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手机厂商不断披露首批5G手机的上市时间,而且都声称要率先上市。从行业和专业的角度来看,5G手机在中国的正式商用并不是“一次性的”。许多“障碍”。2018年6月5G独立组网(SA)标准被冻结,去年12月完成的非独立组网(NSA)5GNR规范意味着3GPP已经完成了全球5G标准工作的最后阶段,这明年就可以商用了。部署就绪。标准冻结十天后,运营商、系统设备商乃至全球产业链齐聚MWCS(2018世界移动大会-上海),聚焦5G信号发布。一、国家监管层面的三大“关卡”1、5G频段分配:国内三大运营商需要使用国家批准的5G频段开通5G网络和服务。到目前为止,最终的分配方案还在讨论中。只要不分配频段,不能正式开通网络,手机就不可能商用。2、发放5G牌照:只有国家向运营商发放5G牌照,才能满足5G业务商用的条件。当然,按照惯例,也可以先签发“试商用”牌照,也可以直接签发商用牌照。在中国,“持证”是不可能的。3、进网许可证:手机在中国市场上市必须具备“三证”(3C证书、型号核准证、进网许可证)。3C证书相对简单,型号核准证书与上述“频率分配”密切相关。进网许可证比较复杂。首先,要有国家颁布的相关产品规范和检测规范。完成一系列测试后,将颁发入网许可证。当然,按照惯例,对于“试商用”的产品,可能会相对宽松一些。2、运营商层面的两个“坎”1、网络进展:2018年,三大运营商分别在10-20个城市开展试点网络建设。预计2019年开始试商用,但试商用规模、开通基站数量、覆盖面积、承载终端类型等都不是很清楚。没有网络,只有手机是“英雄无用”。2、入网测试:国家有三证要求,运营商也有不同的“定制化”要求。有了定制规范(或白皮书),还有测试规范。将其发送给运营商进行实验室和现网测试。只有通过测试,才能获得运营商的“政策”支持。三、产业合作层面存在两个“坎”1、先有标准,后有芯片:组网标准刚刚冻结,需要时间细化才能批量落地芯片。只有完整的标准和真正的5G芯片才能问世。目前只有高通、华为、联发科、英特尔等极少数芯片厂商具备5G芯片研发能力。因此,在如此高度的垄断下,上市时机的话语权实际上集中在了芯片厂商手中。2、有芯片才有手机:芯片厂商提供5G芯片后,手机厂商就可以完成手机的配套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芯片厂商需要深度介入和帮助。所谓“芯片厂商说了算”,其实是指芯片厂商对于任何一个拥有强大支持的手机品牌,都会有“先发优势”。以上列举的就是最基本的硬性“坎”。除此之外,其实还有其他一些繁琐的“关卡”,比如测试仪器到位、芯片和产品产能爬坡、渠道销售、用户体验等等。行业和市场对5G如此热衷,自然是有原因的。要点如下:1.5G手机推出“速度”的预测。根据各方面进展预测,2019年中期左右将有小批量试商用5G手机上市,2019年底有望推出相对成熟批次的5G手机,5G手机预计2020年上半年起,各品牌、各型号手机将逐步换代4G手机。二是首批5G手机市场仍是“大家庭”的战场。与3G、4G不同的是,以往都是先建海外网络,先上市国外手机。5G时代,中国5G手机将同步或领先于国外市场。从产品研发难度和芯片厂商支持来看,首批手机将推出目前市场上的5G手机将是No.0或TOP5品牌(但预计5G手机iPhone将于2020年推出),国产品牌为主。3、5G手机确实广受关注。随着4G成熟期的到来,智能手机产品的迭代速度放缓,对用户的吸引力下降,产品差异化较少。智能手机销量在经历了几年的增长后,2017年销量开始下滑,手机行业迫切需要5G这一“强心针”,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差异化,形成新的“换机潮”。第四,国内消费者对5G手机有“热情”。“5G”将成为智能手机的主导卖点。率先拥有5G手机的用户,不仅可以在5G覆盖区域享受到更高速、更优质的网络体验,更有“炫耀”的资本。因此,硬件卖点相似的4G和5G手机,4G手机很难卖得好。事实上,对于5G时代的到来,5G手机的推出只是4G手机的迭代升级,是看得见的“金矿”。与以往的移动通信时代不同,5G时代,除了个人移动场景,更多的机会是物联网。也将给产业链上下游带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