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和应用的不断普及,人工智能的快速落地,正在推动数据中心行业的变革。数据中心行业发展的重要技术趋势有哪些?在近日举行的“2018开放数据中心峰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开放数据中心委员会(ODCC)发布了《数据中心白皮书(2018)》。白皮书不仅对世界和我国数据中心产业规模进行了统计和预测,还对数据中心的重要技术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披露。下面,我就为大家一一讲解。2018年全球IDC市场规模将达到514亿美元。白皮书指出,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总体稳定增长。具体数字来看,2017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近465.5亿美元(仅包括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租赁收入,不包括云服务等收入),同比增长10.7%,预计2018年增长至514亿美元。从行业应用来看,互联网、云计算、金融仍然是重点行业。对比2015-2018年全球IDC市场规模,我国数据中心市场增长迅猛。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2017年我国IDC行业总收入约650.4亿元,2012-2017年复合增长率达32%。2016-2016年我国IDC市场规模2017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2017年我国传统IDC业务收入为512.8亿元,占整个IDC行业总收入的78.8%。其中,云服务收入达到137.6亿元,占比21.2%,同比增长2.8%。白皮书认为,未来随着“企业上云”倡议的实施,云服务收入占我国IDC业务收入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数据中心技术发展呈现多重趋势在技术趋势方面,白皮书认为,高密度和绿色化正在引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变革。一方面,在高成本、高能耗的驱动下,数据中心供电架构逐渐简化;另一方面,业务量的扩大和功率密度的提升,使得液冷成为数据中心散热的新时尚。液冷作为一种新型制冷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与传统风冷不同,液冷是直接通过液体引导热源带走热量,不需要像风冷那样通过空气循环间接降温,因此散热效率更高,更节能,运行噪音更低.目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GPU和TPU服务器的应用规模持续增长,液冷应用逐渐从超算中心渗透到各行业的数据中心。与此同时,模块化数据中心也进入了量产应用阶段,成为数据中心建设的新模式。模块化数据中心模式由中国互联网公司首创,成功地将数据中心建设从“工地”迁移到“工厂”。与传统的2-3年建设周期相比,模块化数据中心可在40天内完成部署。据开放数据中心委员会(ODCC)统计,截至2017年底,微模块数据中心的部署已从2013年的300个增加到4500个,相当于50000多个20A机架,9100个前置模块数据中心已经建成。部署一个40A整柜相当于18000个20A标准柜。模块化数据中心已完成约7万个标准机架的部署,容量超过100万台服务器。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大规模应用带来了显着的效益。调查显示,经过6年的运营,模块化数据中心性能稳定,平均PUE下降0.2-0.4,运营成本降低20%-40%。定制化也正在成为数据中心设施设备的发展方向。白皮书称,这一趋势首先体现在自主设计的整机柜服务器支持新技术、新应用的迭代创新。二是电信行业探索服务器深度定制化,致力于推动电信网络重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白皮书指出,更高的性能和速度已经成为数据中心IT设备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GPU服务器突破CPU服务器的效率瓶颈,计算速度大大提高;其次,固态硬盘的出现改变了机械硬盘占主导地位的市场格局;第三,闪存技术的进步帮助固态硬盘突破容量限制,有望推动成本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