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员工感叹:面试才发现,35岁失业与能力无关,设定这个界限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35岁以上的IT人哪天被公司裁掉了怎么办?”大的。估计大部分程序员也会因为年龄增长而担心失业。这不,阿里的一个程序员开始吐槽了。在互联网职场论坛上,一位阿里程序员发帖吐槽。我今年35岁了,还在写代码。我在外面转了一圈,发现真的结束了。现在我意识到这是真的,与能力无关,我该怎么办?焦虑!这样的帮助,也瞬间引起了网友们的围观和讨论。我们来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说的。有网友表示。我也很着急,也有同感。今年我35岁。如果我还搞技术,我觉得没有前途。现实就是这样。我也问,有没有哪个公司或者行业可以做得更好。要价高,性价比低,学习能力和加班远不如年轻人,还得照顾家人。哪个单位要你?在同样的恐慌中,我又开始贩卖焦虑了,不是吗?其实大可不必着急。主要受当前市场影响。为什么写代码不能成为一辈子的工作?能力还是不够。如果没有拿到面试机会,或者技术面试通过了hr没通过,说明是年龄问题。有人建议。程序员35岁以后想办法出路,这不是问题……为什么35岁以后就不行呢?因为35岁的一线程序员价格昂贵,还不如一个能加班的年轻人,所以性价比比较低。1.尽快转入管理层,带领团队。2.在圈子里建立口碑,让一提到这个领域就想到你,把自己包装起来。也有网友表示。没用,我的38P8还是老样子,没有公司接手,没人敢接手,小公司买不起,大公司嫌老。不管怎样,这是事实。可以商量对策,有谁能给点靠谱的建议吗?转行?还是卖猪肉?也有网友对此进行了分析。能力不仅仅是技术。当你走到尽头时,技术能力会减弱。看太多技术真是短视。总喜欢拿自己唯一擅长的技术和产品、管理做比较,说人不懂技术。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业务、管理、沟通、协调等一塌糊涂,等到年纪大了,需要越来越多的综合能力时,他们就完蛋了。也有网友给出了建议。我认识一个38岁的还在做程序员,然后说他的计划是做一个普通的程序员。他在他们公司工作了六七年。在传统行业的龙头企业做IT,多关注各大银行的金融科技公司,房地产的科技公司,集团公司的IT部门。他们中的许多人可以保持收入,但他们所做的事情似乎有点低。为什么我觉得盲目管理是不合理的?之前的部门有个老员工,是管理级别的。他一直没有做太多的工作,水平下降得很快。此后几年,他都没有得到升职加薪。终于,他再也受不了了,离开了。据说现在找工作很难。转不成管理就早点转行,这么多人创业了,很多年轻人在IT的路上学算法……技术竞争已经饱和了。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能力会被削弱,这是相对的。除了第一,核心竞争力永远不是能力,而是你的位置。也有网友持否定态度。不信,你们阿里华为大佬,月薪2万左右的小公司就找不到工作?还是你要求太多了?在不稳定的行业做工程师没有前途,在稳定的行业做有深度、专业的工程师才有前途。小公司能去吗?内部晋升最好的办法就是找独角兽升职,升职了就可以拿到期权等上市,一不小心就可能财务自由。找不到合适的独角兽推广就麻烦了,而且年纪越大越麻烦。这个时代还有稳定的产业吗?如果你现在过着安稳的生活,要么你有很多资源和金钱,要么就是在透支你的未来,好吗?作者结语:作者不是要卖焦虑,而是要探究国内职场中的一些不正常现象。先说一个情况,国内职场跟国外完全不一样。比如在国外做摄像师或者程序员这样的基础工作,可以从事一辈子,而且孜孜不倦,做出来的作品也在不断完善。当我们在惊叹国外大片的时候,你不知道背后有一群胡子花白的大叔在孜孜不倦地工作。还有国内的?演员出道一两年就敢当导演,相声几年就敢当演员,写几部网络小说就敢当作家。这不是奇迹吗?另外,在国内的职场文化中,三年不升职,就会被外界称为废物。专业人士永远不能坐在第一线做专业的事。现在的市场已经变成了技术垃圾,水平低下,一代欺一代,一代欺一代。资本家更是为了压榨。与其招一个35岁的中年男人,还不如招那些能忍“996”甚至“007”,敢打敢干,要求不高的年轻人。如此不正常的职场环境、不正常的就业趋势,让我们一代又一代陷入恶性循环,无法自拔。唯一的选择就是继续“投机取巧”,坚定适应。怎能不着急和犹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