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车联网”全面科普!

时间:2023-03-11 21:31:44 科技观察

说到车联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如今,无论是汽车制造商、经销商,还是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都经常被提及。简单来说,车联网就是把汽车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络。但是,从宏观上看,车联网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系统。很多人知道的车联网可能只是车联网系统的一小部分。今天,我想对车联网做一个全面的介绍,希望能够厘清车联网的相关概念,帮助大家具体、客观、理性地认识车联网。本文将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车联网究竟是什么?车联网包括什么?它是什么样的架构?车联网的主要技术有哪些?它是如何发展和演变的?车联网将带来哪些好处?它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即将到来的5G和车联网有什么关系?好了,废话不多说,开门见山。什么是车联网?车联网英文称为IoV(InternetofVehicles),属于物联网(IoT,InternetofThings)。Vehicle,就是车辆,交通工具。在我们学习英语之前,我们都知道将汽车称为car、bus和truck。其实老外用vehicle比较多,相当于一个统称。如前所述,车联网是将汽车连接在一起的网络。其实,准确的说,车联网不仅仅是车与车的连接,它还包括车与行人、车与道路、车与基础设施(信号灯等)、车与互联网、车与车的连接。云。下面是大家经常看到的几种车联网概念:V2V:车与车,VehicletoVehicleV2P:车与行人,VehicletoPedestrianV2R:车与路,VehicletoRoadV2I:车与基础设施,VehicletoInfrastructureV2N:车辆VehicletoNetworkV2C:vehicleandcloud,VehicletoCloud,无论V2是什么,都可以统称为V2X(X代表一切,任何事物)。有同学把上面的某个V2当成车联网,这是不准确的。事实上,真正的车联网是V2X(VehiclesConnectedtoEverything)。在讨论V2X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Vehicle本身,也就是先看看汽车的内饰。对于一辆汽车来说,它包括空调、音响、摄像头、发动机、轮胎等许多部件。这些组件可以信息化和数字化。通过安装传感器,可以生成表示状态的数据。例如,轮胎可以安装胎压传感器,产生胎压数据,监测轮胎状态。一旦你有了数据,你就可以传输它。车内各个部件的数据被传输到汽车的“神经中枢”。这种网络可以称为“车内网”。对于车载网络,传感器技术非常关键。这里的传感器不仅仅是车内信息的采集,还有车外的传感器数据,比如防撞传感器信息、感知外界环境变化的摄像头、监测路况的传感器等等。这些传感器数据关系到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除了传感器,更关键的是“神经中枢”。一般来说,汽车制造商在生产汽车时喜欢将车联网设备作为“神经中枢”进行组装,通常称为“前装车联网”。前装的代表有福特的SYNC、通用的OnStar(安吉星)、国内的上汽的inkaNet、吉利的iNTEC、长安的Incall。前装车联网系统一般包括主机、车载T-BOX、手机APP和后台系统四部分。T-BOX即TelematicsBOX(Telematics是Telecommunications和Informatics的复合词),又称为TCU(InternetofVehiclesControlUnit)。简单的说,就是安装在车内的电脑(嵌入式),用来控制和跟踪车内的状态。T-BOX、互联网公司等非汽车厂商无法参与汽车的前装制造,只能通过后装的方式为车联网安装车载终端。后市场的代表是腾讯的路宝盒子。这是后面安装的一个设备,通过汽车的OBD接口获取实时的车辆数据。OBD即On-BoardDiagnostic,车载自动诊断系统。腾讯路宝汽车上的OBD接口,本设备通过OBD接口获取数据,然后通过蓝牙等方式将数据传输至手机。注意除了硬件之外,软件对于这个神经中枢也很重要,所以像阿里这样的公司就打造了YUNOSAuto这样的车载操作系统(VOS,VehicleOperatingSystem)。相当于手机的Android,是汽车的操作系统。总之,无论是前装还是后装,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是为了获取数据,监控和控制车辆。继续前进。如果车辆本身不具备对外通信的能力,那么“车内网络”就是一个局域网,一个孤岛。汽车的“神经中枢”可以通过仪表盘或中控向驾驶员通报车辆状况。或者像刚才说的,通过蓝牙连接手机,传输数据。但是,这种方式在传输速率、数据量、及时性、便捷性等方面都不够,因此需要想办法让车辆具备足够强大的对外通信能力。DSRCvsLTE-V敲黑板!这部分非常关键!实现车辆对外通信的要求非常高。因为车辆通常以高速和长距离行驶。早期,为了实现车辆的对外通信,采用了DSRC技术(DeDICatedShortRangeCommunication,专用短程通信)。该技术由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AmericanSocietyforTestingMaterials)于1992年为ETC业务提出。经过不断改进,成为IEEE的车联网通信技术标准(802.11p)。长期以来,DSRC一直是美国等国家的主流车联网通信技术,许多国家仍将其作为主流标准。DSRCRSU,RoadSideUnit,OBU,OnBoardUnit,ITS,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智能交通系统DSRC技术的工作原理其实类似于在路边安装Wi-Fi,让车辆通过这个Wi-Fi-Fi用于通信。从名字上也可以看出“dedicatedshort-rangecommunication”,short-range,适用于短距离内的通信。如果距离远了,在可靠性等方面就会出现问题。那么,什么技术的通信距离远呢?当然是蜂窝移动通信!也就是我们使用的手机通讯。进入21世纪后,蜂窝移动通信发展迅猛,技术水平和产业生态都得到快速提升。因此,人们开始研究利用蜂窝通信技术(Cellular)在车联网中进行通信。我们目前最主流的蜂窝通信技术标准是什么?当然是4GLTE。2014年9月,LG向3GPP提交了LTE在V2X通信中应用的规范草案。同年12月,爱立信提交了增强LTED2D类似服务的规范草案。随后,2015年,3GPP正式启动LTE-V技术标准化研究。速度非常快。到2016年9月,3GPP已经完成了R14版本LTE-V2X标准的制定。可以说,LTE-V是为车联网量身打造的LTE。LTE-V依托现有LTE基站,避免冗余建设,工作距离远大于DSRC,提供更高的带宽、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大的覆盖范围。LTE-V技术包括两种工作模式:集中式(LTE-V-Cell)和分布式(LTE-V-Direct)。LTE-V-Cell需要基站作为控制中心,实现大带宽、大覆盖通信,而LTE-V-Direct无需基站支持,可直接实现车与车之间、车与周围环境节点之间的可靠通信。车对车通信(V2V),及时相互通报路况和异常DSRC与LTE-V竞争激烈,都希望成为车联网的主流通信标准。目前,我国倾向于采用LTE-V。车联网的意义车联网被谈了这么多年,却一直不温不火。其实问题出在车辆的对外通信能力上。汽车厂商擅长造车,车内网络可以很畅通,但解决不了对外通信能力的问题。互联网公司,软件很滑,拿不到数据也没用。因此,在广域物联网通信技术不成熟之前,车联网很难有实质性意义。现在不同了。借助LTE-V能力,车辆对外通信的瓶颈有望被打破。车联网的潜在能力很可能得到全面释放。首先,车辆数据联网,车辆运行状态的所有信息都会传输到云端。围绕这些信息数据,存在着海量的应用场景。比如汽车没油没电了,云端会通知车主哪里有加油站(充电桩)。如果车内某个部分的数据出现异常,云端会进行分析,然后通知可能存在的风险。不仅可以上传数据,还可以下载数据,交通导航、交通拥堵信息、车位数据、天气信息等等,都可以下载到车上,影音娱乐更是小儿科。在以上初级应用的基础上,在更海量的云计算和通信能力的支持下,远程驾驶乃至自动驾驶终于成为可能。自动驾驶可以说是车联网进化的终极形态。自动驾驶汽车和各种交通基础设施(如信号灯)都连接到网络。强大的云计算系统分析整个城市的交通流量和拥堵情况,对所有道路车辆进行路线规划,辅以交通调度。这样,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才能得到最大效率的提升。同时,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阿里和腾讯都提出了“城市大脑”的概念,其实就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说白了,就是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取代了人的脑力。此外,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分析车主的驾驶习惯,分析企业的物流需求,分析城市交通流量的流动规律,让可挖掘的商业价值更大。简而言之,我们不是为了网络而网络,我们是为了数据而网络。有了车联网,就有了数据。有了数据,再辅以强大的计算能力,便应有尽有。5G与车联网那么,即将到来的5G与车联网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刚才说的LTE-V,还是不够强。刚才对比LTE-V和DSRC的时候,细心的同学会发现LTE-V有一个指标不如DSRC,那就是时延。车联网中的延迟意味着生死。你看现在高速公路的速度是120Km/h,也就是每秒33米。即使晚刹车1秒,也会有40多米的刹车距离。因此,如果要支持远程驾驶或自动驾驶,这个网络的延迟必须在个位数的毫秒级别(ms)。LTE做不到,但是5G作为LTE的演进,可以做到。5G的延迟可以达到1ms,足以满足要求。LTE将演进到5G,LTE-V将演进到NR-V2X。除了时延,5G还有很多LTE不具备的优势——更高的带宽,支持更多的连接数,支持更高的移动速度。因此,5G为物联网而生。5G和车联网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相互依存。没有5G,车联网就不是真正的车联网。没有车联网,5G将缺少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从而也就缺少投资来源,缺少存在的必要性,价值也会大大降低。目前看来,车联网是5G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也是最有可能引爆5G需求的场景。其他物联网需求无法形成车联网的规模和体量,也不会有车联网如此强大的驱动力。甚至可以说,车联网是未来5年5G兴衰的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