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数据泄露途径及防护措施

时间:2023-03-21 18:18:32 科技观察

从数据泄露途径分析,数据泄露可分为窃取、泄密和失密三种类型。结合各种实际情况分析,数据泄露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窃密攻击者主动窃密:恶意攻击者或外部竞争者在经济利益或政治原因的驱使下,通过层出不穷的高超技术窃取企业的各种信息方法。重要数据。离职人员泄密:由于权限管理等方面的疏忽,离职人员有意无意违规,在离职时带走大量核心数据(专利作品、源代码数据等)。内部人员泄露:由于内部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数据安全分级不明确、操作失误,部分涉密人员不慎泄露数据;一些员工出于情感报复和利益贿赂,主动泄露数据。失去控制和失去机密性:由于账户生命周期管理不善,权限划分和认证识别方式失控,导致机密数据访问不平等,高机密数据流向低特权账户,机密数据流向非特权账户等。数据维护和处置保密性:不安全的加密方式或明文存储、公共存储位置、管理密钥或存储介质丢失、不完全擦除和报废、存储数据泄露。信息发布保密性:合作渠道商管理不善,相互泄露数据,发布信息审查不当涉及机密数据泄露,信息数据流入未经授权的竞争第三方。综合分析数据泄露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数据通信安全:网络端口、数据传输等都会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电磁泄露。企业数据库存储无保护设施,通信传输过程中信息未加密(SSL证书),窃听、非法终端访问、使用非应用方式侵入数据库、线路干扰等方式均可获取通信信息数据。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弱点:数据和数据库管理系统通常采用分层管理的方式,所以DBMS肯定有很多弱点。另外,为了方便数据的访问,DBMS会留下很多接口,但在与操作系统的匹配上肯定存在很多不足,而这些不足是先天的,无法完全克服。3.病毒和非法入侵:由于病毒或非法入侵导致的数据泄露。病毒入侵感染后,数据被破坏,加密数据被勒索等,导致数据不可用,甚至被盗。指侵入数据库或数据存储空间,窃取数据。4、系统漏洞:系统存在数据库漏洞、操作系统漏洞、硬件防火墙、存储设备等网络产品,补丁更新不及时或配置不安全,导致恶意攻击者主动发现系统漏洞并窃取数据。5、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不完善:人和数据的权限分级和安全分级、账户生命周期管理、安全访问控制、人为漏洞导致的数据泄露等问题屡见不鲜。有哪些成熟的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建议?防范措施:SSL证书部署安全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强密码认证)权限分离多因素认证MFA安全策略配置数据分类数据脱敏数据加密安全意识培训及以上提到的建议不包含高深的技术或独特的创新方法,但许多重要的项目都值得一谈。如果这篇文章让每个阅读它的SMB都至少采取其中一项操作,那么它就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