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中国联通与华为共同呼吁业界共建物联网安全生态

时间:2023-03-12 06:47:01 科技观察

【.com原稿】华为全联接大会期间,中国联通与华为联合发布《物联网安全技术白皮书2018》并签署物联网安全战略合作协议,展现中国联通和华为在物联网安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3T+1M”的物联网安全架构,并从解决方案、关键技术、能力开放、安全生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双方关于物联网安全发展战略的设想。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朱长波表示:“万物互联,安全至上。今年6月,中国联通与华为签署了全面战略协议。中国联通5G创新中心也于8月成立,并设立五个重点战略合作中心,其中之一就是中国联通-华为战略合作中心,双方将共同引领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IOT、AI、5G等新技术加速融合,催生万物感知、万物智能的新世界,时代为垂直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相比与传统网络相比,物联网还面临诸多安全挑战,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朱长波面临六大安全挑战。性能受限,弱终端的存储和计算资源非常有限,难以实现主动防御,容易被非法入侵和破坏。其次,与传统网络不同,物联网应用场景很大一部分是无人值守和开放的部署,易受攻击,难以及时发现。第三,对于新的物联网业务应用场景,如随着车联网、可穿戴设备、智慧医疗等,涉及到更多的安全问题,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一旦受到攻击,损失将比传统网络更大。第四,权威预测显示,2020年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300亿,规模非常大,无处不在。一旦受到攻击,可能会影响数百个国家和数百万台设备。这次袭击的影响是巨大的。保护的难度和成本也是可想而知的。第五,物联网作为一项处于萌芽阶段的新兴技术,人们对物联网的认识不足,安全意识不高,物联网的安全标准、制度、机制和制度尚不完善。第六,大量物联网设备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没有防护能力,尤其是在车联网、工业自动控制等场景。由于传统的安全措施会影响业务体验,出于对高效率和高响应速度的追求,所以不要考虑安全,或者如何平衡安全和效率。虽然“3T+1M”的物联网安全架构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但安全问题相对被动。只有当事故发生时,我们才知道如何改进它。如何在不发生意外的情况下体现安全价值,很难判断。华为物联网解决方案总裁姜望成表示,“千里之堤毁于蚁巢,堡垒常由内攻破。因此M非常重要,安全运维强调核心人的作用。”“3T+1M”物联网安全架构,3T首先是终端层具有适度的攻击防御能力,管道层对恶意终端进行快速检测和隔离,包括内置抗DDOS、信令风暴监测、物联网协议防攻击等,平台层实现平台和数据保护,包括安全态势感知、未知威胁检测、Web安全和数据隐私保护等。1M是指安全运营管理,包括自动化安全巡检、日常安全评估、安全运维。《IoT安全技术白皮书》首次发布于2017年,本次发布的2018版重点介绍了3T+1M架构的演进及其在LPWA(共享单车、智能抄表、智慧路灯)、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汽车。车联网安全架构美国大片中,黑客远程控制车辆行驶轨迹,造成车祸和人员伤亡。这与现实生活中的星际逃亡一样纯属虚构。车联网通过车、路、网、云的协同和智能技术的应用,提高出行效率,保护人身安全。车联网的安全架构涵盖了车联网的所有组件。姜望成介绍,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是车联网的基础应用,又称车机,具有导航、电话、人机交互等功能,通过4G实现移动连接。安全协议,但车机无权访问Carbox,无法远程控制车辆的行驶状态,只能做一些与控制车辆行驶状态无关的操作,如远程打开空调。在远程驾驶领域,例如在矿区尘土飞扬、环境恶劣的矿区,允许远程控制刹车,控制车辆行驶方向。为了保证安全,需要专用网络。如果需要5G技术提供服务,也会用到VPN。这样的虚拟专用网络类似于网络切片的一种形式,远程驾驶还处于探索阶段。华为物联网解决方案总裁姜望成呼吁产业伙伴共同构建物联网安全生态。物联网安全是一个端到端、全生命周期的系统工程。没有任何一家制造商可以单独完成这一使命。需要上下游产业链共同建设。安全的物联网工业生态系统。朱长波提到,中国联通秉承合作开放的理念,致力于与行业伙伴共同打造安全可控的物联网生态圈。端到端的安全解决方案,让各行各业充分享受物联网带来的科技红利,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对于物联网安全生态的共建,朱长波给出了三点建议:1、基于“3T+1M”的物联网安全体系架构,希望与业界合作伙伴一起推动该架构的应用和持续完善。共同推动物联网安全国内国际标准的制定,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战略指引。2、中国联通希望与芯片厂商合作,加大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和应用推广,实现核心技术加密算法的自主可控。从应用开发的角度,希望应用厂商从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安全需求,做到“万物互联,安全第一”,在产品上线后进行网络安全漏洞检测,实现快速响应。安全威胁。3、物联网的安全威胁远大于互联网,应高度重视用户数据安全。物联网与传统网络最大的区别在于,智能穿戴设备、车联网、智慧医疗等领域涉及大量个人隐私数据,可能威胁到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一旦隐私数据泄露,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安全生产事故或人员伤亡。用户数据安全非常重要,整个行业都需要做好端、管、云各个环节的数据安全保护。附件:《物联网安全技术白皮书2018》(下载链接)【原创稿件,合作网站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及出处.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