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面对疫情:区块链入场,物资流通难如何解决?

时间:2023-03-21 22:03:39 科技观察

赛跑的同时,与病魔抗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上下紧急动员起来共同抗击疫情,科技力量也不例外。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大数据分析、AI红外检测相继加入战场,但区块链这一新兴技术又能做什么呢?不要低估这项技术。虽然不能在前线杀死“病菌”,但区块链可以在后方充当“最佳后勤”——从物资管理到患者数据上链,借助区块链技术。疫情之下,物资管理为何难?疫情当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抗击疫情。一方有难,各方支援,世界各地的医疗物资几乎同时运往重灾区湖北武汉。但与此同时,武汉市红十字会作为捐助方与受援方之间的物资分发和信息连接,也频频遇到“物资分发不当”等问题。这不仅让民众心寒,也剥夺了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有效的装备保障。如何让慈善公益事业更加公开透明,如何让爱心物资和善款真正送到需要的地方,成为当务之急。俗话说,解决问题要从问题的根源入手。此次肺炎疫情规模大、任务突发,都是影响物资配送效率的重要因素。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集中管理,无法做到针对性配置。在慈善物资的发放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物资管理制度和手段的落后,往往根据时间、空间和人员的工作性质,进行区域性的物资发放。物资只能按照硬性规定集中发放,不能针对个别情况。分配需求。(二)分配透明度有待加强,缺乏有效监管。在慈善物资的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混乱。由于物资管理经验的缺乏和相关制度、手段的滞后,我国至今仍拥有完备的物资管理体系。(3)物资管理方式落后,工作效率低下。目前物资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相关的物资管理应用软件很少。大多采用人工登记、人工清点、发放。巨大的人力物力。区块链入场,物资流通难如何解决?那么,如何对症下药,区块链技术就派上用场了。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分布式账本、共识信任机制、公开、匿名、跨平台等特点。同时,链上信息不可篡改,公开透明,人人可查。此功能可应用于物料管理。可能很多人对区块链的具体含义不是很清楚,这里做一个概括:区块链是由许多不同的节点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记账系统;它由一串字符串组成,字符串是由密码学方法生成的数据包或数据块组成,即块。块是一个一个的存储单元。每个区块记录了一定时间内各个节点的所有通信信息。同时,每个区块数据都会自动打上时间戳,计算出一个数据加密值,即哈希值。每个区块通过哈希算法链接起来,后一个区块包含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从创始区块连接到当前区块,其结果称为区块链。本质上,区块链技术不依赖于第三方中介系统。它可以使每个节点通过自身的分布式特性来交换、存储、验证和传输网络数据。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可以作为节点参与,采用相同的技术,建立节点信任机制,将自己的信息加载到区块节点中,从而扩展区块链。一个区块的产生必须在全网公开,任何参与的节点都可以看到,共同见证一个新区块的形成。随着节点数量的增加,对算力的要求也更高,只有高于51%的节点才能通过通证建立新的区块,并与之前的区块链链接,形成新的区块链。同时,如果想要篡改或篡改区块链中的信息,必须掌握所有数据节点的51%,否则无法修改区块链中的信息,这使得区块链信息相对安全并且避免了为了随意篡改区块信息。因此,区块的数量与区块链的安全性成正比。只有当区块数量达到一定值时,区块链的安全性才能得到保证。中介控制转变为公共治理,可以在全网共同监督和公示,避免恶意篡改,形成信任机制,利用智能合约形成交易。如前所述,定向分配、分配透明等问题,捐赠者与受赠者无法有效达成共识,捐赠物品无法及时交付给受赠者,其实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一)物资管理透明度得到有效监督。材料管理通过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进行。由于链上的每一个捐赠者都是一个节点,一旦数据发生变化,必须有一半以上的节点同意。恶意信息篡改。(2)跨部门资源信息实时共享和开放。面对公共卫生危机,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物资链,实现各行各业、社会各部门可用物资的数据整合,实时了解全国物资输出、库存、跟踪运输情况时间。事实上,在这次疫情的物资保障中,除了物资配送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障碍,那就是资源分配不畅、效率低下。在区块链技术的加持下,采用“区块链+物资管理”的模式,从物资的来源、去向、停留、发放等环节,将物资实时记录在链上,数据多点存储,便于查询。物质分布。人人可查,全社会共同监督,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可以让关键时刻的资源配置更加公开透明,增强社会信任。区块链还有潜力:疾控预警机制、医疗数据上链、行程追踪。捐赠物品统一登记在链上,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特点,所以无论物品的数量或物流进度,捐赠者是谁,捐赠的是什么,捐赠的物品以及捐赠的价值捐赠申请可一键上链追踪追溯。这样既可以增强捐赠物品的透明度,也可以避免更多的人力资源浪费和时间的重复。此外,区块链在传染病预警机制、医患数据上链、病例行程追踪等方面也有潜力。传染病预警机制目前,我国已建立完备的国家传染病预警体系。报告过程非常严格。对传染病数据的编制提出了高要求,避免了虚假报告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也有缺点。一是过多的人工干预和审核机制会大大降低报告效率,二是同一机构的审核和问责制会降低临床医生上传病例的积极性。区块链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将串行系统变为点对点的分散系统,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增强医生报告的信心,同时保证误报率不会增加。疫情期间,湖北、浙江等省份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毒株。不仅如此,澳大利亚、泰国等国也对新冠病毒进行了深入研究。基于众多医学专家的研发努力,我们能够真正了解病毒是什么,这都得益于医学数据的第一时间公开。这对人们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如果将各地的医疗数据上链,医疗机构可??以在链上实时查询病例和报告疫情数据,打破医院之间数据孤岛的现状,让感染病例信息一目了然首先。一次聚合分类成大数据。同时,信息的完整性还可以实现患者与医疗资源的精准匹配,患者的用药情况也可以通过链条进行追踪,从而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早在2018年,全球首个医疗区块链数据协同平台XCARE就发布了。XCARE是一个通过区块链建立的跨境医疗数据共享平台,通过区块链基础设施整合全球医疗信息。整合孤岛,为医学研究机构和药物研发机构提供丰富的数据样本,从根本上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数据样本不足导致了很多疑难杂症,而区块链+大数据有望彻底扭转这一局面。追踪病例行程本次疫情恰逢春运,犹如候鸟迁徙。疑似病例的人群基数非常大。官方数据显示,疫情爆发前,已有500万人离开武汉,奔赴全国乃至全球。由于人口流动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系统的数据库,查询难度大,耗时长。使用区块链技术的调查可以更快、更准确。2月2日,南京审计大学正式上线疫情防控区块链系统,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和分布式存储,实时监控疫情,提高疫情排查效率。通过区块链技术,将各省份疫情期间确诊病例、接触过病源者、流动人口上链,准确掌握人员数据追溯疫情源头,对疑似病例进行登记,便于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及时进行问诊,对确诊病例第一时间送往就近医疗机构,疑似病例居家隔离。目前,跨地级市乘坐飞机、火车、公交车需要通过身份信息购票。利用区块链技术整合来自这些不同平台的信息,当发生疫情或其他特殊情况时,可以识别相关人员。打开权限可以快速找到同行乘客,同时避免不必要的信息泄露。珍爱生命,拒绝野味据相关研究,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来自蝙蝠或穿山甲,但绝对可以来自野生动物。当人类吃了这些野味后,病毒就传给了人类,因为人类没有相应的免疫系统,从而导致了疫情的传播和发生。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保障食品安全,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通过区块链技术,无论是果蔬,还是保健药品,只要是进口食品,从食品生产加工的源头到最终的零售商,统一注册上链。比如沃尔玛超市的猪肉溯源,普通人买的每一块肉,通过区块链技术,都可以查到这头猪来自哪个养殖场,哪个屠宰场操作,以及猪肉运输的物流情况。都可以一键查看,一旦信息上链,将是透明的,不可篡改。17年前,震惊全国的SARS爆发,历时多年才证明罪魁祸首来自野蝙蝠;17年后,新型冠状病毒以类似的方式卷土重来,人们又一次倒在了游戏面前。相似的病毒,相似的原因,验证了病从口入,最后套用了2003年7月在《禁食野味:管好我们的嘴 远离人体“生物炸弹”》发表的《半月谈》的警告:“灾难病毒的宿主今天是果子狸,明天可能是穿山甲,后天可能是眼镜蛇等等。最可怕的不是这些野生动物,而是人类的“入侵”行为。环保、文明、法治的我们不要再胡思乱想了关于游戏——管住胃,管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