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阚凯力:破除电信垄断 希望或在新技术

时间:2023-03-21 19:29:07 科技观察

阚凯利:打破电信垄断的希望或在新技术关于产业发展,原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李毅中有话要说。算起来,中国电信业经历了四次改革。其中最早的是1994年,中国联通成立,打破了中国电信的垄断。1998年,中国电信再次拆分,成立中国移动。2002年5月,新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先后上市,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卫通、铁通六大基础电信公司的竞争格局。2008年,电信业再次重组,成为电信、联通、移动三大运营商的新格局。如何看待电信领域以往改革的得失,如何从制度上解决垄断问题,实现宽带上网提速降价,本报(以下简称♂)近日采访了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阚凯利教授。阚凯利长期从事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熟悉电信领域改革。电信领域垄断依然存在《21世纪》:过去电信行业有过几次改革。目前,社会各界对电信领域的垄断、高额使用费议论纷纷,但有关部门表示,不存在垄断。你怎么认为?阚凯丽: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都是国资委国资委旗下的。国资委国资委要实现国有企业的保值增值功能,进而做大做强。因此,电信体制改革不到位。第二,我国目前有3家电信运营商,运营商数量不多,但其他运营商无法获得国家颁发的牌照。但相比之下,在小小的香港有六家运营商。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至少可以说我国的电信竞争关系还没有理顺。这种垄断,表面上看是运营商的三人寡头垄断,但从国资委的角度来看,却是排他性垄断。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能说我国电信业没有垄断,改革到位,鼓励竞争。我不能同意这些说法。《21世纪》:去年国家发改委称,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占据了互联网宽带接入市场的三分之二,占据主导地位,但有报道称不存在垄断。你觉得这怎么样?阚凯丽:在宽带接入市场,存在一定的竞争。电信覆盖南方21个省份,联通覆盖北方9个省份。这两家公司在各自区域分别占据了90%以上的股份,远超三分之二。此外,一些规模较小的网络运营商,如铁通、广电、长城宽带、北京歌华有线等,虽然有一定的份额,但发展不起来,无法形成有效的网络。但是,南方电信和北方联通各自为政。你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互联网的骨干网掌握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手中,那些小运营商不得不向中国电信或中国联通租用骨干网,但租金非常昂贵。据统计,去年中国联通骨干网的租金约为每月每G1亿。但对于相同的容量,对于银行等大型电信客户来说可能非常便宜。比如1G可以只卖20万到30万元,差了一个数量级。因此,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存在价格歧视。这种歧视性的定价可以将小运营商挡在上游,从而抑制他们发展自己的用户和与自己竞争。这导致两种结果,要么不给你,要么让你无法承受成本。因此,要打破“南电北联”的垄断格局,必须增加骨干网运营商的数量。其实中国移动和广电系统在全国都有自己的骨干网,但是国家不允许这些骨干网作为互联网的骨干网。比如歌华拥有全国最好的广电骨干网,但没有宽带牌照,不能擅自使用。因此,该国显然拥有大量的骨干网。比如中国移动和广电都有骨干网,但是不让用。这就造成了互联网骨干网在南方和北方的独家垄断。因此,我呼吁争取移动和广电互联网骨干网的经营权,使全国有四个骨干网。他们竞争,上游解决了垄断,下游竞争自然容易。比如长城宽带或者歌华有线就属于广电骨干网。如果资费贵,用户会选择去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这样成本就下来了,价格和服务质量可以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竞争。希望打破垄断或新技术《21世纪》:国家多次发文,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电信行业,但像石油、铁路等领域一样,雷多雨少雨。你怎么看待这件事??阚凯利:去年工信部也发了8篇文章,提到民营企业可以租用电信运营商的网络,然后自己开展业务。这就是所谓的虚拟操作。一个虚拟运营商没有自己的网络,而是租用别人的网络,我来搞电信业务,很好。但最关键的问题是他愿不愿意租给你。不用说,他不愿意租给你,而且他租给你的价格会高到你租不出去。所以这些根本就没有执行,也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所以无法执行。因此,民营资本和民营企业进入电信领域,对于打破垄断是有好处的,但他们做不到这一点。中国电信对民营资本开放,让人乐此不疲。但是看具体的措施,并没有什么。《21世纪》:微信出现后,可以直接交流,可以使用流量,这让中国移动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渠道商。这其实是在打破垄断吧?阚凯利:体制改革改变不了你的生活,但科技可以改变你的生活。现在移动通信垄断了,运营商的话费那么贵,短信那么贵。但是随着新技术的使用,你不能再垄断移动通信领域了。比如打电话那么贵,就用微信聊天。因此,未来电信运营商愿不愿意打破垄断、加快改革,恐怕这并不取决于他们的自觉性。电信系统无法改变,但通过互联网的突破性技术,这种垄断自然会改变。也就是说,原有的模式和制度已经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