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尚如客栈》,作者:快乐爸爸。转载本文请联系尚如客栈公众号。一个朋友问我确认。近期,中国移动“即将清频退网”的消息层出不穷。这是真的?我告诉我的朋友,这又是假消息。追根溯源发现,此次网上流传的是中国移动规划建设部下发的一份文件,其中提到“2020年底前停止新增2G物联网用户”,因此一些人对此解读,认为中国移动即将实施2G物联网清频退网。近年来,不断有2G清频退网的呼声。从长远来看,GSM退出历史舞台确实是大势所趋。中国移动2G网络采用GSM系统,占用优质900M频段。从纯技术的角度来看,清空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的2G网络似乎更为合理。但是,如果仅仅从技术的角度,甚至从通信技术的角度去推断运营商的思维,就很容易误判。电信运营商的核心是运营。很多问题的分析和决策不仅要考虑技术因素,还要考虑商业策略、运营管理体系、现有客户服务等多重因素。从2G物联网停止发展,到2G频率彻底清退退网,虽然有一定关系,但中间有多少年就不好说了。历史上多次发生的经验教训表明,看似合理实则错误的解读会给产业链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损失。把大象锁在冰箱里需要三个步骤:第一步打开冰箱门,第二步把大象锁进去,第三步关门。同样,2G频率清退退网也需要三个步骤:第一步停止2G用户的发展,第二步将现有客户转移到其他网络,第三步清理剩余客户,2G清频退网,设备宕机。蓄电。那么,中国移动去哪儿了?停止增加2G物联网用户只是第一步,也是最简单的一步。今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2G物联网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移动的2G物联网为何如此特别。【2G吹响移动通信进军物联网的号角】如今,基于移动通信的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众多企业和资源纷纷投入物联网行业。大家都在谈NB、LoRa、5G……还有多少人还记得:当电表插上SIM卡,用GPRS远程抄表的时候,已经是非常先进的电力数字化解决方案了。蜂窝移动通信从第一代模拟手机走向第二代数字手机,这发生在上个世纪末。现阶段,各种因素相互交织,促成了2G在全球范围内的大发展。从通信技术的角度来看,以GSM为代表的2G网络基本满足了人类语音业务所需的所有功能。同时,由于互联网同时发展,2G逐渐将语音和数据分开处理,为后续移动通信的发展演进开辟了道路。回顾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史,最早的GSM数据通信是电路交换数据(CSD)。但CSD采用语音链路进行数据传输,速率低,成本高。即使线上没有数据传输,也会按照资源占用来计费。因此,GSM在CSD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了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这也是整个移动数据通信业务的起点。无论是GPRS还是后来的EDGE(EnhancedDataRateGSMEvolutionTechnology),都是GSM的技术标准,是2G网络的一部分。这些专用数据通信技术是物联网领域独创的移动通信解决方案。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要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无处不在的连接,应该是建立在数字连接点的基础上。2G虽然数据通信速率比较低,有很多局限性,但是它承载了数据通信,促使更多的连接点接入通信网络,大大提高了连接的便利性,大大降低了连接成本,这些都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物联网在一定程度上。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移动通信技术不断涌现,新的网络投入运营,其中有许多更适合物联网业务的发展。但是,中国移动并没有完全跟上技术演进的步伐,用最先进合理的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物联网。大量物联网业务仍由2G网络承载。那么中国移动是如何发展出如此大量的2G物联网业务,又为何不走寻常路呢?【中国移动发展2G物联网第一波】2G时代,中国移动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企业。高举“服务领先、商业领先”的旗帜,引领行业不断创新,充分发挥2G网络支持的各项技术。例如,在个人通信领域,WAP、k-JAVA等技术创新与移动梦网的产业生态建设相结合,形成各种增值服务。在物联网领域,不仅有数百万的物联网客户,还有远程抄表、电梯预警、车辆监控等成熟的应用场景。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在3G阶段,由于独特的考量和选择,中国运营商终于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特别是采用TD-SCDMA标准的中国移动,更要依靠自身优势和资源积累,承担起发展中国领先技术标准产业的重任。因此,中国移动的很多发展模式和遇到的问题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是的,这决定了其2G物联网业务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一般来说,运营商倾向于采用成熟的通信技术,建设网络,提供服务,通过运营获取收益。技术和服务创新的驱动力来自国际标准化组织和设备供应商。但是当中国移动发展TD的时候,情况就相反了。业务和运营方需要的很多技术和网络能力,TD产业链一时半会无法提供。主导作用是在实践中提出改进通信技术乃至标准的建议,推动供应商和技术标准的不断完善,加速TD产业链合作伙伴的发展壮大。甚至为了带动TD的发展,中国移动最后还是自己搞研发。国内第一家由运营商设立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发机构中国移动无锡物联网研究院也成立于这一时期。另一方面,如果不具备新建网络的条件,则通过调整应用场景和需求,或依托应用,挖掘原有2G网络的潜力,减少和避免网络不成熟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维修。虽然将原本支持个人语音业务的2G网络扩展为支持物联网,增加了2G网络的负荷,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但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这是中国移动最合理的行为。而且,客观地说,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对于已经在个人用户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的中国移动来说,物联网也为创新打开了巨大的空间,提高了网络利用率和收入..这一时期是中国移动发展2G物联网的第一波浪潮,各地开展的物联网业务大多落在GSM网络上。【中国移动发展2G物联网的第二波浪潮】虽然中国3G发展路径不同,但全球移动通信仍在按照既定节奏向前发展,从3G到4G的演进较为顺利。2013年12月,工信部向三大运营商发放4G牌照。中国移动通信也进入了4G时代。这一次我们基本上与世界同步了。众所周知,2G网络主要支持语音业务,而3G则兼顾语音??和数据业务。电路域和分组域有各自的发展路径。4G甚至取消了独立的电路域,将全部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分组域。也就是说,4G是专用的移动数据通信网络。通过VoLTE,将原本由电路域承载的语音业务转化为数据流,从而彻底摒弃了传统的电路交换语音网络。这也是为什么在4G尤其是VoLTE成熟之后,要求2G清频退出网络的呼声逐渐高涨的原因。但在物联网领域,情况并没有这么简单。从3G到4G,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融合,电信运营商面临的最大威胁已经从行业内竞争转变为互联网等“OTT”企业的降维攻击。在新的竞争形势下,为满足物联网行业所要求的低功耗、低成本的特点,运营商的物联网业务逐渐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专网,甚至打破了传统的本地化运营系统,通过国家集中的方式进行物联网专网建设,以寻求类似于互联网企业的快速响应能力。例如,中国移动的物联网专网就是基于4G网络,面向全国建设。它还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独立号码段(147),号码长度为13位(个人用户11位);2、核心网由集团公司统一建设和管理;3、由中移物联网(2010年成立于重庆)统一运营。利用集中的物联网专网,以互联网化的方式开展物联网业务,中国移动在物联网领域的布局非常清晰,也符合行业发展趋势。但是时至今日,还有很多新开发的物联网客户还在使用11位物联网号码,甚至2G物联网卡?究其原因,在利益和压力的驱动下,各地企业都将物联网业务作为业务增长点和发展重点,非常关注物联网业务的规模化发展。但物联网专网集中运营,在资费标准、商业模式、合同条款等方面对一线个性化需求的响应能力较弱。如果客户不认同物联网专网统一定义的规则,一线可以自行控制和定义的人联网网络将更容易快速响应客户和开展业务。同时2G网络使用低频段,覆盖效果好;而在4G发展初期,覆盖范围很难达到2G的密度。唯一可选的网络。客观的说,物联网专网的建设和发展还是很快的,但是当网络容量跟不上市场需求,运行规则不能满足一线需求的时候,我们还怎么靠发展物联网业务?市场被抢?这一时期,是中国移动发展2G物联网的第二波浪潮。物联网业务在各地蓬勃发展,标准化的大型企业客户的发展都跑在物联网专网上。物联网业务在碎片化、本地化发展中,很多对个性化、灵活性都有特殊的要求。如果业务暂时无法得到4G网络的支持,则继续由GSM网络处理。【停止2G物联网发展需要一定条件】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5G时代。与以往的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相比,5G无论是在无线侧,还是在核心域,都更多地考虑了物联网的需求场景和技术特点。那么,在通信网络不断演进的背景下,还有必要发展2G物联网吗?从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3G、4G时代,2G物联网还在发展。市场是有道理的。一是集中运营无法满足一线业务拓展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要求;二是网络覆盖不能满足客户需求,专线覆盖经济效益较差。这些都是省公司和一线面临的现实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任务还会继续,2G网络的低速数据通信依然可以满足物联网客户的连接需求。如何在现有2G网络上完成物联网用户的退出?谁能保证2G网络不会有新的IoT客户?而如果这两步都没有完成,何谈2G清频退网?所以,如果我们真的要停止开发2GIoT客户,我们需要在需求端的两端与Findways进行合作。在供给侧,需要提升物联网专网运营能力,优化物联网专网与一线营销服务部门的协同流程,特别是对本地化运营的支持;加快4G、5G发展,引导和调整更多存量物联网客户从2G到4G、物联网专网和5G,减轻2G网络压力。在需求端,要完善物联网业务需求标准化,科学发展物联网业务。面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有时需要引导客户,有时需要与生态伙伴合作。客观地说,并不是所有前线的需求都是合理的,必须满足的。如果管理能够进一步精细化,企业的效率就能进一步提高。从理论上讲,他们都明白网络演进的必然趋势,都一致认为2G已经发展到中后期,未来也会像模拟网络一样告别历史舞台。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不解决实际问题,那么无论上层出台什么政策,下层都会有相应的对策。短期内,公司获得安全,长期内,公司积累风险。2G物联网停止发展战略能否落地,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移动2G的生命周期,影响未来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营成果。虽然看似简单的一步,但做起来并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