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一场以“聚焦光”为主题的数据中心行业大会圆满成功得出了圆满的结论。在中国通信行业协会数据中心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中国IDC圈和21Vianet联合主办的“2022第二届中国IDC产业发现大会”在网上举行。工程等话题,多位重量级嘉宾齐聚一堂,共商IDC行业发展蓝图。 本次会议吸引了众多专家,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鹤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韵达研究所所长何宝红、21时代互联创始人陈升、所长王建东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规划处、人民数据总经理郑光奎,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段晓东,“一带一路”联合项目组副组长陈炳江和路”空间信息走廊试点示范项目,王世奇,21世纪互联集团轮值CEO马炬,清华大学21世纪互联链网络研究院院长高文生,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白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特聘科学家王建华、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21世纪互联运维事业部总经理严坤等嘉宾出席大会并进行了精彩的主旨演讲。 拥抱“东算西算”,迈入超互联网新算力时代 近年来,随着新基建和数字经济的深入推进,我国数据中心及相关服务业务收入增长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数据中心市场收入稳中有升,2021年市场总收入已达1500亿元。今年,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IDC行业也因此迎来了又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如何构建“东算西算”布局,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成为全行业共同关注的话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鹤权在大会发言中指出,“从东向西数”的本质是实现四个“最优化”,即优化算力效率、优化能源效率,优化区域协调,优化产业结构。他指出,目前西部地区数据中心上架率较低,需要采用高密度机架,提高上架率。这不仅可以提高能源效率,还可以降低每千瓦成本。“西部地区要从全产业链的角度,进一步完善数据中心生态。”吴鹤权说道。 随着“东数西数”政策的出台,数据中心行业将进一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学研究所所长何宝红建议,IDC行业要紧跟新基建浪潮,建设高能效、高科技的“四高”新型数据中心、高安全性、高计算能力,实现“数字云协同”、“云边协同”、“数网协同”。 作为IDC行业的龙头企业,21Vianet一直对行业有着高度敏锐的洞察力。除了在业务层面的前瞻布局外,还对“东算西算”的方针进行了深入理解和长远思考。作为见证中国IDC26年的资深人士,21时代网创始人陈胜认为,IDC未来将呈现“微巨互联、源-网-载-存四联动”的六大趋势和数字孪生”。谈及“东算西算”,他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发布的八大节点、十个集群只是冰山一角,东算西算作为国家战略项目的巨大潜力仍然隐藏在表面之下。”他表示,相信“东算西算”的长期演进目标是打造人人互联、人人发光的国家级“人海智能网”,成为超越世界的新一代网络空间基础设施。互联网,让数据真正造福于民。余敏,这就是IDC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东照西算”成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核心路径,对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规划处处长王建东在会上致辞时表示,从“东存西存”时代进入“计中计算”时代。东算西算”,“东算西算”可为IDC行业带来新的利好。更直接的经济可行性,更明显的产业带动效应。 关于如何让数据造福于人民,人民日报、人民网旗下“党管数据”理论与实践平台人民数据提出了推进数据市场体系建设的新思路.人民数据总经理郑广奎表示,人民数据将以“人民数据安全”为产品出发点,全面推进汇聚数据兴民、用数据造福人民、用数据造福人民。用数据便民,打造超级互联的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开展“数据强国”工程——百城千县(区)行动。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基础海量数据处理和价值挖掘离不开算力,算力已经成为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段晓东认为,IDC行业应加快构建分布式计算通过“云到计算”赋能,实现“网络跟随计算”,构建泛在智能网络。 日前,“星群21世纪互联与各方共建的“融合”重大新型算力示范项目落地天津。“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试点项目联合工作组副组长陈炳江就“星地融合”进行了精彩分享。他表示,星地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前景广阔。星地一体化超级互联的新型计算能力,丰富了东西向计算的应用场景,丰富了“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试点示范工程数字化应用基地的能力。 “东西数字化”既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数据通信产业的“练兵场”。其中,21世纪互联作为IDC行业龙头企业,一直紧紧把握国家战略,与国家同频共振。21世纪互联集团轮值CEO王世奇表示:“在‘东数西算’的实施过程中,尤其是‘西算’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简单的资源规划和产业投资,但与“东方数字”高效有机协同21Vianet推出了将数据元素、算力元素、网络元素、绿色数据中心元素有机融合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超互联网新算力网络。21Vianet链网研究院院长马炬发布《超互联新算力网络技术白皮书》在发布会上,近日,21Vianet携手郑州高新区管委会等单位,共同打造数字计算平台。使用网络专注于个人数据中心。. 储能探索赋能,助力IDC实现“双碳”目标 数据中心作为高能承载行业,其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响应国家号召的必修课“双碳”目标类。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文胜在会上指出,我国IDC能耗逐年增加。据统计,电费占数据中心每年运营成本的95%左右。目前,储能技术在数据中心的应用已经从一个基本概念发展成为低碳经济不可或缺的技术前提,成为推动能源转型的必要条件。 会上,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特聘科学家白建华表示,双碳发展迫切需要GW级大规模储能技术。早在2020年,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与21唯雅诺就联合启动了“电力网络与算力网络”协同创新示范项目——“SPEAR”项目。 随着数据中心机架数量和机柜功率的增加,数据中心能耗将进一步增加。数据中心能效管理是数据中心碳中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王永振在大会上指出,数据中心能效治理关系到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电力网+算力网+供热的“三网协同”网络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效治理。 拥抱开源Metaverse,赋能数据中心数字化 随着VR、AR、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Metaverse已经成为科技圈炙手可热的“技术”。会上,21Vianet运维事业部总经理严坤分享了21Vianet将Metaverse应用于数据中心运维的探索与实践,并发布了21Vianet的Meta42计划。严坤表示,Meta42项目首先基于数据中心42U标准机柜的全面感知、智能运维和数字孪生,进一步打造具有独立算力芯片和数字孪生的新一代数据中心数字机柜。开源和开放系统。项目的长期愿景是对工业元宇宙的实验和探索,专注于为全球ET+IT混合设备打造元宇宙数字资产,以及数字资产运营和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大会上,21Vianet与电讯盈科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基于Meta42开源元宇宙,双方将进一步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实现路径。链底层代码共识的DAO组织和工具,建立社会化的人才使用机制,提高效率,共同建立行业最低的人工成本优势。 随着“双碳”、“东算西算”等国家政策的落地,给予了IDC行业未来的指引。只有紧跟政策之“光”,以政策为先导,以技术为手段,IDC产业才能走向光明,实现IDC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远大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