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离不开优质绿色低碳信息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撑。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开启,数据中心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数据中心的绿色低碳发展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数据中心运营商、互联网企业、设备制造商等各方也在加快探索步伐,以创新技术助力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引导绿色发展成为主旋律 在“双碳”目标下,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数据中心的绿色发展。202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下发了《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用三年时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绿色低碳、算力规模与数字经济增长适应新的数据中心发展格局。《行动计划》还部署了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指出要加快先进绿色技术产品应用,不断提高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水平,优化绿色管理能力。业界认为,《行动计划》着力引导新建数据中心走高效、清洁、集约、循环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重点工作方面,《行动计划》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如鼓励应用高密度集成等高效IT设备、液冷等高效制冷系统、高效电源等。高压直流等配电系统,能效环境综合检测等高效辅助系统。科技产品;鼓励企业探索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燃气分布式供能等配套系统,引导新建数据中心建设向新能源发电侧靠,新能源就地消纳。深化新建数据中心绿色设计、建设、采购和协同运营管理,加快高耗低效数据中心整合改造等。《行动计划》发布以来,行业各方协同为推动数据中心的绿色发展,各地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去年12月,江苏省正式下发《江苏省新型数据中心统筹发展实施意见》,提出推进江苏省数据中心合理布局和绿色低碳发展。其中,江苏省新建(扩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应满足绿色数据中心要求,PUE小于1.3,绿色低碳等级4A及以上。中小型数据中心的PUE不应高于1.5。到2023年,江苏将创建8个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不久前,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发布《新型数据中心“算力浦江”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提出推动上海绿色低碳算力发展,不仅要加快绿色节能技术应用,提高计算能力水平。绿色能源利用,也加快了“小老”数据的收集。中心的转型升级将推动上海数据中心产业向集约化、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协同创新让数据中心“绿色” 绿色低碳已经成为数据中心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数据中心各方加强协调,积极探索绿色低碳技术,打造优质绿色数据中心。前不久,工信部正式公布《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典型案例名单(2021)》,包括北京优福永丰云计算数据中心、广州慧云数据中心、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三峡大数据中心、湖南东江湖数据中心、阿里巴巴江苏云计算南通数据中心等10个大型数据中心入选国家级绿色低碳国家级新建数据中心,凸显我国绿色低碳新型数据中心建设成果。目前,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第三方数据中心公司等行业各方都在积极探索数据中心的绿色节能技术。据悉,中国电信正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运营打造新型绿色云网络,将东部非实时算力需求有序转移至绿电资源丰富的西部,建设低碳和零碳数据中心;中国移动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绿色低碳新型数据中心技术体系,通过低碳驱动、数字智能赋能,打造高效、绿色、数字智能、极简的解决方案,构建安全可靠、绿色便捷的数据中心。高效、价值引领的新型计算中国联通建立健全数据中心绿色技术应用体系,积极开展液冷等前沿技术研究,大力推广蒸发冷却、新风、石墨烯、河北、新疆、宁夏变频换板。技术成熟。去年底,第三方数据中心运营商万国数据发布首份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提出“连接绿色智能基础设施,迈向可持续未来”的愿景,成为国内首家承诺到2030年同时实现碳中和和100%环境保护。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数据中心公司的百分比。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易斌表示,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将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引入数据中心,还要利用好新能源例如天然气和氢气,使数据中心最终可以形成能源共生。除了数据中心运营商,设备厂商也在积极推动数据中心绿色低碳技术的演进。浪潮正在大力推进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应用。今年4月,浪潮宣布实现数据中心全线服务器液冷支持和全路径液冷循环,建成亚洲最大的液冷数据中心研发生产基地,年产能达10万台,实现了业界首创的冷板液冷系统。大批量交付机柜。基于液冷技术,浪潮可帮助用户数据中心PUE降至1.1以下,整体交付周期在5-7天以内。在“双碳”目标下,数据中心“绿色化”、网络“绿色化”、信息基础设施“绿色化”成为全行业的共同目标。同时,信息通信行业也将充分利用绿色数字技术,赋能更多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