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机器人在搬砖?人工智能会引发失业潮吗?

时间:2023-03-20 15:01:38 科技观察

今天突然看到一个快报,说有一个不吃不喝不休息一小时可以砌200块砖的机器人。可以引发思考:人工智能的进步会不会导致大规模失业?2016年3月,AlphaGo战胜职业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成为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引起了世界对人工智能的强烈关注。各国企业都在不断深化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制造业正在加速智能工厂建设,制造流水线高度自动化。一条完整的流水线可能只需要一两个管理人员;物流行业正在建设智慧物流和自动分拣,整个物流过程也将提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在会计行业,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将引入人工智能机器人进行财务会计,以取代大部分财务会计工作,提高效率和准确性,促进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还有最常见的人工客服,可以7*24小时工作。尽管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尚未得到广泛普及和推广,但舆论一直在密切关注人工智能与人类就业之间的问题。目前有以下三种观点:1、人工智能将导致大规模失业。悲观者认为,人工智能将对整体就业产生长期的毁灭性打击。首先,在生产中加入人工智能会导致同等生产力下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从而导致失业率上升;其次,创新的快速发展会导致大部分企业寿命缩短,进而倒闭,最终增加大量失业人员;最后,由于创新过程中经济的不确定性会导致经济出现剧烈波动,某些新技术的出现可能会在短期内打破传统的产业结构,导致投资者对企业投资更加谨慎,企业投资下降。投资也会影响就业率。这一理论的典型持有者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最新的自动化报告《失业,就业机会增加:自动化时代的劳动力转移》预测,到2030年,将有15%(约4亿)的劳动力失业。2、人工智能将增加就业与上述观点相反,乐观派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将带动就业。主要原因是:一是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对人工智能硬件(如机器人等)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样化,对其软件功能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和适配产业,必然会增加人工智能产业的板块多元化,也会带动相应的就业;其次,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人工智能,会带来成本的降低和收益的增加。很多企业会选择扩大规模,自然需要相应的劳动力;最后,大量人工智能的加入会导致劳动力工资下降,资本价格会变得相对昂贵。它将通过增加劳动力来减少资本的使用,从而提高就业率。2017年,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发布报告《错误的危言耸听:技术渗透和美国劳动力市场,1850-2015》,称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人工智能会导致大规模失业。2018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联合发布研究报告《投资人力资本,拥抱人工智能:中国未来就业的挑战与应对》,显示在电商零售服务行业,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创造的就业机会多于替代的就业机会。3、人工智能对就业率基本没有影响。这种观点认为,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岗位将由其衍生的新工作岗位填补,最终会达到动态平衡。道思等。分析德国数据发现,机器人的使用会影响德国整体就业结构,但不会造成整体失业。他们估计每增加一个机器人,就会失去两个制造业工作岗位,但这种损失将被服务业的新工作岗位完全抵消(甚至略微过度补偿)。鉴于以上观点,本文认为人工智能与就业率的关系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弱人工智能阶段。在这个阶段,人工智能不会取代太多的工作岗位,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弱人工智能更倾向于辅助人工智能。在保持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收入。在这个过程中,生产服务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人来主导,所以不会造成失业;但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进行人工智能的研发,从而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第二阶段是人工智能基本成为劳动力主体并得到普及,但劳动力尚未发生转变。在这个阶段,将会有大量的失业人员。主要原因是人工智能将取代大部分工作,但传统劳动力的平均素质和技能没有跟上时代进步,导致人们与时代脱节。在新的产业和生产结构中很难找到中间位置,最终导致失业率急剧上升。第三阶段是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劳动力水平普遍提高。这一阶段就业率回升,最终形成动态平衡。一是提高劳动力水平。意识到第二阶段问题后,企业和政府培训机构将出台政策,为传统劳动力提供适度的技能培训,如人工智能监控、生产管理、决策等。学生加强领域知识教育。人工智能,让每个人都能逐渐跟上时代的发展;其次,更多的产业将重心向服务业转移,为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就业空间,所谓动态平衡,动态是指结构变化,平衡就是就业平衡。而且,人工智能的普及还存在很多非技术性的问题:比如机器人要不要征税?机器人需要享受“五险一金”等权益吗?机器人对人造成的伤害谁来承担?机器人的生产者还是管理者?还有一些“伪”人工智能。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所谓的智能人工客服,基本可以把我气死!所以,就目前而言,我们不必担心人工智能是否会导致失业,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想,乐观地看待问题,舆论要“适度”。加强国民素质教育,推进人工智能是必由之路。抓住机遇,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