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从全球最好的2G网络到全球最好的IoT网络,NB-IoT需要做什么?

时间:2023-03-21 00:50:09 科技观察

在最近的全球终端峰会上,中国移动发布了《5G终端产品指引》,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但主要关注的不是5G,而是3G。具体来说,在本指南中,中国移动不再要求终端在终端的制式频段内支持TD-SCDMA,无论是NSA方式还是SA方式,即手机必须至少支持5种制式(NR/TD-LTE/LTEFDD/WCDMA/GSM),5G数据终端至少支持三种制式(NR/TD-LTE/LTEFDD)。该指南的内容被业内人士解读为中国移动退出3G、保留2G的策略。全球最大的2G网络仍在使用,成为承载物联网业务的主要基础设施。未来会逐渐被以NB-IoT/eMTC为代表的蜂窝物联网网络所取代,但这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过程。物联网已经成为2G网络承载的主要业务。从运营商整体发展战略来看,2G网络退出是必然趋势。为4G和5G的发展腾出资源只是时间问题,但时间长短往往难以预测。从目前2G网络承载的业务,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过程有多长。近年来,除了在2G网络上支持语音业务外,另一种流行的业务是物联网。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2.29亿,2018年目标突破3.2亿;两家运营商只公布了连接总数,并没有透露不同网络的比例。但根据业界反馈,这些连接大多是通过他们的2G网络实现的。从运营商语音业务来看,截至5月底,中国移动4G用户数超过6.7亿,但由于其3G无法有效承载语音业务,VoLTE用户数量有限,中国移动的语音业务大部分中国移动用户仍然通过2G网络实现,因此语音成为中国移动2G网络承载的最重要的业务;而超过2亿的物联网终端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数字,构成了中国移动2G网络承载的第二大业务。反观中国联通,由于WCDMA网络可以承载语音业务,用户语音通话无需切换到2G网络,大大降低了2G用户占比。物联网已经或即将成为联通2G网络承载的最大业务。虽然目前运营商正在加速建设NB-IoT网络,并已启动eMTC试验,但2G网络的短期替代方案尚未出现。2G面临两难。笔者曾对此进行过分析。由于存在大量物联网业务,物联网业务周期长,2G完全退网非常缓慢。快速退出网络将影响现有物联网用户的正常使用。如果不退出网络,你将不得不承受不断增加的物联网连接数。由于中国移动通信行业和物联网的特殊发展历史,国内运营商尤其是中国移动在2G网络退出方面面临的情况较为复杂,而国外则相对简单。早在几年前,在物联网还没有规模需求的时候,不少海外主流运营商就已经开始降低2G网络的频率并退网。至此,他们可以从容部署NB-IoT/eMTC网络承载物联网业务。2G网络的现有优势吸引了物联网连接的快速增长。自1994年底广东开通第一张GSM网络以来,2G网络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尤其是中国移动建设运营的2G网络,堪称全球第一精品网络。这个精品网络不仅提供无处不在的呼叫服务,而且对物联网服务也极具吸引力。单从物联网的角度来看,中国移动的2G网络在支持物联网业务方面有很多优势:首先,网络覆盖,2G网络在20多年的运营中覆盖深度和广度都是世界第一最大的,除所有人口密集地区外,出于企业社会责任和特殊需求,中国移动还实现了对大量偏远地区的网络覆盖。很多需要部署物联网终端的偏远地区,都被中国移动的2G网络覆盖。选择物联网渠道的主要途径。二是产业链的成熟度。虽然很多2G网络设备略显陈旧,但基于2G的物联网产业生态已经非常成熟。经过十余年的芯片、模组等硬件研发,可靠性和成本符合行业预期。例如,一个2G模块的成本只有十几元,具备大规模采用的条件。三是网络资费。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目前的2G套餐资费很低。在很多情况下,运营商对物联网业务采用流量池的方式。一个终端的年价格可能低至2-3元,高频大流量套餐有相应的优惠资费,基本在应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话说回来,仅从2G的成本收益来计算,承载物联网业务完全是增量收益,笔者在文章《NB-IoT模组价格何时才能降到20元以下?》中也有讨论。由于网络覆盖、产业链成熟度、资费等优势,大量物联网用户选择了2G这个原本服务于人的网络作为物联网网络。据测算,国内运营商2G网络承载的物联网连接数正在以每月2000万的速度递增。物联网用户的增长速度很可能超过手机用户数量。2G网络非常有吸引力。迁移引导:不会一蹴而就当然,不少业内专家指出,相当一部分物联网用户仅将2G网络视为纯粹的管道,缺乏网络和商业模式的设计和适配。NB-IoT除了提供管道功能之外,更多的会结合不同行业的需求,进行商业模式分析和设计,为用户带来更多价值。对比2G物联网连接数和NB-IoT物联网连接数的增长速度,NB-IoT短期内不可能取代2G,长期物联网业务也不会从2G网络迁移。事实上,大量物联网业务需求采用2G或NB-IoT连接方案后,效果并无差异。但由于2G固有的覆盖范围、产业链成熟度和网络资费优势,理性用户普遍选择前者;当然,也有大量业务使用NB-IoT的优势更加明显,这时候就需要对用户进行引导。在我看来,业界首先大力拓展NB-IoT比2G更有效的应用,通过政策引导、示范项目、补贴等方式来保证NB-IoT终端数量。随着eMTC网络的试商用和商用,通过支持语音、移动、切换等特性,拓展了更多的业务场景,也能带来一部分连接数。当然,无论是NB-IoT还是eMTC,最容易推广的还是2G本身难以实现的应用场景。但要对2G形成大规模替代效应,仍需从覆盖范围、产业链成熟度、资费等基础因素入手。在特性上,它比2G更有优势,这个过程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尽管运营商已经完成了数十万个基站的建设,但深度覆盖仍需要长期、海量的网络优化和维护工作。产业链的成熟和资费的大幅下降也需要时间,就像2G的优势一样。形成多年不变。3GPP已确定将NB-IoT和eMTC及其演进纳入5G低功耗大连接家族,为低功耗蜂窝物联网提供长期演进过程。同样,NB-IoT/eMTC取代2G也是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20年来,我们形成了全球最大的2G网络,承载了全球最多的物联网连接;未来,基于NB-IoT/eMTC的蜂窝物联网将逐步取代这个2G网络。它能否续写传奇,成为全球精品物联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