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平板电脑背后的摄像头加装激光雷达,iPadPro2020再次表明苹果势在必得AR。从技术研发投入、人才招聘到不间断的AR硬件传闻,苹果押注AR多年,真真假假的消息流传多年。苹果对AR的态度越来越明确:源源不断,一步一个脚印。与此同时,AR厂商MagicLeap也因资金问题准备出售自己。AR的现状如何?苹果在AR方面的苦心是什么?激光雷达,一颗AR的心脏,苹果官网的iPadPro宣传页写道:特殊激光使用直接飞行时间(dToF),雷达扫描仪在室内或室外环境中测量从最远五米远的地方反射的光。它在光子级别进行检测并以纳秒级的速度运行,为增强现实及其他领域开辟了可能性。提到的核心词之一就是所谓的ToF技术,通过测量光飞回的时间来计算距离。给iPad多加一个激光雷达,最重要的是提升空间定位能力。举个最简单的例子,iPhone用户对内置的测距应用非常熟悉,在夜间或光线较暗的情况下很难找到飞机并测量距离。但新的iPadPro可以做到,靠的就是这个激光雷达。在此之前,激光雷达更多的是和自动驾驶挂钩,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车载激光雷达,一直被外界诟病体积大、价格高。然而,在Apple的iPad上,激光雷达足够小,以至于它的外观看起来更像是iPhone前置“缺口”中的深度摄像头。据分析,苹果的激光雷达虽然采用的是平面3DToF,并非车载激光雷达的旋转单线或多线ToF,但其算法和传感器原理与车载雷达相同,即dTof技术(直接飞行时间的测量)。常用的ToF相机采用iToF技术(间接测量飞行时间),其原理不再赘述。从系统集成的角度来看,dTof比iTof更难。两者的区别在于:无论图源网络的原理如何,激光雷达的本质都是感知周围环境。可见苹果为了更好的AR效果下了很大的功夫。这也是继结构光镜头模组之后苹果在硬件方面为AR带来的重要创新。回顾苹果这几年的AR发展,其动作更多集中在软件层面。ARKit的诞生被认为是苹果正式宣布AR野心的开始。软硬兼备,真假传闻扑朔迷离。苹果的一贯作风是:产品不成熟,宁可放弃,也不强推。在ARKit之前,他们从专利申请、技术人才招募、收购三个层面推进,做了很好的技术布局。事实上,从2014年开始,苹果就陆续挖走了很多相关领域的技术人才,比如MagicLeap的首席计算机视觉工程师李泽宇、Oculus的研究科学家YuryPetrov、微软HoloLens的音响工程师总监NickThompson,以及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虚拟现实专家DougBowman博士。在挖角的同时,苹果的人才招聘需求也有所增加,马不停蹄地收购了一些从事AR技术和产品研发的初创公司,其中就包括ARKit的原型制造商Metaio。到目前为止,Apple已经收购了AR相关的初创公司,包括:一切准备就绪后,Apple在2017年的WWDC上推出了ARKit:一种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结合相机、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软件解决方案。对现实世界环境的智能理解。自推出ARKit以来,苹果一直在探索AR在移动终端的应用。在此期间,苹果还推出了RealityKit框架、RealityComposer和RealityConverter等创意工具。与此同时,关于苹果AR硬件的爆料“层出不穷”:从2018年至今只传出苹果将推出一款AR头戴式设备的消息,甚至连AR的代号和外观都传了出来。头戴式显示器相继被媒体曝光。当时有媒体报道苹果的AR研发团队有1000多人,但期间有人跳出来说苹果停止了AR项目,团队已经解散。真假传言让苹果的AR产品更加扑朔迷离。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苹果一直在为手机、平板等移动硬件产品的AR软件开发做出让步。如今,距离ARKit发布已经过去了三年,这款软件工具包也迭代到了3.5版本,引入了实时人体遮挡、动作捕捉和跟踪,充分利用激光雷达扫描仪和深度感应系统在iPadPro上进一步增强软件的场景理解,增强AR体验。可以看出,在不断的升级优化中,苹果越来越注重软件升级和硬件的融合,尤其是与深度传感器的结合。此外,苹果还在去年发布的iPhone11中带来了能够进行精确空间定位的UWB(超宽带)技术,进一步补足了AR体验的短板。业内人士分析,苹果的AR规划可能分为几个阶段:软件方案ARKit——硬件方案——初级头戴式方案(手机AR)——初级拆分/整合方案——整合传统方案的进化(迭代),最终逐步取代iPhone,进入AR时代。AR硬件发展举步维艰,苹果也顶不住半边天。在ARKit诞生的那一年,无数业内人士将希望寄托在了AR身上。他们非常看好苹果的正式入局,认为这势必会开启移动AR的新时代。新的发展高峰。然而事实上,苹果在其中的作用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关键,AR软件带来的突破并没有把硬件推上风口浪尖。目前,整个AR行业都笼罩在一片乌云之中。AR硬件这一被认为取代手机的下一代计算平台,目前仍处于尴尬的发展困境。根据Digi-Capital公布的2019年VR/AR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AR/VR投资规模超过41亿美元,是AR/VR领域继2017年和2018年之后的第三高投资记录,但2019年年度AR/VR投资数量较2018年下降27%,投资金额(美元投资)较2018年下降35%。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那些辉煌的企业,尤其是那些专注在AR硬件上,已经走到了“路的尽头”。曾经的融资神话MagicLeap遭遇产品商业化问题,传出准备出售的消息。Daqri成立于2010年,专注于AR头戴式硬件的研发。其最高价值高达3亿美元。今年2月,传闻其已经倒闭,被Snap收购,接管公司资产和员工。此前,Meta因产品研发失败陷入融资困境,被出售给以色列一家早期风投公司。此外,大鱼吞小鱼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比如ScopeAR收购以色列AR初创公司WakingApp,家政服务巨头Frontdoor收购AR家装初创公司Streem等。可想而知,AR行业的压力之大。视野小、佩戴舒适度差、价格昂贵……一方面,AR硬件在消费市场苦苦挣扎,另一方面,AR软件在AR营销、AR教育等智能硬件中大放异彩,但实际上大部分表现出色的消费市场产品几乎都是依靠IP的力量而非AR技术的优势,因此它们的流行更像是过眼云烟。从技术角度来看,AR产业这几年在光学模块、全息显示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但这些突破并没有打开消费市场。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甚至中国的阿里等大公司对AR的态度都比较暧昧,在硬件上的动作也很少。微软HoloLens2来得晚,只是稍作调整升级。谷歌眼镜转向B端后,AR硬件离消费者越来越远。今天,我们仍然可以购买一些AR硬件,但就像当年连接手机的移动VR一样,这些体验落后、内容匮乏的产品终将被市场淘汰。好消息是,就在近日,Facebook与英国AR厂商Plessey达成独家协议,购买后者生产的所有AR屏幕,进一步证实了Facebook正在研发AR硬件的消息。尽管如今AR行业举步维艰,但毫无疑问,它仍然是下一代计算平台的最佳候选者。光明前的黑暗期是巨头蛰伏和积累技术的最佳时机,但苹果的ARKit、iPadPro上的激光雷达只是“擦肩而过”,AR行业等待新硬件的到来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