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绕过芯片瓶颈,云手机会是出路吗?

时间:2023-03-19 00:51:09 科技观察

前几天华为鸿蒙OS2.0的发布再次引发了业界的热议,但对于目前的华为来说,最急需解决的不是操作系统,而是芯片。  美光宣布对华为断供后,三星和海力士宣布9月15日后不再向华为提供芯片等零部件。除了台积电无法为华为提供芯片制造外,全球都没有三大存储巨头将为华为提供存储芯片。  华为将面临处理器和存储芯片两大核心部件同时缺货的局面。据业内人士透露,华为已经存储了大量芯片,其中存储芯片可以使用两年,而微处理器芯片最多只能使用半年。什么是云手机?  因此,华为必须另辟蹊径。不久前,华为主导的鲲鹏云手机进行了公测。在很多人看来,云手机是华为绕开芯片的一种方式。华为的鲲鹏云手机未来很有可能会取代现在的实体手机,顺便还能解决缺芯的问题。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所谓“云手机”,就是手机只需要一块屏幕,最关键的内存、芯片、硬盘等配置都放在远程云服务上。当你操作云手机时,云手机会向远程云服务器发送一个应用程序,在云端打开相应的APP,实现海量计算和信息存储,最后通过网络将画面投射到云手机上。  也就是说,云手机的核心是无芯手机。将原来手机处理器的计算能力交给服务器,手机只作为接收端和网络设备,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手机的硬件要求。手机将成为“云+5G网络+显示”三位一体的全新设备。  有人提到云手机目前面临两大市场痛点。一是已经有人在做云手机,比如蓝光云、多多云等,但用户多为游戏玩家,活跃用户数从未上千万。  今年4月,百度还发布了基于自研ARM服务器的百度“云手机”产品,旨在让用户摆脱硬件的束缚,让中低端设备能够大规模运行游戏和应用程序流畅。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消费者对市面上云手机的认可度并不高。与传统手机相比,云手机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更高。想要手机流畅,数据画面同步,宽带需要达到千兆甚至更高的速度。  就目前而言,5G网络的稳定性和全面覆盖是关键。要解决这些问题,5G网络必须全面铺开,运营商需要降费提速。虽然5G网络全面铺开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华为有自己的优势。  首先,华为云手机在技术、品牌关注度、用户群体规模上都更大。它有机会把用户群体从游戏玩家扩大到更广泛的用户群体,把市场做大。  首先,得益于华为先进的5G技术,有能力推动5G网络的建设和普及,运营商降费提速只是时间问题。网络延迟的降低,带宽速度的提升,将为未来云手机的普及提供无限可能。  5G理论传输速率可达10Gbps,延迟仅为1毫秒,完全可以满足云手机的需求。也就是说,华为云手机的本质是放大5G网络的优势,用云服务和云空间来替代芯片的作用,从而摆脱高端芯片的性能限制。  即云手机对手机芯片的精度要求不高,但前提是我们现有的国产光刻机技术完全可以满足云手机对较低性能芯片的制造要求。云手机改变了赛道,却无法解决缺核的问题  我们知道,传统智能手机的核心性能和计算能力都是由芯片提供的,芯片是智能手机的大脑。智能手机一直在追求更小的纳米级芯片和更快的通信体验。然而,云手机其实已经改变了跑道。  从目前来看,华为手机是中高端手机,麒麟芯片是5-7纳米。目前,全球只有3家公司可以生产5-7纳米芯片技术:高通、三星和台积电。其中,生产和供应华为的厂商台积电,在生产技术上就有美国技术。只要台积电为华为生产麒麟芯片,就会受到美国的制裁。  目前国内最高的芯片工艺只有28纳米,而台积电的生产工艺可以生产5纳米的芯片。差距太大了。  相对于传统智能手机,云手机是实体手机的绝佳延伸。它们不需要高性能芯片和内存支持,可以完成传统手机的大部分操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实际上是一种投影。它的优势还在于重量更轻,耗电更少,而且不用担心手机丢了,因为你的数据都在云端。  在第一移动研究院院长孙燕飚看来,云手机是手机产品发展进程中的又一进步。原本云手机的最佳推广点应该是中国5G网络全面覆盖,云手机才会被更多消费者认可。  可以说,云手机摆脱了以往的线性玩法。不再是追求更小的纳米级芯片性能,挤牙膏推动性能优化。无缝连接云端,无需任何配置,摆脱硬件性能束缚。赛车。随着5G技术的成熟,未来云手机将能够运行当前的应用和大型游戏,为云游戏市场和智能办公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然而,此时的悖论是,5G时代,仍然需要芯片对5G无线复杂信号传输进行编解码,需要非常强大的功能。  因此,有业内人士质疑:即使离线,隐私因素等条件可以忽略,云端体验可以与本地计算和存储保持一致,但收发和显示海量数据,拍摄海量图像而玩游戏从不从云端获取图片上传到云端需要计算。  理论上可以将CPU和GPU的大部分压力通过云端转移到BP和特定的Codec上,直接对接收到的网络数据进行编解码——数据吞吐量越大,计算量越大,无需压缩数据流只能转移不能销毁。  因此,云手机或许是打破目前芯片瓶颈的一种新方式,将算力、存储、服务都带到云端,但不代表云手机不依赖于手机的算力本地筹码。未来使用物理云手机,将图片从云端传输到手机,同样需要CPU和GPU进行处理。  只是,如果从未来手机不断进步的方向来看,手机对计算能力要求的降低可能是趋势之一。它可以实现对CPU和GPU的更少依赖。至少,基于云的文件和图像可以很容易地被操纵。  对应PC设备,云计算一直在不断发展,云计算可以把99%以上的计算能力放在云端,对用户终端设备的性能几乎没有要求——用户只需要一台连接显示器和输入设备的紧凑型联网终端设备,可以像传统PC一样访问专用桌面、个人应用程序和各种数据。  从这个趋势来看,未来手机会不会有同样的趋势呢?即终端硬件本身只是一个信息采集的屏幕存在,没有复杂的本地功能,CPU和内存极低,手机读取数据的速度不再过多依赖芯片,更多依赖服务器功能和网络.  随着AI视觉、AI语音等技术的发展,这种信息采集能力会逐渐加强。高瓶颈。  总的来说,云手机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创新方向,但还是很难解决华为缺芯的问题。从目前来看,华为云手机只是云上的一个服务器,主要面向企业客户,为一些移动应用提供虚拟运行环境,用于办公和云游戏等场景,但并不能替代主流智能手机.影响。从芯片性能的发展进程来看,还没有到瓶颈时刻  虽然7nm已经进入中端机市场,苹果和华为的新机都已经搭载了5nm工艺芯片,但是业界距离3nm工艺。研发还有一段时间。1nm工艺真正研发出来的时候,可能就是芯片遇到瓶颈的时刻。不过距离这个时间点还有点远,围绕芯片的整个产业链还有动力和空间沿着现有路线继续升级。  云手机更像是一种颠覆式创新  云手机玩法,某种程度上打破了手机硬件线性升级的持续创新玩法,有了云存储,手机不再需要存储空间,而且High-不需要性能CPU,大量手机APP的高速计算和分析交给云计算,意味着手机硬件成本大幅下降,甚至对手机厂商的利润,乃至整个手机产业链的利润。  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手机终端价格下调,云端成本和运营商管道成本都会增加,手机就卖不出去高价,而且整个生态链都不会同意。  但是因为它通过云计算代替了本地的高速计算分析,大大降低了手机的成本和价格,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好事。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原有商业模式的一部分。这种破坏可以称为破坏性创新。  类似于过去的手机,相对于固定电话是颠覆性的创新。虽然使用成本高,信号质量差,但携带方便。当手机刚进入市场时,主流市场用户仍然首选固定电话,因为固定电话可靠且便宜。但随着蜂窝技术的发展,手机不断更新换代,使用成本降低,价格不断下降,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主流市场用户。  云手机也引导了降低硬件使用成本、弱化终端硬件、强化云技术的趋势。目前,手机越来越受制于物理学的发展。摩尔定律18个月的性能升级趋势正在减弱,电池性能瓶颈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把功耗大的芯片放在云端,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创新方向。  这种趋势一旦发展起来,其前景将不仅仅局限于手机,还可能带动可穿戴设备和智能硬件的发展,比如VR、AR、智能眼镜等设备都可以因云计算能力,解决了很多软硬件不成熟带来的瓶颈问题。  从云手机来看,目前面临的问题是5G网络覆盖不全和隐私安全、昂贵且不断增加的云计算成本和数据传输成本、行业既得利益集团等痛点链。不过,虽然受各种客观现实条件的限制,短时间内还看不到它美好的前景,但技术上的问题最终可能会被技术解决,或许预示着未来潮流的走向。