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经历了体力劳动时代、机械化时代、电气化时代、自动化时代,现在正在加速进入智能时代。在此背景下,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发展,科技巨头纷纷瞄准这一领域。8月18日,在2021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首次提出“车载机器人”概念,并发布百度Apollo“车载机器人”。在李彦宏看来,未来的汽车会变成“汽车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长得像汽车。汽车人将具有自动驾驶、智能助手、忠诚陪伴和自我学习等特点。紧接着,在两天后举行的2021年特斯拉人工智能日(AI‖Day)上,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宣布,特斯拉正在研发人形机器人,并将在2022年公布其原型。马斯克表示,制造人形机器人是特斯拉顺理成章的下一步,正如他所说,特斯拉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公司,它的汽车基本上都是机器人”。事实上,在8月份,并不是只有这两家公司发布了机器人相关产品。在8月10日晚举行的小米新品发布会上,小米创始人、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发布了小米自主研发的四足机器人Cyber??Dog(中文名“铁蛋”)。据了解,小米开放首批400个名额招募Cyber??Dog项目探索版,付费价格为9999元。现已结束报名,共有22672人报名。短短一个月时间,机器人领域就发生了三件大事,可见其火热程度。新兴技术推动产业发展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机器人逐渐崭露头角,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机器人产业前景普遍看好。一方面,劳动力成本的持续增长和人口老龄化加剧共同带动机器人需求;另一方面,机器人在安全生产、自然灾害、消防、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和应急救援等方面的价值凸显。尤其是在COVID-19疫情期间,配送机器人、消毒机器人、会诊机器人为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提供了辅助功能,让大众真切感受到机器人的重要性。近年来,谷歌、亚马逊、微软、IBM等科技巨头纷纷投入巨资抢占机器人市场。而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如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也在加速布局机器人赛道,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例如,谷歌自2013年以来一直涉足机器人技术,在六个月内,它收购了七家与机器人技术相关的初创公司。亚马逊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机器人技术在仓库中的应用。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在全球物流中心部署了约35万台带驱动的机器人。同样是电商巨头的阿里巴巴在2020年发布了首款物流机器人“小人驴”,同时发布了机器人平台,正式进入机器人赛道。此外,腾讯还公布了在移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探索:四足移动机器人Jamoca和自平衡轮式移动机器人。与移动机器人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入选IROS2020。据波士顿咨询集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30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600亿至2600亿美元。同时,据该公司评估,2020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50亿美元,国家政策支持机器人领域的爆发。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对我国机器人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例如,2006年国务院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要围绕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的应用需求,研究相关共性基础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2019年,科技部公布,显示“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国家预算约4亿元。此外,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工程机械等领域创新发展。不仅如此,各省市地方政府也因地制宜研究出台了多项支持机器人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国投资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随着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和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我国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中国机器人市场供需缺口巨大,未来市场空间巨大。.目前,机器人领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该领域的投资也在同步增加。企查查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人工智能赛道共发生融资事件5475起,披露融资金额达8288.4亿元。从细分赛道来看,过去十年,机器人/智能硬件在该领域的融资数量排名第一,共融资1650笔,占比30%。可以预见,在市场需求和政策利好两轮驱动下,机器人市场将持续升温,迎来难得的黄金发展机遇期。写在最后:如今,用于制造、家居、教育、医疗等诸多领域的机器人层出不穷,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机器人时代已经来临,你感受到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