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点评:如果宽带网速减半,资费也应该减半

时间:2023-03-22 01:48:53 科技观察

监管部门可委托第三方机构为网民提供科学准确的测速服务,帮助消费者识别家中宽带有多“宽”,退还消费者错付的钱款,并追究其法律责任经营者涉嫌欺诈。10月7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的节目《假宽带真相》,详细揭露了一个困扰网友多年的老毛病——“付出了高昂的宽带费用后,发现网速并没有明显改善”。清华大学网络中心副教授在接受节目采访时表示,全国固网宽带用户实际实现的带宽仅为标称带宽的55%,占网民支出的近一半带宽是浪费钱。其实,“假宽带”这个词并不新鲜。早在去年12月,国内独立第三方调查机构DCCI(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就发布了《中国宽带用户调查》报告。报告称,中国绝大多数用户使用的是“假宽带”,即实际速度低于运营商提供的标称速度的宽带服务。但面对这样的“假宽带”,用户往往难以判断是受带宽共享、传输损耗、服务器响应慢等因素影响,还是被宽带运营商“蒙骗”,所以自己的利益很难维护。在这方面,国外的一些经验可以借鉴。例如,美国运营商AT&T为宽带用户提供测速软件。如果网速低于标称网速的80%,用户可以投诉并立即得到解决问题的答复。相比之下,中国网民的平均网速仅为标称网速的55%。这显然不仅仅是“技术损失”,更多的是“人为因素”。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这次揭露的是宽带“贵、慢”背后的部分真相。由于运营商长期吃“铁饭碗”,不仅缺乏拓展市场和提升服务的动力,还导致二三线小运营商有机可乘以代理商的名义“承包责任”,实行“分级垄断”。将一线运营商的省级共享模式复制到城市乃至社区,将有限的宽带资源尽可能多地卖给用户,以近乎欺骗的手段获取暴利,打造中国人的“假宽带”特征。可以发现,中国式“假宽带”背后的根本问题是垄断。根本的解决办法当然是打破垄断。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的清楚,花的钱少,才是当务之急。因此,监管部门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为网民提供科学、准确的测速服务,帮助消费者识别家中的宽带到底有多“宽”。对假宽带、缩网速的经营企业,责令其按实际带宽提供服务,并退还消费者支付的冤枉钱。同时,对存在明显造假行为的运营企业,必须追究责任。中国有数亿网民。面对“所有宽带都是这样”的造假情况,监管部门再也回避不了了。要加强监管,挽回消费者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