任感等人格特质,还可以识别出五大人格中的四种。情感识别成为现实还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目前,情绪识别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公司开发的成品应用都饱受诟病,产品显得“蠢”。甚至被称为“人工智障”。然而,一切的成功都要经过漫长的实验和反复的失败与嘲笑,人工智能也将在这条路上不断攀岩。用机器识别人的表情来判断情绪,非常有想象力和吸引力。因为即使是人类,有时候也很难察觉到那一闪而过的表情,导致此时无法判断对方的心理情绪。随着人机交互变得更加自然流畅,情感识别能力提升带来的便利将直接扭转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工智能”的“人工智障”评价。这将对陪伴空巢老人和孩子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捕捉人的情绪,可以为老人和孩子提供心理安慰。在此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情绪识别,也能更好地帮助人们解决心理疾病问题,缓解看病压力。尤其是在语音交互领域,成熟的人工智能会在谈话过程中照顾患者的情绪,从而慢慢缓解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