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假宽带泛滥的根源是“不守规矩”

时间:2023-03-20 21:52:32 科技观察

中国IDC8月4日报道,家庭宽带号称最高50M、100M,年费也很便宜。很多人为此动心……然而,用户购买宽带服务后,却发现网速并没有明显提升,这与实际体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二三线运营商成为用户投诉的焦点,“假宽带”问题一直是电信行业的一大难题。专家认为,宽带业务发展以来,既没有行业自律规范,也没有相关业务的国家标准。所以现在是制定宽带服务规则的时候了。“假宽带”耽误上车牌照。在上海,30M宽带包年包价一般在1200-1500元,但部分宽带商提供1200元超低价享受100M宽带。面对低廉的上网资费,一些市民跃跃欲试。但是,谁用过谁就知道真正的网速。26岁的张先生说,他上网的主要需求是玩网络游戏。当他看到一家宽带商的广告是1680元包年100M宽带加猫时,他立马报名了,但现在后悔了。他平时只有后半夜才敢玩网游,因为黄金时间总是掉线。去年11月,家住普陀区的周先生打算在装修后的新家安装宽带。50M“云宽带”,使用16个月,上网2个月,1600元。小区一家宽带公司投放的广告让他很感动。但安装后不久,周先生发现普通网站几乎无法浏览,而服务器在国外的网站却经常打不开。此外,在上网高峰期,网速会出现“龟速”,看网页或IPTV高清电视时常“卡顿”。如果下大雨,网络设备就会出现故障,你将无法上网。“最匪夷所思的是,前段时间我在家里拍车牌,最后30秒正准备按‘确认’修改价格时,网络直接崩溃了,秒数显示20时,就再也没有动静了,感觉当时的网络速度连1兆都不到。周先生说,他的一个朋友也在竞拍车牌,他家用的是电信网络。30Mbps的带宽,100Mbps的带宽,这些数字让除上海以外的一线城市的用户都为之咋舌。但是,很多网友在使用了宽带公司安装的宽带网络设备后,发现网速并没有达到宣传的速度。宽带运营商没有为用户提供充足的资源,“假宽带”现象普遍。据了解,在我国宽带运营体系中,除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一线宽带运营商外,还有众多大大小小的二三线宽带运营商和小区宽带运营商。如有线宽带、网通无线网络、民航宽带、长城宽带等,他们从上级宽带提供商处租用一定数量的宽带,然后以共享带宽的形式转售给用户。为了摊薄成本,开发更多的用户一起使用同一个网络,导致用户速率远低于宣传的带宽速率。有业内人士分析,一些宽带商号称的100M宽带,实际上是100M进楼,整栋楼共享100M。高峰期,大家一起上网,平摊到各家各户的时候,只有几十个,甚至更少。网速当然会打折扣。通信行业专家认为:“一些小运营商每月只卖几十元套餐,却要高价向一线运营商购买带宽资源,这些运营商如何生存?只能靠偷工减料。”以及夸大宣传的手段。”面对专家揭底,部分宽带企业不得不承认带宽短小的事实,并称这是行业惯例,他们表示,与财大气粗的一线运营商相比,他们只能通过价格战抢夺用户,将有限的宽带资源分享给更多的人,独享宽带变成共享宽带,这是一种常见的生存手段。监管不力滋生欺诈。据了解,早在2012年11月,工信部颁布了《宽带速率测试方法固定宽带接入》、《宽带速率测试方法用户上网体验》等服务标准,统一了宽带测速技术标准,尽管有相关标准出台,但宽带网速“荒”的问题仍然是老大难问题。上海电信网络运维中心工程师朱磊介绍,工信部推出的测速方式y把测试服务器放在机房,只测试接入网速,不测试宽带到达用户终端的网速。因此,运营商使用这种方式测试带宽没有问题,但消费者的真实网速体验却并非如此。上海电信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所谓‘假宽带’的根源在于国家对带宽共享缺乏规定。比如某运营商向100个消费者销售100M带宽,并声称可以保证10M带宽。”这是假的,但现在有关部门还没有处罚这种行为。”随着国内接入网市场即将向民营资本开放,市场竞争将更加多元化,市场监管有效,二三线运营商协调监管更加完善,只有这样开放政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电信行业真正为广大用户带来利益,通信行业专家认为,没有规则是不行的,宽带业务发展至今,既没有行业自律规范,也没有相关服务的国家标准。监管不规范导致无序竞争,监管缺失滋生欺诈,标准盲区导致消费者维权困难。解决“宽带不宽”,根除上述根源是关键。一方面,电信主管部门需要制定明确、可操作的宽带服务标准;另一方面,必须严格执行和监督。更重要的是,网络基础设施必须打破垄断,引进新鲜血液,促进行业服务水平的有效提升。有法可依、有法可依,宽带行业才能走出弱肉强食,进入良性、可持续的发展轨道,网民才能得到应有的服务和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