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直在整理“标准要求、测试方式、评分方式”相关的设计问题。经过参考行业标准要求和不断实践,积累了一些细心的经验,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对于很多公司来说,体验设计相关的内容基本上都是通过“设计走查”来触发的。C端更注重designwalk-through。毕竟产品是直接面对市场竞争的,不能懈怠;但B端设计师总是会在设计走查中出现“提出需要的修改点,但开发基本不变”。因此,建立“标准要求”,促进设计走查的良性循环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体验设计在产品中的价值,也能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为客户和用户创造“啊哈时刻”。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规范。下面所说的规范不仅仅指设计规范,广义上的规范要求是什么:规范要求如何建立规范要求如何制定测试方法如何制定分数规则文件的目录结构有哪些规范要求对于一个可执行的规范性文件,规范性要求由不同类别的若干项组成,最终形成检测对象可以参考的指南。规范需求中的项目会由于可执行程度、用户影响、可读性要求、通用性和可扩展性而受到进一步层次的需求约束。取得了成绩。还需要界定规范要求和规范原则之间的区别。有的文件会先说明规范原则,再说明规范要求。规范原则是对规范要求的统领,规范要求是对规范原则的具体提炼。例如,《App老化规范》的规范原则要求结构合理,如:根据产品设计目标,产品信息层级扁平化;通过良好的视觉呈现和清晰的导航来表达产品功能结构,帮助用户更清晰地获取不同层次和结构的信息;根据老年用户的需求和场景,将信息清晰明了地分类展示。相应的规范要求细化为页面布局上的一些情况。比如要求页面布局下的首页入口用大网格引导,主网格入口数量控制在9个以内,TAB导航控制在5个以内,TAB分页组件最多可以有一个屏幕7页,等等。可见,规范性原则将对规范性要求起到指导作用,是启示和指引。规范的作用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规范无处不在,比如部门之间的流程规范、软件系统的数据规范、应用程序服务规范等。但是,对于很多没有监管约束的产品,一旦有了监管约束,就会感到受约束(对于产品,数据安全法规,个人信息法规等,规范确实有其用武之地。意义和作用就不用多说了规范,但是很多人在刚接触的时候总会有抵触情绪,从规范本身来看,它是对前人在某个领域的最佳实践经验的总结,可以防止那些正在接触的人刚从这个领域的反复失误开始,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结果的可接受性。当然,规范是可以改进和修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感慨解释一下规范的作用,会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有一个军官对士兵打靶的要求很高,但是士兵们看不懂,还以为只要命中目标就够了。哪来那么多规定和要求。军官的解释大概是:“现在要求你做的这些,没有一个是多余的,这里不仅有前辈们的经验,甚至还有他们在战场上付出的惨重代价的总结。不要跟着这些这里的动作,动作做起来问题不大,但如果在战场上不做,问题可能就大了。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是成为优秀格斗家的前提”是的,对于各行各业的规范,不是。是不是和上面一样。关于设计规范,之前有个设计师跟我说,大致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有规范,我还能怎么办,一个是无聊;一个是在规范下工作,玩的自由太少了。真的是这样吗?我觉得对于刚入门的设计师来说是这样的,也无可厚非,但我的感觉是有设计规范总比没有设计规范好,不仅可以保证产品体验的一致性,还可以提升品牌专业度和影响力,保证成员之间的协作和团结等等,也是团队成员保持一致性的方法很多人认为伟大的设计在于无拘无束的创意和发挥,而真正伟大的设计在于如何在条条框框的约束下进行创作。要求本人主导制定规范,参与规范定制。领先规范的建立需要0-1的自我思考、琢磨、参考行业标准等,参与规范更多的是学习和反馈,学习他们对规范的看法,共同协助优化规范。之前参加《证券期货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适老化服务规范》时,某组织的规范参与者提出某规范要求合理但技术难度大,建议将此标准纳入增强规范。那么这里有两点思考。原来,我一直认为必须遵循设计规范。怎么可能有选择性呢?其实不然,受制于各种限制,比如用户感知度低,技术难度高。由于开发成本高等原因,部分规范无需强制遵守,可选择性遵守。第二点思考,设计规范的制定,不能单纯从设计本身的角度出发,还需要考虑其他情况,综合看待。一般来说,规范需求的建立需要考虑这几个方面:规范要解决什么问题?《App适度老龄化规范》一一解读。1、《App适度老龄化标准》要解决什么问题?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我国老年人口增长迅速,不会用手机、不会上网的老年人占大多数,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诸如国家通过推广适龄APP,让老年人感受到信息时代的温暖,获得更贴心、更便捷的社会服务。二、《APP适龄适配规范》涵盖范围”企业在提供适龄服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在APP中嵌入适龄界面,也可单独开发适龄APP。3.《APP老化规范》要求的指导原则包括可感知性、可操作性、可理解性、兼容性、安全性等设计指导原则。每个原理下都有详细的说明,就不一一展开了。4、《APP老化规范》具体规范要求基于设计指南,规范对具体要求进行了扩展,以可感知性为例:在移动应用中,建议使用无衬线字体,应该是能够调整字体大小(根据系统设置调整,或者手机应用程序内部有字体大小设置选项),主要功能和主界面的文字信息(不包括字幕、文字图片、和与移动应用功能效果相关的文字)最大字号不小于30dp/pt,旧版界面和单独的旧版APP中的主要文字信息不小于18dp/pt,同时兼顾移动应用的适用场景和展示效果。行间距段落中文字的行间距至少为1.3倍,段落间距至少比行间距大1.3倍,同时兼顾移动应用的适用场景和显示效果。对比度文本/文本图像显示、图标等元素之间的对比度应至少为4.5:1(对于大于18dp/pt的字体大小,文本与文本图像的对比度应至少为3:1).颜色目的文本颜色不是区分视觉元素以传达信息、指示动作、提示响应等的唯一手段。例如,如果用户输入了错误的密码,可以通过文字或语音直接提醒用户输入错误,而不是仅仅通过颜色来提示。验证码如果手机应用中有非文字验证码(如拼图、图片选择验证方式)等老年人不易理解的验证方式,可采用不同类型感官(视觉)可接受的替代表示方式、听觉等),如文字或语音等,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5、如果企业参与考核,需要对规范中列出的项目进行逐一打分,并输出报告。60分或以上被视为及格。因此,规范项目的级别都是平等的,没有递进的要求。如何制定测试方法顾名思义,测试方法是指通过人工或工具手段对某个系统软件进行测试的过程,其目的是检测其是否满足特定要求,最终达到交付的目的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软件。一般来说,有两种测试方法,手工测试和工具测试。人工测试比较耗时,主观性比较强;工具测试是非黑即白、耗时且客观的。在设计规范中,人工检测和工具检测交叉使用。在《应用老化规范》中,规范建议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自动化测试工具、人工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估。如何制定评分规则仅仅检测是不够的,还需要制定评分规则。在我主导制定这个评分规则的时候,我就考虑了这一切。难点在于什么样的评分规则是大家可以接受的。可以接受就是评分规则比较合理,这个事情可以玩。比如满分100分,为什么60分合格而不是70分,又是怎么得来的。不同行业的标准有不同的评分机制。设计规范中常用的评分规则有两种:第一种是对规范的要求进行分类。例如,必须满足第一级的所有要求,可以选择性地满足第二级的要求。第二类是对每个规范要求进行打分,最后得到一个总分,与打分规则设定的分数进行比较,再看结果。这里每个项目的评分规则是不同的。阿里云的评分规则《一致性自查表》使用的是第二类的派生规则。对单个项目进行评分后,对每个维度进行加权评分。以下是公式。有意向的小伙伴可以在知果日记微信公众号回复“2”公众号领取样板文件进行研究。文件目录结构一个规范性文件的目录结构大致包括:背景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正文附录参考文献摘要以上是我的一些细心体会,与大家分享。我想说,规范的制定是一个系统工程。文件看起来很专业是不够的。它还需要考虑规范可以实施的实际情况。这就是为什么该规范需要业内相关专家进行多轮审查的原因。如果自己主导规范的制定,那么通过大家的反馈和自我修改,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提升专业能力,还可以让规范更具时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