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苹果使用iPhone、iPad、iTunes等产品形成封闭体系,通过硬件产品带动iTunes内容消费,获取长期利益;2、苹果精简的业务线更容易形成闭源生态,而索尼的业务线过于复杂。开放成本会增加,最终难以形成统一的生态系统;3、基于开源安卓的小米、乐视很难像苹果那样形成封闭体系,收入更多靠硬件拉动。因此,无论是小米还是乐视,都在积极投入内容和硬件开发,以期获得更多收入。前言·他们在照搬“苹果模式”。苹果2015财年Q1财报显示,该季度苹果总收入为749亿美元,其中硬件收入为617亿美元,以iTunes为代表的服务收入为48亿美元。软件和硬件占苹果收入的96%以上,苹果软硬件统一的生态系统展现了惊人的商业价值。国内很多科技公司也在推行这种商业模式。除了已经在路上的小米,乐视也在一周前的手机发布会上宣布,将打造自己的手机、汽车、电视生态圈。除了硬件产品,两家公司还在与手机相关的内容、电子商务和移动服务方面投入巨资。1、小米生态:你绝对想不到它投资了这么多公司。统一体验的社会化服务。然而,预期的策略跟不上市场变化。《铁人三项》公布不到五年,小米通话和MIUI所在的市场就陆续被对手占领。据小米去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米聊用户规模为7000万,但去年微信月活跃用户超过5亿。MIUI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根据刷机精灵去年发布的数据,新风ROM超越MIUI成为2014年刷机次数最多的第三方系统。小米创立之初制定的铁人三项战略未能齐头并进,手机成为小米的绝对核心。在此背景下,小米积极围绕手机展开战略布局,丰富影音、游戏、阅读等内容生态,同时布局智能家居、移动电商,投资内容生产和移动互联网服务。1、内容体系——视频:2014年11月,小米、顺为资本向爱奇艺注资18亿元人民币,成为爱奇艺第二大股东。同月,小米向优酷土豆投资数千万美元,未来优酷土豆的自制内容将出现在小米的硬件终端上。此前,雷军亲自参与投资影视制作公司华策影视。-音乐:2012年8月,小米与百度音乐达成内容合作;2015年1月,小米与雷军个人顺为资本投资了手机收音机应用荔枝FM,未来将与MIUI深度融合。-游戏:2014年2月,小米向游戏公司西山居注资2000万美元,获得4.7%的股权。此外,小米还持有游戏开发公司掌趣科技一定股权。-阅读:2012年11月,小米全资收购多看书,多看书并入??小米,成为小米电子阅读业务。2013年10月,小米推出“小米小说”,进军网络文学市场。2、智能家居及可穿戴设备2014年12月,小米以12.66亿元入股家电厂商美的,获得美的1.29%的股权。此外,小米先后投资了小易科技、智米科技、久安医疗等公司,推出了摄像头、空气净化器、血压计等设备。2014年1月,小米与顺为资本投资华米科技,同年7月推出小米手环;2014年12月,小米投资美国可穿戴设备制造商Misfit。3、拟投资的上市公司2014年3月,小米投资迅雷,随后通过多次入股成为迅雷第一大股东。今年4月,迅雷出售了视频业务迅雷看看,未来将专注于移动业务和“水晶计划”。2014年4月,小米以2000万美元入股拥有优秀移动和海外资源的猎豹。根据猎豹2014年Q4财报,移动收入占总收入的38%,海外收入占24%。2014年9月,小米以2500美元入股“久安医疗”,获得20%股权。2014年12月,小米宣布向金山软件投资10亿美元,未来重点发展金山云服务。此前,雷军还参与了YY语音母公司YY时代的投资。根据2013年2月大悦时代向美国SEC提交的文件,雷军持股已超过大悦时代创始人李学凌,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4、投资消费服务2013年7月,顺为天使投资在线家政服务“阿姨”。2013年,小米投资商用WiFi提供商麦外迪。2014年8月,小米投资电话号码数据库“点帮”,已集成到小米手机中。2014年9月,小米与顺为同时投资在线外卖平台“我有外卖”。5、投资的其他服务——电子商务:2007年,雷军投资Fancl;2011年投资移动电商“口袋购物”天使投资。此外,还投资了奢侈品电商“尚品”、移动电商解决方案公司“易客网”等。-在线医疗:此前,顺为资本还投资了医疗网站“好医生”Online”,2013年还联合DCM投资了医学网站丁香园。-在线教育:2013年12月,顺为资本投资了英语学习网站51Talk。顺为还参与投资了壹作业、好外教、宝宝巴士。-出行交通:2011年8月,顺为资本天使投资哈哈拼车;2014年12月,顺为资本投资二手车交易平台人人车。-互联网金融:2014年9月,小米和顺为资本分别投资P2P网络借贷公司简目盒子。12月,简母盒子开通了与小米账号的连接,用户可以直接使用小米账号登录。此外,小米和顺为还分别投资了信用风险科技公司和道融通和P2P征信公司草根投资。除了上述领域,小米和雷军还亲自参与投资了房地产酒店、旅游、广告营销、基础设施服务等各类公司。二、乐视生态:打广告的不只是手机、电视、汽车1、内容体系——视频:乐视主营视频业务,2010年在中国上市,2014年财报显示,乐视收入垫底年为68.2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亿元。2011年,乐视控股子公司乐视影业成立。2014年9月,宣布B轮融资3.4亿元,估值48亿;收购乐视新媒体99.5%股权。-音乐:2015年3月,乐视音乐成立,股权归乐视网所有。-体育:2014年12月,乐视体育从乐视网分拆独立运营,其中乐视控股持股60%,乐视控股持股15%。2015年4月,乐视体育推出首款智能自行车。2、乐视智信和云服务——乐视智信:乐视智信的业务包括电视、电视盒和相应的销售平台乐视商城。乐视2014年全年财报显示,硬件终端是乐视去年收入最高的业务。-云服务:乐视云服务成立于2014年1月,乐视网持股60%,乐视控股持股40%。3、其他业务——乐视电商:包括乐视控股全资拥有的乐生活和网酒网。-乐视财富:乐视全资持股。-乐视汽车;乐视控股的股份。-其他业务:房地产宏城信泰房地产和2007年在新加坡上市的SiebelCommunications。3.小米和乐视表面上像苹果,但更像索尼iPhone。起初,他们只能从iTunesStore下载音乐和视频,但在2008年7月,Apple推出了革命性的AppStore,iPhone用户可以通过它购买游戏和应用程序。AppStore产生的收入在Apple和应用程序开发人员之间按30/7的比例分配。AppStore弥补了苹果生态链中应用的短板。与2010年iPad发布时推出的iBookStore一起,苹果成功形成了由音乐、视频、书籍、游戏&应用组成的内容体系。2010年6月,革命性的iPhone4发布,上市首三天便售出170万部。2010年,苹果共售出3999万部iPhone,几乎是一年前的两倍。iTunes的收入也相应增加。2010年,iTunes和iPod外设为苹果带来了49.4亿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长22.3%。2011年,随着iPhone和iPad的全面铺货,以及白色版iPhone的推出,苹果生态迎来爆发。iTunes和iPod外围设备在2011年为苹果创造了93.7亿美元的收入,增长了89.7%。尽管近年来受到流媒体的影响,苹果音乐下载业务的收入有所下滑,但iTunes的整体收入仍在以每年不低于10%的速度增长。iTunes生态之所以能保持高速增长,是因为苹果围绕硬件构建的封闭生态。一方面拥有iPhone、iPad、iTunes创造的巨大利益,另一方面鼓励用户购买更多的硬件产品,以获得封闭生态带来的优质体验。Asymco分析师霍勒斯·德迪乌(HoraceDediu)在2012年4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美国超过一半的iPhone购买者是从以前的iPhone用户转变而来的。iPhone+iTunes的生态壁垒培养了高度忠诚的用户,从而获得了高比例的重复购买。苹果只专注于少量的硬件,尽可能减少软硬件融合中的不可控因素,闭源生态更容易实现。相比之下,同样试图构建统一生态系统的索尼,却因为业务线复杂而惨遭失败。回顾索尼近三年的财务表现,即使实施了“一个索尼”的统一战略,索尼不同部门依然各司其职,设备收入逐年下滑。今年3月,索尼CEO平井一夫发布了新的三年振兴计划,宣布将利润作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各业务线将获得“更大的自主权”。“一个索尼”战略就这样失败了。对于基于安卓系统的科技公司来说,统一生态系统的挑战不仅仅是不同业务线的融合,开源安卓系统也是打造封闭生态系统的巨大挑战。不过,小米和乐视在生态系统的广泛布局并没有步苹果的后尘,反而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索尼大军”——好在相比索尼多年来形成的复杂的产品壁垒,小米和乐视依然存在是一个更好梳理整个硬件布局的契机。目前,两家中国公司仍更多依靠硬件来拉动收入。《华尔街日报》去年11月披露的一份内部文件显示,在小米2013年全年营收中,手机营收占比94%,而手游等增值服务仅占1%。乐视的结构较好,但2014年财报显示,终端业务占整体收入的40.2%,是乐视去年收入的最大来源。在此背景下,小米和乐视大举投入内容制作和硬件研发似乎也无可厚非。独家音视频资源,有利于增值业务的发展和版权的分配,弥补应用收入的短板;硬件产品可以延伸销售链条,通过手机电视等设备带动新硬件的销售,从而获得更多的回报。眼下的问题是智能手机红利正在消退。IDC在去年底的一份报告中预测,未来四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速将开始放缓,手机的利润率将大幅缩水——所以未来四年无疑成为一个重要的过渡期。苹果目前正在不遗余力地推广和销售AppleWatch,以期获得新的业务增长点。作为“苹果模式”的践行者,未来小米乐视应该如何应对行业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