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8月17日报道,取消漫游费当然是好事。不过,与其说是运营商主动盈利,不如说是市场放弃了这项业务。漫游费本来就是2G时代的产物。在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长途和漫游业务比本地业务更复杂、成本更高,应收取适当的费用。但现在专家们已经证明,随着技术的发展,漫游几乎接近于零成本。传统业务不再是支柱,更何况随着即时通讯软件的广泛使用,很难说漫游费有多大意义。从市场角度来看,这部分收入早已沦为鸡肋。目前,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三大运营商都面临着传统语音和短信彩信业务的下滑,但与此同时,流量收入的快速增长弥补了上述业务的下滑.互联网增值业务已成为中国移动最大的业务,为取消漫游费等传统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创造了条件。“提速降费”是通信运营商改革的核心,但更本质的原因是通信收入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根据中国移动2016年中期报告,流量收入首次超越语音、短信等传统业务,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中国移动上半年流量收入达1950亿元,其中移动互联网流量同比增长133.9%,流量收入占通信业务收入的比重提升至43.3%,交通收入实现了里程碑式的飞跃。面对商业盈利模式和市场格局的变化,运营商正在加速4G用户的发展。中国移动4G用户总数达到4.29亿户;截至今年5月,中国电信4G用户已从去年底的5846万户跃升至约1.2亿户。因此,与漫游费相比,大量消费者更关心的是流量费何时下调。从近几年曝光的消息来看,民众对此颇为“冷漠”。现实中,“流量未清”条款像挤牙膏一样出台,遇到莫名其妙的“天价账单”的用户不在少数。就连所谓的流量优惠,在套餐的捆绑下,流量也是分省、分国家,甚至细化到各个时间段,每一分钱都要比。在此背景下,唯有三大运营商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才能寄希望于更加有力的流量降费。但该业务市场尚未饱和,垄断竞争还不充分,运营商很难主动“割肉”。如果不按照市场要求制定收费项目,不让市场有更多发言权,收费标准和范围就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意愿,就不可能提供最好的服务。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崛起,微信电话本等创新的语音视频业务令人眼花缭乱,对传统电信产品形成了明显的替代效应。如果运营商不能抓住市场机遇,他们很可能会遭受传统站点的快速侵蚀。取消长途漫游费不是壮士断腕,但仍需加快推进。当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充分时,国内漫游费可能成为抢占市场先机的利器。通过加强市场判断能力和挖掘新产品研发潜力,巩固市场地位,增加客户粘性,而不是固守行政襁褓中的障碍。新一轮电信改革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